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忠民展望:四個故事啟發未來20年社保基金發展

王忠民王忠民

  新浪財經訊 5月23日,新浪財經舉辦《致敬基金20年:揚帆資管新時代》。王連洲、陳光明、莫泰山等基金業大佬齊聚祝福中國基金業的“20周年”,近50家基金公司出席將見證“最佳資產管理基金公司”、“最受投資者歡迎基金”、“最具創新力基金公司”等獎項的揭曉。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出席並發表“中國養老金發展與挑戰”的主題演講。王忠民表示,這當中給我們幾個啟示,如果沒有中國的證券化,沒有中國廣大的證券化的基礎資產—股票,沒有這個證券化的場景讓這些股票可以在市場中掛牌交易的話,就不會有把我們的存量資產和新的自量資產之間在市場當中進行估值、交易,進行證券化的一種中國資本市場的爆發。而這個爆發,才使社保基金這樣一個保障大家未來的資金有了一個在新場景中的運用。有這樣新的資本場景可以劃歸社保基金,使得社保基金在增量資產當中可以獲得增量入口處的那一個10%,就支撐了中國社保基金2600億的資金來源。

  以下為王忠民演講:

  剛才我來晚了一會兒,所以主要是想更多的聽聽我們致敬基金20年大家的故事。我也是分享一些社保基金的故事,看這些故事能不能給我們未來20年有一些啟發,所以我講四個社保基金的故事,和這個故事對未來20年的啟發。

  我剛剛從社保基金副理事長的位置上退下來,過去社保的這些事我經歷了。第一個要分享的故事是社保基金目前有幾個大的資金來源,其中最大的一個資金來源是上市公司當中含國有股的話,國有股融資額的10%劃歸社保基金,初期是把10%的資金當日股票賣掉劃到社保基金账戶上,後來把減持改轉持,而且這個政策在境內外全部實施。減持改轉持就是任何含國有股的上市公司,如果上市的話IPO把它融的10%的股票轉入社保基金的名下。這個總量,現在我們統計一下大概過去18年給社保基金劃歸基金在2600億,是單一管道當中最大的。

  這當中給我們幾個啟示,如果沒有中國的證券化,沒有中國廣大的證券化的基礎資產—股票,沒有這個證券化的場景讓這些股票可以在市場中掛牌交易的話,就不會有把我們的存量資產和新的自量資產之間在市場當中進行估值、交易,進行證券化的一種中國資本市場的爆發。而這個爆發,才使社保基金這樣一個保障大家未來的資金有了一個在新場景中的運用。有這樣新的資本場景可以劃歸社保基金,使得社保基金在增量資產當中可以獲得增量入口處的那一個10%,就支撐了中國社保基金2600億的資金來源。

  我們想想到去年我們把這個政策改了一下,是說把存量的國有企業的資產換一定的百分比,這個剛剛啟動,才有幾家試點,但這是存量資產,所以前面的2600億給我們帶來這樣的啟示。只要證券化改革,只要資本市場發展,這其中對全社會的資產都是一次再估值,都是一次動態的市場化的成長,而其中包含過去大量積累的國有資產,這些國產資產到證券化場景當中進行一次再估值和再交易的時候會帶來議價那一部分的市場效應,這一部分效應應該至少有一部分用歸社會公益、社會養老、社會保障這個領域當中去,才讓一種證券化的場景為社會價值表現的更加充分更加有意。

  如果這個意義有價值的話,更反映了在中國金融市場體制改革當中的另一個社保的故事和啟示。社保基金從成立到現在18年間,年化收益率是8.4%左右,應該說跟市場當中的平均大型機構而言去做比較的話,我們還算可以對得起黨和人民的托付。但我們回歸這個年化8.4%的來源,主要從哪兒來?猶如剛才資金來源的一個管道,來自於證券化的場景的話,每一筆投資,每一個投資的工具,每一種投資工具基於的市場邏輯,都是中國全國社保基金在投資過程之中,緊跟市場邏輯,緊緊抓住市場邏輯的深化和拓展來進行每一步的成長,獲得有效的回報。

  我們看幾個方面,今天我們是致敬中國基金20年,我們通過在公募市場當中委託進去,到今天回報的市場當中,社保基金在投資的過程之中,實際上是和公募基金共同成長的。我們最早做的時候,當時市場上還沒有專戶,還沒有母基金,還沒有所有這些邏輯的時候,我們是從跟基金業一起設立產品,前面好幾位基金公司都是跟社保基金一起設立產品,一起拓展市場,社保最初進入這個市場才可以把握得住。

