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脂肪肝,原來還有腸道微生物在作祟

編輯推薦:

許多人的體檢報告上都提示有脂肪肝。這種肝臟疾病通常與肥胖、酒精和糖尿病相關。不過,根據本周發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腸道微生物似乎也促進了疾病發展,表明有望通過糞便微生物移植來治療。

生物通報導 許多人的體檢報告上都提示有脂肪肝。這種肝臟疾病通常與肥胖、酒精和糖尿病相關。不過,根據本周發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腸道微生物似乎也促進了疾病發展,表明有望通過糞便微生物移植來治療。

肝脂肪變性(hepatic steatosis)是指肝細胞的胞漿內出現脂肪滴。通俗地說就是肝臟內部脂肪太多了。如果50%以上的肝細胞出現脂肪變性,就稱為脂肪肝。一種是大量飲酒導致的酒精性脂肪肝,另一種是由肥胖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

為了了解微生物-宿主的相互作用是否促進了疾病發展,英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地的研究人員利用糞便巨集基因組測序、宿主表達分析、代謝組學研究等手段,探索100多名肥胖婦女的腸道微生物組群落特徵、肝臟基因表達以及分子表型之間的相互作用。

研究人員利用這些數據確定了分子網路,並利用糞便微生物組移植來處理小鼠模型。他們發現腸道微生物改變、肝臟炎症,以及與肝脂肪變性相關的代謝特徵改變。由此可見,腸道微生物組與肝脂肪變性的確存在關聯。

此次研究的對象是44名西班牙的婦女和61名義大利的婦女,她們正在醫院準備進行胃旁路手術,以治療肥胖。這些婦女在手術前捐贈了樣本,包括糞便、尿液、血漿和肝臟活檢樣本。所有參與者都被列為病態肥胖,並且沒有病毒性肝炎和2型糖尿病。

研究人員從56名參與者的糞便樣本中獲得了巨集基因組測序結果,並利用核磁共振獲得了血液和尿液的代謝物圖譜,同時利用晶元收集了肝臟的轉錄組數據。此外,他們還結合肝臟脂肪測定、肝臟組織學圖譜及其他臨床數據進行了分析。

研究人員稱,對於肝脂肪變性不太嚴重的個體,腸道微生物組中的微生物基因豐富度相對較高,而對於那些嚴重的肝脂肪變性病例,微生物基因豐富度較低。他們指出,肝臟疾病似乎與腸道微生物組中某些基因功能的存在相一致,包括產生脂肪酸、糖和某些支鏈或芳香族氨基酸的通路。

在代謝組方面,研究人員標記了124種尿液代謝物和80種血漿代謝物,這些代謝產物似乎與腸道微生物群落中基因豐富度降低、肝脂肪變性和相關的臨床表型一致。這項分析再次強調了支鏈氨基酸,它們在肝脂肪變性參與者的血液和尿液樣本中呈現更高的水準。特別是苯乙酸(PAA),有望作為脂肪肝發展的生物標誌物。

在一系列後續實驗中,研究人員利用腸道微生物移植的小鼠模型,通過肝臟基因表達譜來查看基因網路的趨同性,腸道微生物基因豐富度,以及與肝脂肪變性相關的代謝物改變,從而證實腸道微生物與肝臟疾病存在明顯關聯。

「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探索這種關聯,看看PAA這樣的化合物是否能夠確定高危患者,甚至預測疾病進程,」研究人員說。「不過好消息是,通過操控腸道細菌,我們也許能夠預防脂肪肝及其併發症。」(生物通 薄荷)

原文檢索

Molecular phenomics and metagenomics of hepatic steatosis in non-diabetic obese women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