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毛利率高達58.83% 、大學不堪重負……“知網”壟斷三問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靜2月初,翟天臨一句知網是什麽,成為了2019年開年學術不端第一炮。彼時,誰也不曾料到這場風波會殃及到中國知網(下稱“知網”),這家中國最大的學術電子資源集成商。但隨著事態的進一步發酵,有關知網是什麽?知網憑什麽這麽牛的追問,開始在輿論場中形成熱議。

在這些爭議中,最引人關注的一點無疑是,根據其母公司同方股份公布的2018年半年度財報顯示,知網報告期內主營業務收入5.02億元,毛利率高達58.83%,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達到6057萬元。

隨後,有媒體曝出,知網利用國內中文學術文章檢索服務市場的支配地位,借助行政力量支持,使其成為國內唯一經國家批準正式出版博士學位論文的學術電子期刊。

極高的市場佔有率,導致幾乎沒有高校和研究人員能夠繞開知網,這自然也給了它能夠連年漲價的資本。

面對漲價,目前已有武漢理工大學、北京大學等公開表示不堪重負,只能選擇停用。但更多的高校不得不選擇忍耐。

那麽,知網是否涉及壟斷?是否利用壟斷地位操作市場?對個人收費模式又是否合理?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崔國斌說:“從目前市場狀況來看,認定特定數據庫公司有壟斷地位是極有可能。不過,它是否濫用壟斷地位?確認起來非常難,需要深入調查分析之後才能得出。僅僅依據公司毛利潤率,或者部分高校對許可費價格的質疑,並不能確認認定濫用行為的存在。”

崔國斌表示,60%左右的利潤率,在高新技術領域,並不罕見。

蘇州大學法學院教授張鵬認為,知網的性質決定了,其必須具有一定的市場壟斷地位。

他說:“知網的定位是‘國家知識基礎數據庫’,也就是說,它要承擔將全國所有文獻資論數據化的重任。從這個角度看,面對數量龐大的作者、雜誌社、出版社,由知網同它們一一談判,授權收錄,可能會造成磋商成本巨大,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要實現全國出版物數據化整合,賦予它一定的壟斷地位,以行政命令方式實現收錄各種出版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張鵬同時強調,對於知網的壟斷性市場地位,國家應當給予有力的乾預和調節,知網本身也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在這場爭議中,有網友指出,知網拿著作者原創文章,收費下載,卻一分稿費不給原作者或隻支付很少一部分稿酬,是否合理?

昆明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教授黎爾平認為,知網不付給作者稿費,是因為作者稿費已經通過文章所在刊物支付了,作者版權已經由刊物處理,故知網與原作者不存在稿費問題。

而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倪靜則認為,數據庫收錄的文章,對於直接從原作者收錄的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知網僅支付幾十元的現金稿酬,數據庫卻根據其下載量和閱讀量向高校用戶或個人收取費用,賺取巨大利潤,文章作者卻不能從這些下載量的收入中拿到分毫,這種行為其實是損害了文章作者的權利。

在個人用戶看來,知網的收費模式同樣存在巨大爭議。2018年5月蘇州大學法學院小劉在知網下載一篇名為《中藥》的文獻時,網頁提示需要付費7元,當他點擊購買按鈕後,充值頁面卻要求最低充值50元。且餘額不做退還。

小劉怒而將其告上法庭。後經,蘇州市姑蘇區人民法院裁定,知網規定侵犯消費者自主選擇權,限制了消費者的權利,是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應認定無效。

在張鵬看來,知網是一個國家扶持的全國性、綜合性學術數據庫的特殊壟斷地位。“如果是一般的商家,要求最低限額且不退餘額,只要事先聲明,消費者知曉並接受,應當算作是有效的。但如果商家是壟斷性的、公眾性的大企業,如此操作,即便消費者提前知曉同意,約定也是無效的。

“原因在於,壟斷性企業,缺少市場可選擇性,這些企業單方面提出的銷售條件,消費者沒有可替代產品,只能接受條款,未必是其真實意思的表現。”張鵬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