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在去往胃癌這條路上,我們有很多機會變道

劉凌峰,一個37歲的男子,持續拉了幾天肚子後去了醫院,意外查出患了胃癌。接著他在朋友圈發:報個平安,我還健在。


他全程積極治療,並在朋友圈記錄下了所有歷程,寫下對家人、朋友的忠告:心存敬畏,敬畏自然規律,敬畏親人、敬畏自己。他也在朋友圈寫下了自己的遺願——擁抱每個認識的人,跑一次馬拉松,回一次母校,陪著孤獨的父母安享晚年,帶兒子去釣魚,野營,夜讀,開家長會,陪妻子走更長的路。

這是我從朋友圈看到的故事。看完整篇文,我無限感慨,為劉凌峰的樂觀所激勵,同時也為他惋惜,畢竟才37歲,風華正茂的年紀。我為他祈福,希望他能戰勝病魔,希望他能被時光溫柔以待,希望時間在他那裡長一些再長一些......

他的故事被轉發了出去,許多人為他加油打氣的同時,也在深深思考他的話,他對健康的反思,對身邊人的告誡。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看了文後,終於抽出時間趕緊去醫院進行了體檢,有多少人在開始反思健康對於生命的意義。

恰巧,朋友因為胃疼,去醫院看病,醫生告知是幽門螺桿菌感染,所以給開了一些抗感染藥物進行治療,結果服藥的第二天,小便變成醬色,朋友嚇到了,但是她的第一反應不是去醫院找出病因,而是躺在家裡,憂傷地給我發來的消息,詢問我小便醬色可能的原因。她甚至不敢去醫院,因為怕查出胃癌。我這才知道,在醫院檢查的時候,因為胃疼的可能性很多,醫生提到了最壞的一種:胃癌。

朋友看了劉凌峰的故事,還沒有學來他的堅強,卻被疾病的無常給嚇到了。

播放GIF


近些年來,胃癌的發病率在持續增高,同樣的人們也知道胃癌的死亡率很高,這個與人們發現胃癌的時候已經晚了有直接關係。很多患者在確診是胃癌之前,有部分患者曾經是胃病的患者,一經確診胃癌,已經到了中晚期,很多人都錯過了治病的黃金時段。所以人們在胃病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的去治,也要多多的注重胃病這塊。每當胃部出現反酸、腹脹、燒心、疼痛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了。

胃癌的發展演變過程是這樣的: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和( 或) 不典型增生→胃癌


因此認真對待和防治慢性胃炎,尤其是積極治療萎縮性胃炎及腸化是避免胃癌的重要預防措施。人們平時常說的胃部病當中,胃潰瘍、胃息肉、慢性萎縮性胃炎及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和殘胃癌,他們都屬於癌前病變,即是現在不是癌症,但若不加治療任其發展則會演變成胃癌。讓胃病遠離自己,不要等到自己變成胃癌的時候就遲了。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統的常見疾病,西醫學對其發展演變模式已形成共識。然而,由於慢性胃炎的發生髮展機制尚未被完全闡明,西醫學在其治療方案上僅以針對病因的個體化治療為原則,以緩解癥狀及改善胃黏膜炎性反應為目標,對於已出現萎縮、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則以定期隨訪及適當補充維生素等為診治手段。所以也有的病人在初期的時候診斷為慢性胃炎,也一直在間斷服藥治療,但是癥狀一直在反覆。像這樣的情況,我們說也是有向癌症發展的可能。從治療上來講,中醫藥在緩解慢性胃炎患者臨床癥狀及改善胃黏膜病理形態方面是具有顯著優勢的。

中醫沒有慢性胃炎這一病名,但我們不否定他的存在。只是,準確來說,我們不會以這個病名為一個特定因子而形成一個固定不變的診療方式。

也就是說,對於同一種病,我們中醫可能有不同的治療方案,這就是「同病異治」的觀點;與之對應,還有「異病同治」:即便是診斷不同,診療方案卻可以一樣——一個慢性胃炎的患者和一個胃下垂、腸上皮增生患者的診療是相同的。這種情況的出現,就是因為中醫的辨證論治的結果,以人為本,根據不同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治療:虛則補之,實者瀉之。這也是為什麼在治療胃病這一方面,中醫藥有顯著優勢的原因。

對於胃部疾病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外感寒邪:比如氣象變化,腹部受涼;比如過食生冷或者寒涼藥物。寒邪直中胃腑,寒凝氣滯,胃氣失和、阻滯,不通則痛。所以外感寒邪,多引發胃的疼痛。從「科學」的角度來說,生冷的食物,是會刺激消化道血管收縮,抑製消化液分泌,加快胃蠕動或導致痙攣,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問題的。