  我清楚得記得,國務院批複社保基金可以進入證券市場作為大類資產配置當中的紀律性的比例控制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在市場當中去看,結果這個政策獲得半年以後,那時候證券市場800點,社保基金在那個時候換來了2500億和其他的錢進入到市場當中,後來漲到6000多點等等。這個邏輯任何一個中國資本市場當中,金融市場當中新場景,及早的社保基金參與其中,一定能獲得長期穩定的回報。

  剛才說了證券市場,在座可能有銀行和其它金融機構的,所有這些金融機構的股份製改製和證券化的發展過程之中,社保基金也是積極的參與其中,也獲得了回報。社保基金業也是最早參與到證券,特別是通過委託的方式。社保基金不僅最早開展了直接投資的國有,而且在對民營企業對新經濟金融科技這類企業進行投資,社保基金都是隨著這個市場還在成長髮展過程中,我們就進去。

  社保基金總資產的10%可以投資與私募股權投資,也就是PE,還有一小部分VC階段的投資,這實際上是一種股權類的間接投資,而社保基金較早開展了這類,也獲得了成績。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做的跟中國的金融市場、資本市場越發展同步,越早進入,越在其中跟市場當中的多維主體共同成長共同進步的時候,社保基金一定能獲得中國金融市場化、證券市場化或所有投資斷口市場化的改革的紅利,它一定反映在我的投資回報當中。

  今天的中國市場已經在改革、開放、豐富、深化,甚至還會出現更多新的這樣或者那樣的場景、工具和市場。作為大的機構投資人一定會沿著和開放、改革和市場的深化,不斷去同步跟進,才可以獲得你的收入的主要的來源。這是我分享的第二個故事。

  我要分享的第三個故事,和大家可能更加密切一些。我們知道市場當中社保基金剛開始做,我叫全國社保基金,管理這支基金是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實際上社保基金今天回頭看公募基金20年,社保基金18年。在這當中我們走了一條社保基金獨有的基金的路子,和大家走的不太一樣,這就是走了一個還沒有母基金這個稱呼,還沒有母基金這個業態的時候,社保基金事實上走了一個母基金的投資方式。

  而母基金的投資方式是說,我不直接選股,不直接在市場當中操作,我跟基金去委託你選基金去操作,去投資。所以公募基金和我們事實上是同步發展,比如大家都需要託管,我選託管人的時候,國內的託管行還沒有這個業務,說還可以有這個業務,那我們就做吧,跟社保一塊探討,如果我們必須全部經過託管的話,我們怎麽做。

  也是通過選擇市場中的風險投資基金去做,這樣一個母基金的投資方式,使社保基金這樣一種不僅僅是因為它大,而且是因為通過可以選市場中的專業投資,把自己的大類資產配置在機構當中,在基金這樣一個業態當中傳遞下去,選擇下去。而且我們在做的過程之中實際和基金業態的一些規則、制度、體系,王老講了他從立法的角度給這個業態起了奠基者,社保基金在選管理人的時候選什麽樣的人,他怎麽就是好的?如果選了以後用幾年的業績去衡量他?所幸的是社保是用三年滾動的業績,更長的還用五年滾動的業績,事實上是長的機構投資者的業績。其實社保基金是和基金的好多制度、好多邏輯一塊長起來的,包括私募股權。所以基金當中具體的基金,具體的投資,具體的產品,具體的服務的方方面面,都是社保基金以母基金的態勢在這做。

  今天看母基金作為一個典型的頂層還解決了這個階段好多的問題,比如社保基金作為一個事業部門管理,我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達不到像市場當中的話,我只有選擇專業的管理者,專業的基金才可以把激勵和約束,在那個層面中去做。如果社保堅持的是市場化母基金的行為的話,即使基金是一個國有控股的基金,但是也必須按照市場高職業機構那樣一個制度約束、激勵約束去進行他的團隊管理和制度落實,也會推動他的市場化和專業化的投資邏輯得以實現。所以社保基金在這二十年的公募基金當中,包括其它的我們在資本市場上是和基金業的投資者,基金本身和託管,和服務,和法務和一切成長,所以我們是同路人,共行者。

  這個啟示放在今天的話,如果龐大的中國的資產,龐大的中國國有資產,龐大的中國的社保資產,龐大的中國的家族資產,龐大的我們以社會名義聚集的外匯等等東西,如何用一種母基金的方式和社會的快速發展的金融市場能連接起投資的有效制度和運行方式,才可以讓每一筆錢都可以發揮的有價值,積累的更快,投資的更加專業。可以讓市場中任何一個維度、階梯任何一個層級都可以共同發展。

