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波蘭的歷史中,為何充斥著“悲劇色彩”?

“一周書單”又跟大家見面啦!

本期的主打推薦書目,是英國作家亞當·扎莫伊斯基的《波蘭史》。亞當·扎莫伊斯基,亞當·扎莫伊斯基,波蘭裔英國歷史學家與作家。主要研究方向為歐洲歷史與文化。作者以生動和充滿激情的方式鋪展開這部歷史畫卷,分析講解波蘭歷史中的諸多史實,並將其置於更廣闊的國際背景之中來討論。之後,作者走入當代,為讀者展示了在波蘭人民歷盡艱辛重獲獨立與統一之後,又在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過程中面臨著怎樣的挑戰。

此外,本周書單從經濟、文學等類別選擇了4本好書為大家推薦。來看看書評君都選了哪些新書,或許值得你關注和借鑒。

本期主持|新京報書評周刊編輯部

主打

《波蘭史》

作者:(英)亞當·扎莫伊斯基

譯者:郭大成

版本:後浪丨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2019年9月

(點擊書封可購買)

波蘭這個國家似乎總籠罩著一層悲劇色彩,三次慘遭瓜分的經歷和納粹德國的暴政讓波蘭給大眾心中留下悲慘的形象。無論是肖邦的《波蘭永不亡》還是羅曼·波蘭斯基的電影《鋼琴家》,波蘭人易於感懷這種對歷史的悲愴之情。

本書是波蘭裔英國歷史學家亞當·扎莫伊斯基所撰寫橫跨一千多年的波蘭史,他在講述這個國家的苦難和曲折的現代歷程的同時,也講述著波蘭人在保存自身文化特質的鬥爭。

波蘭人率先在歐洲實現分權製衡的設計來限制王權,但是在列強環繞的歐洲,並在列強紛紛對外集權對外擴張的時代裡,波蘭最終招致了被瓜分的下場。這種分權製衡和列強環伺之間的張力成了這本書分析波蘭史的切入點,這也是波蘭及許多歷經痛苦的現代轉型的國家的一個共有經驗和矛盾。波蘭的歷史也給了許多夾在大國之間的國家以啟示。(徐悅東)

經濟

《社會市場經濟》

編者:朱民等

版本:中信出版集團 2019年6月

(點擊書封可購買)

“了不起的德國人。戰敗後,德國在廢墟上很快重新崛起,成為歐洲第一等經濟體。”聯龐德國當年創下的經濟奇跡在坊間就像是一個神話。而在此之前,同樣是“德國人”作為納粹主導力量登上戰事舞台,實施大屠殺、大侵略,經濟也同時被深度納粹化。聯龐德國,在柏林牆被推倒前只是德國分裂的一部分,但它因為在戰敗後引入市場經濟而改寫德國經濟史,同時超越周邊國家和地區。

聯龐德國的經濟模式,既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也非完全放任的市場經濟,而是一種以自由市場為前提且兼顧社會公平和福利的“社會市場經濟”。這一提法出現於1947年,它之所以在納粹德國戰敗後不久誕生,離不開對計劃經濟進行反思性論證的弗賴堡學派。自20世紀末尤其是9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國內出現了不少關於德國經濟制度的譯著、論著。包括德國在內的學者也產生了不同的觀點,比如有的認為經濟增長源於“社會化”。《社會市場經濟》由中德兩國學者參與經典文獻選編,他們追隨歷史以說明“社會市場經濟”的成功源於突破計劃思維束縛,並由此開啟兼顧自由和公平的市場經濟轉型。(羅東)

思想

《叛逆的思想家》

作者:(意)皮耶爾喬治·奧迪弗雷迪

譯者:姚軼苒

版本:未讀|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9年8月

(點擊書封可購買)

對於這本書,就連作者奧迪弗雷迪也很難準確定義——它到底是一出鬧劇、一則寓言、一篇諷刺文學、一種觀點,還是對一切觀點的諷刺?

作者延續了上一本書《人類愚蠢辭典》中的毒舌語調,繼續向各種既定觀念與認知、各種偽科學和愚蠢現象開炮。這一回,他不但把箭頭指向了科學、宗教、哲學、歷史與政治,還津津有味地談起文學和藝術。

這位來自意大利的數學家、邏輯學家、科普作家,聊起但丁、博爾赫斯、卡爾維諾、托馬斯·曼,聊起電影、繪畫與音樂,絲毫不遜色於所謂的文學家和藝術家。而且因有著不受限的視角,他更能擺脫庸常與慣性的束縛,提煉出一些不那麽甜膩膩軟綿綿的詩意。

作者真這麽不待見所謂的偽科學和愚蠢嗎?其實,他只是希望大家不要隨波逐流,不要被習見所蒙蔽。就像他在那篇“隨波蕩漾的後記”裡寫的,這些易逝的思想不過是一道波浪,一道脆弱躊躇的波浪,一種不存在的運動的可見幻覺,它並沒有真的將許多水滴帶向岸邊,只能使大部分的水滴在岸邊的石頭上振蕩一下便回到原來的位置。但一個又一個的世紀過去,誰又能說這一道脆弱的波浪不能夠讓水滴穿石呢?(楊司奇)

文學

《尋找帕依提提》

作者:(玻利維亞)羅德裡戈·阿斯布恩

譯者:楊曉暢

版本:99讀書人|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年7月

(點擊書封可購買)

1981年出生的玻利維亞作家阿斯布恩被譽為富有潛力的拉美文學新星,而小說《尋找帕依提提》的炫技也證明了他駕馭敘事結構的能力。在這本容量不到6萬字的小說裡,他將時間與視角的跳躍性變化發揮到極致,使之具有了長篇小說的厚度。故事由一個從納粹德國出逃的攝影師父親開始,他帶著妻子和三個女兒踏上玻利維亞的土地,在雨林中尋找一個叫做帕依提提的地方。隨後,時空便如不同人手中的照片般破碎,不同時間段的人用各自的視角講述後來發生的故事。讀者需要帶著耐心,把各個角色的敘事慢慢組合起來,才能理解這個家庭故事的悲劇性。

這個從德國出逃的父親並沒有在新大陸上找到內心的“帕依提提”,他的女兒沒有獲得人生幸福,二女兒莫妮卡還加入了切·格瓦拉組織的遊擊隊,繼續為自由而抗爭,最終犧牲。一個帶著新希望的家庭就此進入墳墓。世界上真的存在一個叫帕依提提的地方嗎?阿斯布恩用自己的作品,對拉美大陸提出了這個質疑。(宮照華)

微信公眾號ID :ibookreview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