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零售之都”,各大城市在比拚什麽?

沈彬 時評作者

繼各大城市的搶人大戰之後,“新零售之城”又成了城市競爭的重頭戲。

在今年年初的地方兩會上,福州率先把“新零售之都”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提升現代服務業方面,支持阿里巴巴盒馬鮮生、永輝超級物種、泰禾大有碼頭等新零售業態發展,打造全國知名的新零售之都。”4月26日,陝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明確提出,要加強與阿里新零售“八路大軍”對接,攜手打造全國示範的新零售之城。

“新零售之都(城)”的概念為什麽這麽熱,甚至進入政府的議事日程?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中國都市普遍在經歷新舊動能切換,從傳統投資拉動經濟發展,轉向更多依賴國內消費引擎拉動。各地主政者的工作重心也從傳統“招商引資”,轉向拉動消費。以上海來說,上海正在努力打造的“四大品牌”就包括“上海購物”,前不久公布的《關於全力打響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動高品質發展的若乾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消費對經濟增長年均貢獻率保持在60%以上。可以說,消費的增長將很大程度上決定上海的未來,這也是很多城市未來的發展路徑。

還值得一說的是,就在去年,在時隔十年後,上海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趕超北京,位居國內第一。這為上海下一步打響“上海購物”品牌,奠定了一個良好的開局。但是,也還要看到,在京滬雙城的第一梯隊之外,其他城市也在緊追。杭州2008-2017年間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複合增長率為15%,相比之下,北京這一數字不到11%。

既然,消費對於未來城市發展如此重要,那麽該如何助力城市消費更新呢?現在不是所謂“電商害死實體店”的問題,是網絡獲客成本高啟之後,“純電商已成過去”,進入了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時代:它將以互聯網為依托,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更新改造,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上海市的《關於全力打響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動高品質發展的若乾意見》也提出:“更加注重線上線下融合,支持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促進智慧零售、綠色零售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之前一貫低調的福州率先打出“新零售之都”的口號,其底氣來自她是網紅永輝超市的誕生地。永輝超市原本靠線下生鮮帶動客流,而生鮮被一直是傳統電商難以觸及的。京東、騰訊正是看中了高頻次的生鮮交易背後的人流、數據流商機。同理,盒馬鮮生也是阿里新零售生態布局的重要一環,依托半小時上門服務,打破線上線上的“次元壁”。相對傳統實體店,新零售店在坪效、倉庫周轉率方面,正在實現質的突破。

更重要的是,在新零售的生態體系中,實體店面其實是一個低成本的獲客引流的,它更像是個電商的前置倉和展示櫃,讓消費者在其中邂逅和“衝動”;另一方面,實體店也在利用大數據精確聯接“人貨場”。

眾所周知,傳統購物中心是通過出租店鋪的方式“躺著賺商業地產的錢”,成了變相的房產商,但是移動互聯網會把商業地產的價值壓平,必須實現基於互聯網的再改造。所以,近期各大互聯網巨頭都在跑馬圈地,與傳統百貨、商超合縱連橫:阿里巴巴先後與銀泰百貨、蘇寧、三江超市、百聯集團形成戰略合作,還入股了歐尚、大潤發的母公司高鑫;而騰訊聯合京東、融創投資入股萬達商業,結盟永輝超市、家樂福……

無論是阿里進行數字化改造的銀泰百貨系,還是劉強東信誓旦旦將“日開千店”的京東便利店,都是希望借實體店的線下端口,通過消費者的大數據集合,讓個性化需求直接打通供應鏈、生產鏈,開拓新的零售生態圈。

新零售將帶來巨大商業模式紅利,也對政府管理帶來了新課題。比如,前述的新零售店融合了餐飲、超市和網絡訂餐,但傳統食品安全規範卻是將三者分開監管的,如果機械執法、進行“分拆”,這個新業態就可能被扼殺了。去年7月,上海楊浦區市場監管局在全市範圍內率先核發了“三種業態合一”的食品經營許可證,《解放日報》稱之為“一張‘三合一’救活混合新零售”。

繼便利店、商超、Shopping-Mall、純電商之後,新零售時代已然開啟,這是一場新的競爭,既是商業巨鱷的競爭,也是城市未來發展之路的比拚。上個月末,第一財經發布了《2018新零售城市報告》,報告從企業活躍度、消費者參與度、政府扶持度等多個維度進行綜合分析,上海以84分位居全國新零售城市第一。但是,也要看到新遊戲的參與者在緊追:福州第一個亮出了“新零售之都”的旗幟,西安、武漢紛紛向新零售拋出了橄欖枝,杭州挾互聯網巨頭集聚效應試圖後來居上……

在“新零售之都”競爭的背後,是快速崛起的新動能正在重塑經濟增長格局,哪一座城市都不願錯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