  第四個故事,我需要講一下複利的邏輯。社保基金天然的,監管主體給我們免稅。所以社保基金從成立以來,18年時間年化8.4%左右,事實上社保基金從開始到現在,掙錢大概是接近1兆,進來的錢是1萬多億,這些錢以免稅的邏輯全部滾存到社保基金的本金當中繼續投資。其中1兆不到的份額當中有多少是複利的?就是拿了錢之後投了第一年的收入又不斷的滾存,有1/4,2500億是複利帶來的回報。這個結構夠驚人,我們通過不同的管道劃來那麽多錢,如果找投資,而且免稅,而且早有複利結構,這個雪球會滾的越來越大,今天用來解決大家養老和社會保障問題的基金就會雄厚一些,大家看著有這份錢心裡也會比較放鬆一些,願意去過一些老年的放鬆,老有所養,至少是有財務支持的那麽一個思考和行為。這一點更多的是給我們今天的決策和給我們未來的啟示。

  我們再想一個邏輯,先看一個閉環。所有的不管是基民自己的錢,養老者的錢,不管基金管誰的錢。就像基金想個人账戶的錢管進來,今天想一件事,猶如社保基金這筆錢,如果所有的錢你投資給在一個账戶中約定,你最後都不拿出去,都滾存為又投資,滾存為複利效果,反覆重複持續,持續到你60歲、70歲,因為社保基金是你要過了要領取的那個年份的。我們想這個邏輯是說,如果你不用的錢都投資,你不出去,就不構成原來所有權關係下的這個資本的歸張三李四的錢,歸社保基金還是歸哪個基金/公司的錢,全部都是社會資本在投資鏈條當中無限的滾動的一個過程。假定這些錢都是免稅的,這些錢你出去化為個人收入就會收稅,在裡面就不收稅,不收稅就有複利邏輯,就鼓勵全社會的資本形成,資本積累和資本不確權。如果從全社會來看的話,只要你在投資領域當中滾雪球,拿複利,我就不收稅。我們想今天中國在這樣一個資本形成,注意今天看起來已經富了,但我們算資本收入還是很少的。中國過去40年的發展,我們是負債驅動,企業負債率、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包括個人房產上,都在用負債驅動,資本短缺的被迫存在大量的資本,不在資本環節流動,而流到其它環節中,如果都可以在資本環節裡,這個邏輯是一個了不起的邏輯。

  把這個邏輯放大一點,如果你是養老的,是社保的,你除了基礎養老金這一部分之外,你在個人账戶當中,我們今天看個人账戶的8%,如果像社保基金一樣設立成你的账戶,而且更多的想讓人這樣的話,就把這個账戶的錢放多一點,而這個账戶裡面的錢在未來支用之前,是你個人的账戶。未來支用之前,都不收稅,一直延續到你要支用的時候。未來支用的時候,事實上把你在滾存的資本,剛才我們講這個資本的積累過程中全部積累進去後,還給你一個好的東西,這個好的東西就是當你在收益高的年份的時候你就積累下的資本多,當收益低的時候實際上平滑,最後按照全部平均年的收益算總账的時候,實際上看你波動的時候,我們才讓資本跨長時間周期當中戰勝波動的邏輯,和波動更多的是給人積累財富,而不是給他壓抑,而不是迫使他從那裡拿出錢做其他的事,這個邏輯就更加有效。

  如果全社會都是個人账戶,其它的錢都這樣去做,我們會相信中國的資本形成,也會大大地擴長。如果把這個邏輯放大到今天,中國的GDP、財政收入、平均收入,中國的一切收入,我們會發現只要在資本形成階段,只要你不轉化為個人的淨收入和淨支出,都在資本市場中,我們應該倡導一個邏輯,免稅。如果把這個東西特意放在更長周期當中,就會讓它戰勝波動,戰勝動態過程中風險的規避,你自動就戰勝了風險。

  如果這兩個邏輯放大到全社會的資本當中,我相信中國的資本形成,中國的資本效益,中國人應對明天更多的通過我們基金業,把自己的資產早早地配置到永遠永續長期的有價值當中去,那個東西才和科技,才和新動能,才和新的未來大量的需求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才解決未來二十年的問題。

  這是我社保基金從業這個階段得到的四個故事和四點啟發。而四點啟發對未來二十年我相信已然具有參考價值和思維碰撞,謝謝各位。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