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知網“中槍”:學術資源供給 壟斷不能是常態

近日,“博士演員”翟天臨被曝出曾在直播互動中表示“什麽是知網”,其學術水準一時間引發網絡熱議。隨著事件的不斷發酵,這幾天“知網”也“中槍”了,其較同行更高的毛利率、在學術界的壟斷地位以及不公平收費等問題受到廣泛關注,有學者甚至公開聲討中國知網的論文“壟斷生意”。根據媒體公開報導,中國知網的漲價幅度每年都在10%以上,多地高校都曾出現過停用知網又重啟的情況。

除了收費問題,層出不窮的版權糾紛也讓知網頻頻露相。檢索中國裁判文書網,涉及知網的版權糾紛案件多達數十件。多數原告認定,自己的作品在不知情且未收到稿酬的情況下,被中國知網收錄,並提供有償下載。眾所周知,如果未經授權,論文的知識產權本來是屬於論文作者而不是知網的,可見知網在管理著作權方面存在著漏洞。

“知識付費”這幾年逐漸流行,中國的知識產權概念和版權意識同樣是在最近幾年才開始被正視,無論影視、綜藝、遊戲還是數字音樂平台,正版化在泛娛樂行業已經是發展主流。而在原創內容資源領域,網絡圖片、互聯網文學作品的版權也逐步受到重視。如今,學術電子資源同樣如此。

保護創新本身也是一種加強創新的方式,知識付費正是保護創新的一種重要形式。知識應該付費,也只有付費才能激勵知識的生產和創新。付費訂閱已經是國外媒體的一種常態,英國《衛報》就擁有80多萬付費用戶,外界並沒有因為新聞的公共性,就理所當然地要求媒體提供免費午餐。知網作為盈利機構,有版權保護的責任,要求用戶付費下載使用其刊登的論文無可厚非,但是知網不該依仗自身掌握了核心的版權資源坐地起價。這樣的收費標準、模式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問題,恐怕知網自己也未必說得清。

學術資源的提供和分享需要有專業且系統的網絡平台,知網正是迎合了這一市場需求,整合了學術領域的各類資源。也正是因為擁有了獨一無二的學術資源規模和整合能力,知網制定了相應的版權保護機制。但是,因為缺乏競爭,知網的產品並不受市場的定價規則影響,而是根據當年文獻量、核心資源、獨家資源、版權問題等來單方面制定每年的價格。

顯然,這樣的收費模式被限定在了單一的思路之中,也導致了一系列問題。一方面,高校學者、學生等原作者不再願意自己的文章被廉價甚至免費傳播,他們當然有權維護自己合法的著作權。另一方面,在當前的環境下,版權保護意識提高帶來的學術知識傳播的成本提高,基本是通過轉嫁給用戶來化解,最終吃虧的仍然是學術資源共享平台的主要用戶,包括高校、學者及學術期刊等。

如何平衡版權保護和學術商業價值,應該引起各類學術機構和市場的進一步重視。版權收費定價不能再參照以往固有的標準和模式,也不能以版權保護為借口而對原創學術資源的價值進行商業壟斷。當前,我國版權保護的發展趨勢已經很明朗,希望未來有更多優質主體加入到學術資源共享平台建設的競爭中來,以弱化“一家獨大”的市場格局,從而借助市場的力量逐步在資源共享平台、創作者及用戶之間形成良性互動,為學術領域提供更規範化的創作空間和版權保護環境。其實,加強我國學術資源的版權保護,破解學術資源的知識產權壟斷,最為關鍵的一點還是要完善相關的法律規範。只有從根本上讓做學術、學知識得到應有的回報和認可,提高學者的社會地位,提高知識的價值,才能真正實現尊重學術、鼓勵原創的目標。(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臧夢雅)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