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顛覆認知的醫學真相:生病的時候,為什麼說咳嗽、發燒是好事?

科學有趣有美麗,

後台每天收到最多的媽媽留言,就是關於孩子咳嗽該如何止咳,發燒了怎樣才能快速退燒?

即使我屢次強調:咳嗽是好事,有助於把痰液咳出來避免肺炎;發燒是好事,有助於孩子對抗感染……

但很少有媽媽吃我這套.依舊心急火燎地給娃吃止咳藥、退燒藥,甚至是五花八門的抗生素。

說句實話,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十分理解家長們的心情——

看到自己原來精力旺盛到人嫌狗不待見的娃,在發燒的時候突然變得安靜如瘟雞,真的是很難淡定。

播放GIF

飛飛曾因為流感發燒到40℃以上

我自己也反思了一下,如果我能更加具體地把發燒、咳嗽為什麼是好事解釋清楚。

相信大部分家長還是可以理解的,從而避免因為過度焦慮而給孩子盲目用藥,以至於損害他們本就因為生病而虛弱的身體。。。

接下來的內容,也許會顛覆你的認知,但是沒有關係,子曾經曰過: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希望每周二的醫學科普,大量調查的權威資料,都會使你或多或少地更接近一點靠譜的醫學真相,或多或少地發現自身如何成為自身的主宰……

01

咳嗽不是病,而是身體的防禦機制

防禦不等於疾病的起因,但是人們常常把防禦反應與疾病的其他癥狀混為一談,所以我們首先討論它。

皮膚白皙的小孩子患上嚴重的肺炎時可能面色發青,同時伴有劇烈的咳嗽。

播放GIF

肺炎的這兩個癥狀反映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範疇,一種屬於缺陷,另外一種則是防禦。

皮膚髮青是因為血紅素缺氧時顏色加深,肺炎的這種表現類似於轎車軸承的聲音異常.

它不是事先設計的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案,只是毫無益處的一種無奈。

另一方面,咳嗽是為了從呼吸道排出異物而專門設計的一種複雜反應,是一種防禦機制。

咳嗽牽涉到膈肌、胸肌、聲帶腔互相配合的運動,把黏液和異物從氣管向上推,到達咽喉的後部,或者吐出去,或者吞入胃中,利用胃酸殺死大部分細菌。

播放GIF

咳嗽不是對機體缺陷的無可奈何的反應,它是由自然選擇留下的、一種互相配合的防禦活動。

當特定的感受器發覺了特定危險的線索時,它們就會被激活,這就像汽車儀錶盤上的警告燈,當油箱快空時會自動閃爍一樣。

它本身不是問題,而是由問題引發的一種防禦性反應。

防禦和缺陷的區別,並非只有學術意義。

對於某些病人,這種區別十分關鍵。

糾正缺陷幾乎都是有益的。

如果你把軸承的異常響聲消除,或者使肺炎病人的面色轉為紅潤,幾乎總是有益的。

剪斷指示燈的電路,多半會導致半途油盡拋錨。

咳嗽屬於保護性反射,在咳嗽不那麼嚴重的情況下如果強烈鎮咳,把一些本該排出來的分泌物、異物留在氣道裡,並不是一件好事。

簡單地說:過度止咳,有可能導致病情加劇,甚至死亡。

02

發熱以對抗感染

假定在貓鼠大戰中,你是老鼠。

老鼠非常討厭貓的氣味,貓的氣味使你緊張不安,因為你要保護食物,和小老鼠。

貓的氣味來了,你想要保護的東西都處於威脅中,你整個人生都不美好了。。

假如有一種葯可以使嗅覺遲鈍,你吃了這種葯就聞不到貓味了。

你是否會吃這個葯?

不會啊。

因為貓的氣味對老鼠來說太重要、太有用了。

雖然貓的氣味讓你焦慮,但是焦慮也是在保護自己。

播放GIF

現實的問題是,假定你是一個治療兒童感冒的醫生。

感冒帶來令許多父母擔憂、孩子也不喜歡的癥狀——流鼻涕、倦怠,特別是發熱和頭痛。

泰諾林(對乙醯氨基酚)或美林(布洛芬)能夠減輕甚至消除發熱和頭痛的癥狀。

你是否會告訴家長給孩子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傳統的醫生,或者你自己也習慣了使用退燒藥來緩解這些癥狀,那麼你可能會這麼做。

但這樣是否明智?考慮一下退燒藥與上一段中治療老鼠嗅覺的藥物的類似之處。

就像貓的氣味,發熱的確令人不舒服,但它有用。

發熱是自然選擇塑造出來的對抗感染的一種適應性防禦機制。

馬特·克魯格(Matt·Kluger),這位羅維雷斯研究所(Lovelace Institute)的生理學家認為:

