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濫用瀉藥隱患多,可以引起結腸黑變病

生活條件改善,飲食結構也發生變化,普遍的情況是脂肪與蛋白攝入增加,纖維素攝入減少,同時,人們的體力活動也很少。這些變化,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肥胖者的增多,也讓很多人陷入吃得多、吃得好、但拉不出的困境,便秘也就成了常態。於是,開瀉。這樣,一種特殊的病症,結腸黑變病的發病率就開始直線上升。

結腸黑變病,又稱為結腸黑色素沉著病,不同的研究顯示的發病為0.06%到5.9%,由於結腸黑變病的癥狀和體征沒有特異性,而且,其診斷需要藉助內鏡檢查。考慮這兩個因素,一是患者沒有感覺因此不就診,另一方面接受內鏡檢查的比率不高,因此,實際的發病率應該遠高於研究統計數值。

結腸黑變病從病理上看,是結腸粘膜層內的巨噬細胞發生的色素沉著性病變,目前認為是良性、非炎症性疾病,而且是可逆性的。但是,在個別結腸癌患者中,也發現有腸粘膜色素沉著。故此,雖然目前還沒有研究證實結腸黑變病與結腸癌之間的關聯,但研究者認為,對結腸黑變病應該進行醫療隨訪,定期進行相關檢查 。

結腸黑變病的病因目前也不確定,現在認為和這樣幾種因素有關。1是便秘,糞便在腸道存留時間太長,腸道就會吸收細菌合成的色素顆粒;2是含有葸醌類物質的瀉劑,這類物質破壞上皮細胞,導致細胞凋亡,大量凋亡細胞被巨噬細胞吞噬後形成色素沉著;3是食物的滯留,帶來蛋白分解產生的色素沉著;4 是與金屬元素及礦物質的攝入有關。

得了結腸黑變病的患者,癥狀表現存在著差異性,有的會出現便秘、腹瀉、腹痛、腹脹,容易與腸易激綜合征相混淆;有的會同時伴有息肉或腫瘤,而出現黏液性膿血便;少數的患者則會有低血鉀、低血鈉、低血鈣的癥狀。

診斷結腸黑變病,主要是藉助內鏡及病理組織檢查。在內鏡觀察下,可以發現黏膜內有褐色或黑色的顆粒狀色素沉著,病變可累及一個或幾個腸段,甚至會在全部結腸內發生。在內鏡下取病變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就可以確診結腸黑變病。

確診為結腸黑變病後,首先要停用瀉劑,需特別提出的是,有些人是明確知道自己在使用瀉劑,但也有一些人是盲目聽信宣傳,誤用了含有瀉劑的減肥、美容藥物。對於排便不暢者,要養成定時排便習慣,多進食粗纖維食物,也可使用胃腸動力葯或微生態製劑,而不能總是依賴用瀉藥解決問題。以於同時存在炎性腸道疾病或是沒有明確原因的結腸黑變病患者,需要嚴格遵守醫囑進行定期的醫療隨訪複查,以便及時早期發現息肉、腺瘤及結腸癌。記住喔,拉不出就用瀉藥,會形成依賴,問題會更嚴重、更難解決,而且會吃黑腸子,帶來隱患。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製作,以科學與人文視角多維度觀察生命健康,包括醫事、史話、日常、展望、心理、房內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巨集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