飲食所傷:比如暴飲暴食,或五味過極,辛辣無度,或恣食肥甘厚味,或飲酒如漿,均會傷脾礙胃。當然一些藥物的刺激也算。

情志失調:許多人會忽略掉情緒對於胃病的影響。然而臨床實實在在發現,情緒對於胃病的發生髮展有很重要的影響。比如現代人胃病的患者越來越多,越來越年輕化,除了飲食影響外,更多的其實是情緒因素。西醫上,有一種胃病診斷是:神經官能症,找不到確切的病灶,但就是有胃部不適的癥狀。治療上也是一些緩解癥狀的藥物。醫生會告知患者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實際上,這可能就是情緒致病。中醫在這方面是有對應的治療的,屬於肝脾不調的一類。

脾胃虛弱:先後天因素導致脾胃本身功能失常,就會出現相應的問題。關於脾胃致病這一點,我們一直都在強調。畢竟「脾胃為後天之本」。也不知道強調了那麼多那麼久,大家是不是有真的在做到養護脾胃。

以上是中醫概括其病因。即便從西醫病因學來看,也是可以將其歸到其中幾類的。殊途同歸,我覺得並沒有什麼分別。至於大家關心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要不要殺死它,專家們都尚有爭議。所以我的觀點是,既然選擇中醫藥治療了,那就暫時放下這個菌的各種思考,跟著中醫藥的思路即可。

病因明確,治療也就是循著這條線進行。需要說明的是,這些病因往往不是單獨存在,都是有相互影響的。胃病之初則多由外邪、飲食、情志不遂引起,病因也單一,此時人體正氣尚足,脾胃不虛,所以多表現為實證;病久不愈就容易損傷脾胃,「後天之本」受損,身體正氣消耗,就容易由實轉虛,或者虛實並見。

隨著病情不斷加重,患者逐漸由單一臟腑受損逐漸向多臟腑受累進展,且存在顯著差異。有研究統計發現,慢性胃炎多以脾虛、肝鬱為本,以氣滯、濕熱、血瘀為標,治療多以健脾益氣、疏肝解鬱為基本大法,根據兼挾的不同分別佐以行氣、清熱、化濕、活血、養陰和溫陽之法。常用的中醫處理思路主要有:

(1) 比如胃部不適明顯會受情緒影響的,經常伴有嘆氣、噯氣、胸膈滿悶的,證屬肝鬱氣滯的常以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用於疏肝理氣,和胃降逆。

(2) 對於肝胃鬱熱的,則以化肝煎合左金丸加減來清肝瀉熱,和胃止痛。

(3) 如果是脾胃濕熱,常用連樸飲加減以清熱化濕,和中醒脾。

(4) 如果是胃絡瘀阻證,則以失笑散合丹參飲加減來理氣活血,化瘀止痛。

(5) 對於脾胃虛寒證,常用黃芪建中東加減溫中健脾,和胃止痛。

(6) 胃陰不足證的需要養陰健脾,益胃止痛,方葯常用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東加減。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中藥湯劑,但是也不僅限於這些,比如中焦虛寒的,我們也常用理中湯類。中藥湯劑需要嚴格辨證後醫生指導下使用。而更多人在疾病初期或選擇去藥店買一些中成藥來處理不適。但是我們也知道中成藥也有其不同的適應證,使用之前還是該給自己評估下到底屬於哪一證。

常見的中成藥適用的情況:

( 1) 三九胃泰: 適用於濕熱氣滯證。

( 2) 氣滯胃痛顆粒:適用於肝胃不和或脾虛氣滯證。

( 3) 康復新液:適合於氣陰兩虛兼瘀血證。

( 4) 溫胃舒膠囊:適用於脾胃虛寒證。

( 5) 摩羅丹: 適用於脾虛氣滯或胃絡瘀阻證。

( 6) 復方陳香胃片:適用於肝胃不和證。

( 7) 香砂六君子丸:適用於脾胃虛寒證或脾虛氣滯證。

( 8) 腸胃康沖劑:適用於脾胃濕熱證。

除了藥物之外,針灸處理胃部疾病的效果也是很好的

選擇的基本主穴有:中脘、內關、足三裡、公孫。

兼有肝氣不舒的,可以加期門, 太沖;

飲食傷胃者,加梁門、 建裡;

濕熱明顯加內庭、厲兌;

有瘀血阻絡的,加膈俞、 血海;

脾胃虛寒者加神闕、氣海、脾俞、胃俞;

胃陰虧虛者加胃俞、太溪,三陰交

針刺不適合普通人操作,所以日常的保健我們可以採取點按以上穴位。對於脾胃虛寒的可以用艾灸。

也可用王不留行貼壓耳穴: 取穴神門,胃,交感,十二指腸,肝,脾,每次選用 3 ~ 5 穴。

說完了治療,最後還是要說一句:照顧好自己。

播放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