「已經有大量的證據表明,發熱是一種宿主針對感染的適應性防禦機制,而且在整個動物界中已經存在了億萬年之久。」

他還認為,用藥物控制發熱,有時反而會使病情加重,甚至致命。

為此,他在實驗室裡收集了一批重要的證據。

把因感染而體溫上升了2℃的大鼠放進一個很熱的溫室,它會啟動降溫機制保持那高於正常的2℃;

放進涼爽的小室,它便啟動保溫機制來維持2℃的發熱。

這個實驗說明,即使是在發熱的時候,體溫也受著精細的調控,無非是它的控溫中樞調高了2℃。

也就是說,發熱並不是體溫調節失控,而是演化出來的一種精細的體溫調節機制。

20世紀初,居利士·瓦格納·焦內格(Julius Wagner Jauregg)取得了支持發熱價值最重要的證據。

他注意到兩個事實:

一,有些梅毒患者在患瘧疾(主要癥狀為發熱)之後病情有所好轉;

二,梅毒在瘧疾高發地區比較少見。

於是,作為治療手段,他便有意使上千名梅毒患者感染瘧疾。

在那個年代裡,梅毒的自然痊癒率不到1%,他的新療法達到了30%的治癒率。

因為這一重大成果,他榮獲192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那個時候,發熱的價值要比現在更為人熟知。

人們愛開玩笑說,現代醫生的口頭禪是「先吃兩片阿司匹林,明天早晨再打電話給我」。

這並不奇怪,因為目前將發熱作為對抗感染的一種適應性機制進行的研究寥寥無幾。

有一個研究發現,使用了退燒藥的水痘患兒與攝入了安慰劑(糖丸)的對照組相比,平均要延遲一天才能恢復。

另一個研究,56名志願者特意吸入了感冒病毒,患上了感冒,然後接受不同的治療:

一部分人用阿司匹林或對乙醯氨基酚,另一部分人用安慰劑。

安慰劑組的人裡,抗體水準更高,也較少鼻塞,播散傳染性病毒的日程也要短些。

無數的病人都在使用退熱葯,但事實上這方面的研究寥寥無幾,這似乎說明人們不願意研究這些不適癥狀還有什麼適應性功能。

不過,情況可能正在好轉。

華盛頓大學的醫學教授丹尼斯·斯蒂文森(Dennis Stevens)指出:

「有證據表明,某些情況下對發熱病人進行退熱治療,有可能導致感染性休克。」

干擾了發熱,也就干擾了機體對感染的反應,後果可能非常嚴重。

在進一步討論之前,應當強調,防禦機制的具體表現不一定都是適應性的,即使發熱是有益的,甚至是重要的,我們也並非主張全面禁用退熱藥物。

即使有研究證明了發熱對於預防感染一般都是有用的,但是一味鼓勵發熱的態度是不合理的,更不應聽任體溫不受限制地升高。

播放GIF

從演化論的觀點出發,在看到適應性反應的益處時,也要看到代價。

比如40℃的體溫有著不菲的代價,能量消耗增加20%,還會使得男性暫時不育。

更嚴重的發熱,有可能引起譫妄、驚厥甚至永久性的組織損傷。

有時雖然退熱會使感染延長,我們還是需要退熱。

因為大多數的人,在感冒時可能寧願恢復得慢一點,也要吃藥使自己不那麼難受。

就發熱的適應性意義而言,關鍵在於,我們在乾預之前對它要有所了解。

但目前來看,很多家長並沒有這樣做。

如果問題僅僅是舒服與否的話,我們盡可以減輕或者消除不適。

但是,如果退熱會延遲恢復,甚至可能增加繼發感染,那麼在乾預之前我們就需要權衡得失了。

我們都期待著,醫學研究不久就可以取得證據,幫助醫生和病人判斷發熱的性質。

聲明一下:

今天文章主要講機理,並不是在宣揚:發燒千萬別吃藥啊!!!

發燒咳嗽有很多情況,具體病因還需要專業的醫生診斷。

希望大家明白本宮的??,莫要斷章取義。

飛媽再聊五毛錢:

昨天晚上團購的mollers魚油,已經賣出1000+瓶啦~

這個是飛媽溯源產品,所有魚油都是跟挪威品牌方直接合作的。??

品牌方為了最大程度地讓利給飛媽的讀者,又臨時決定給大家包稅!

這意味著價格又降了近十元!

原價139的魚油,團購期間只賣82元!!!團購結束後恢復原價哈,大家一定要抓住機會哦~

所以,最早幾個 89元?稅費 買的麻麻,別忘了聯繫客服要紅包一個哦!

飛媽2019年7月於瑞典

播放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