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舒華體育IPO秘密:與安踏體育關聯交易秘而不宣

  ■見習記者 韓永先

  本報記者 王兆寰 北京報導

  掛牌新三板僅一年多時間,舒華體育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舒華體育”)5月21日已暫停新三板股權轉讓,正式征戰上交所主機板市場。

  2016 年11月,在新三板以每股6.60 元定向發行1500萬股票,募資9900萬元。如今,舒華體育再次向資本市場募資。

  根據其IPO招股書,舒華體育擬募集資金約5.05億元,其中5000萬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其余將分別投向二期生產基地建設、研發中心建設和資訊化建設三個項目。

  舒華體育是否資金短缺,為何急於募資?或許從公司的運營數據和股權變更上可略知端倪。

  資金壓力大

  舒華體育的主營業務主要是室內健身器材、室外路徑業務與展示架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2015年至2017年報告期,舒華體育資產總額持續增加,由10.76億元增加至14.23億元,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0.58億元、10.63億元和11.32億元。與資產總額快速增加不同步的是,公司的營收跟不上速度,淨利潤甚至出現滑坡,經營性現金流連年下滑,負債率遠超同行兩倍以上。

  2015年至2017年,舒華體育的各期淨利潤分別為1.33億元、1.34億元和1.27億元。而當期,公司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貼分別為 561.17萬元、1362.86萬元和 3319.75萬元,分別佔公司當期利潤總額的比例為 3.13%、7.52%和19.07%。

  換言之,扣除政府補助資金後,舒華體育的淨利潤在持續下滑,2017年已經跌到不足1億元。

  更為嚴重的是,受營收停滯的影響,報告期,舒華體育的經營正在喪失持續造血的功能,2015年至2017年,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持續減少,分別為12265.33萬元、9470.79 萬元和 5672.81萬元,與同期淨利潤水準相比,也有減少的趨勢。

  舒華體育坦言,如未來公司一方面加大市場開拓力度,銷售費用等增加明顯,但另一方面不能通過提高應收账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等措施持續改善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則存在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進一步減少的可能。

  受累於經營業績惡化,舒華體育目前面臨明顯的財務壓力。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7年末,舒華體育合並資產負債率高達48.42%,是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24.90%的兩倍。公司流動比率為1.26,不及行業平均值2.72的一半,速動比率為0.94,僅為行業平均值 2.27的40%。

  數據上看,舒華體育財務壓力明顯。

  上市前高額分紅掏空公司?

  舒華體育在招股書中透露,近兩年,受市場消費習慣、展架下遊客戶發展規劃調整以及政府採購業務招標時間變動、市場競爭等因素影響,公司三項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均有放緩。未來影響持續增長的因素仍較多,存在經營業績增長放緩甚至下滑的風險。

  但是業績承壓,財務壓力進一步加大,似乎並不影響舒華體育的高額分紅。報告期,舒華體育連續送出大禮包。

  2014 年,公司年度利潤分配,派發現金股利 5500萬元。2015 年上半年,舒華體育向全體股東分派現金股利 500萬元。

  2016 年上半年,分派現金股利 5002萬元。 2016 年 10 月,向全體股東分配利潤分派股票股利 1444.72萬股。2016年年度利潤分配,公司再向全體股東分派現金股利 6507萬元。

  2017年上半年,公司分派現金股利2024萬元。僅在報告期,舒華體育累積做出的股利分紅金額就高達近2億元。

  “目前IPO政策規定,公司要上市必須有分紅計劃,這造成IPO公司多選擇在上市前突擊分紅。”一份券商研究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上市前公司積累的利潤,在上市後將歸屬全體股東所有,會攤薄上市前股東的權益,很多公司會選擇在上市前高額瓜分未分配利潤,掏空公司權益。但從公司經營層面看,過早分配掉收益,不利於公司的經營資金安全。

  關聯方秘而不宣

  另一個讓市場感到詫異的是,在報告期內,舒華體育持續發生關聯交易,甚至對隱形的實質關聯交易方避而不提。

  舒華體育稱,報告期內,公司的關聯交易主要為採購材料、銷售健身器材。

  2015 年至2017 年,公司向關聯方銷售跑步機、健身車等產品及部分材料,金額分別為 44.11 萬元、350.71 萬元和 354.85 萬元,分別佔當期營業收入的0.32%、0.33%和 0.31%;向關聯方採購部分展架以及小件路徑產品等,金額分別為2066.92萬元、1379.71萬元和 1021.78萬元,佔營業成本比例分別為 3.38%、2.26%和 1.58%,佔比較小。

  總體而言,關聯銷售、關聯採購佔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的比例較低,不會對發行人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構成重大影響。

  但是另一重大關聯方,舒華體育卻沒有做出說明。

  招股說明書顯示,在報告期內,安踏體育(02020.HK)一直位居舒華體育前五大客戶,銷售金額分別為4943.11萬元、6302.50萬元和1.32億元,分別佔公司當期營業收入的4.67%、5.93%和11.63%。

  2017年,安踏體育已是公司第一大客戶,而安踏體育首席執行官、執行董事兼董事會主席丁世忠,同時也是舒華體育發行前第二大股東林芝安大的實際控制人。

  從2015 年 8 月 開始,林芝安大就一直是舒華體育排名前五的大股東。

  《華夏時報》記者調查得知,2014 年9月,林芝安大、金石灝汭、海寧嘉慧分別與舒華體育簽訂投資協定,分別以貨幣形式認購舒華體育 6600萬元、4400萬元和 4400萬元附轉股條件的債權,並約定對賭,若舒華體育2014年淨利潤不低於1億元,則上述三個出資人持有的公司債權全部轉換為公司股份,否則上述出資人有權選擇收回出資額及相應的利息。

  舒華體育 2014 年淨利潤達到了投資協定約定的轉股條件,林芝安大成為舒華體育的股東。目前,林芝安大持有舒華體育2078.71萬股,佔比5.75%。

  “舒華體育與安踏體育的銷售是隱形的關聯交易。”一份行業分析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公司並不做關聯交易說明,可能涉嫌違規。

  對上述問題,記者向安踏體育發出採訪函並致電,但是截至發稿,並未獲得正面回應。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