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顏究院 | 用防曬,“救”我還是“害”我?

知乎優秀答題者

熱愛敲代碼的直男

妻管嚴的配方師

大家好,我是言安堂的新朋友江小訾(念zī),身邊的很多人都覺得我這名字實在太難念了,所以叫著叫著,就變成了江小子...叫了一陣子,又覺得小子這名字跟小屁孩兒似的,所以知乎上大家又開始叫我江哥...可能大家覺得這名號有點江湖俠客氣息吧。

作為一個喜歡沒事敲敲代碼搞搞實驗的理工直男,除了看看徐克、吳宇森之外,我也會追一追社會上的各路新聞。

這不,這幾天關於#防曬霜或含有有害成分#這個話題熱度猛增,短短時間就有2億多人圍觀。

本來關於科學的理性探討是個好事,但是經歷一番發酵後,就變成“只要是化妝品,不是都應該有毒嘛?”之類的。

這讓我突然間生出一種莫名心酸的感覺,偏見的消除,需要漫長的時間和耐心。讓我們把視線再次放回防曬劑的身上。

結論

我的結論先擺在這裡:

1. 這是個正常的科學實驗,被過度解讀了。

2. 這個實驗只是表明防曬霜(按最大量使用,特定實驗條件)進入血液的量比原本預想的多

3.“進入血液”跟“防曬霜有毒”是兩個概念,尚需要相關毒理學人員進一步驗證。防曬霜該用還是繼續用。

如何解讀本次事件

然後,我再從頭來捋一捋整個事件。這次熱搜背後的文章,是一篇發在JAMA(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初步實驗通訊(Preliminary Communication)。

之前研究表明二氧化鈦、氧化鋅被普遍認為是安全有效的(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 and effective,GRAS),但是剩下的化學防曬劑安全性需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因此這個實驗目的是想從有機防曬劑中挑出4個比較常用的防曬劑,分別是阿伏苯宗(avobenzone),二苯酮-3(oxybenzone)、奧克立林(octocrylene)、對苯二亞甲基二樟腦磺酸(ecamsule)。在使用劑量最大的情況下,他們會不會進入血液循環,如果會的話,血漿中的防曬劑濃度會不會超過FDA建議的安全濃度。

帶著這個疑問,FDA的研究人員找了24名志願者,把四個樣品(2個噴霧、1個防曬乳、1個防曬霜),按2mg/cm2的量塗抹,塗抹面積是身體皮膚面積的75%,每天使用4次,連續使用4天。然後,分析每位志願者采集血樣的四種防曬劑含量。

實驗結果顯示,4個產品中的4種防曬防曬劑都超過了FDA建議的0.5ng/ml,尤其是二苯酮-3,最高可達到209.06 ng/ml。

這樣乍一看,確實讓人慎得慌。但是仔細一推敲,有點不對勁。

使用劑量與次數

首先,研究前提是“最大劑量使用”,這是個什麽概念,人體皮膚面積大約1.5-2m2,按平均面積1.75m2來算,塗抹量是2mg/cm2,每天四次,也就是一天要用105克。一瓶資生堂藍胖子也就50g左右。也就是說,實驗志願者每人一天會用掉2瓶資生堂藍胖子。

其次,按照之前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即使在強烈的陽光下,中國女性中只有一半的人會一天多次使用防曬產品。

按照臉部平均面積350cm2來算,塗抹量是2mg/cm2(事實上很多人根本塗抹不了那麽多),一天塗抹一次,假設臉部吸收率和身體其他部位相同,這樣算下來一天的用量為0.7g。如果每天塗4次,一天的用量為2.8g。

按照這個量來推算,我們血液的防曬劑會大幅下降。每天塗1-4次防曬,阿伏苯宗(avobenzone)、奧克立林(octocrylene)、對苯二亞甲基二樟腦磺酸(ecamsule)均低於FDA建議的安全濃度。如果每天使用1次防曬,二苯酮-3的濃度約為建議安全濃度的2倍左右。

兩個細節

但是,這裡面還有兩個細節問題。

l 超過濃度不等於有毒

第一,0.5ng/ml這個閾值只是FDA建議的安全濃度,是針對單一未知的化合物。這是一次初步研究結果,後續會進一步開展實驗。

而且,在這篇引起軒然大波的文獻中,結論裡也明確提到“這個結果並不表明應該避免使用防曬霜”。

l 樣本量

第二,這實驗人數也較少。24人,四個樣品,平均每個樣品就6人(功效評價一般要求更多的樣本量),而且CV值(變異系數,衡量兩組數據離散程度的一種指標)有的還飆到了166.1%。

因此在後續實驗中,期待FDA相關研究人員進行樣本量的擴大(包括種族、膚質、年齡、使用場景的差異),因為平均血漿濃度的準確測定對於後續防曬產品的用量指導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的借鑒意義

那麽這個新研究有什麽借鑒意義?

l 防曬的意義

首先,要注意比起防光老化、防黑的概念,防曬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防曬傷和皮膚癌。因此,防曬產品該怎麽用還得怎麽用,光靠硬防曬是不夠的。紫外線如同光線一樣會發生反射,會從下面或四方反射到身體之上。

l 防曬劑型的選擇

防曬產品的作用主要是應付紫外線,還是盡可能讓它老實的呆在外面。可以優先選擇防曬霜劑型。在使用防曬產品前,做好皮膚護理,形成保護膜,降低防曬成分經表皮吸收。

l 防曬劑的選擇

最後,防曬劑的選擇,對於含有物理防曬劑(氧化鋅和二氧化鈦)的防曬產品大家可以放心,因為這類物理防曬劑已被驗證是安全的。

化學防曬劑的分子質量大小和皮膚滲透率通常成反比,我下面給大家把常見有機防曬劑及其分子質量列出,標黃的是文章測定的物質。

我們會發現,二苯酮-3是所有有機防曬劑中分子質量最小的。即使苯二亞甲基二樟腦磺酸在這麽玩命塗抹的情況下,血液中的幾何平均濃度也就1.5ng/ml,僅是FDA建議的安全濃度的3倍,像咱們平時正常塗抹鐵定不會超過FDA建議的安全濃度。

因此,對表格裡面,分子量大於苯二亞甲基二樟腦磺酸的防曬劑,糖精們還是可以安心使用的。對於苯二亞甲基二樟腦磺酸以下的防曬劑,也不必恐慌。 引用美國皮膚學會(AAD)主席George的觀點:“這些防曬成分已經使用了幾十年,沒有報導對人體帶來副作用”

配方師說

總的來說,科學研究是個探索、接力棒的過程,這與公眾的期待不同,公眾更期待的是一站結論式的回答:“你講了那麽多,直接告訴我到底能不能用”。

於是部分言論起到了推波助瀾和過度解讀。而萬事萬物,永遠不是簡單是非、對錯、立場等言辭能夠窺見全貌的,掌握話語權的人,所傳遞出言論的也不一定是全部真相。

因而,在科學的探索中,人更需要保持一刻務實求真的心,透過現象去看到本質。套用一句話來說,科學並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從某種角度講,防不實傳播比防曬更重要。這次研究只是拉開了帷幕,帷幕的後面是什麽,還有待後續的研究。

最後附上參考文獻:

[1] Matta M K, Zusterzeel R, Pilli N R, et al. Effect of Sunscreen Application Under Maximal Use Conditions on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Sunscreen Active Ingredient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JAMA, 2019.

[2] 裘炳毅.現代化妝品科學與技術[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6.

PresentedBy

作 者江小訾

編 輯白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