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長期服用瀉藥治療便秘?這個病你不得不防!

導讀:長期服用瀉藥治療便秘?這個病你不得不防!

先來看一組病例圖片(左劃可以查看更多):

在腸鏡檢查時經常會見到結腸黑變病的診斷,患者往往服用了各式各樣的保健藥品,或者是因便秘或者為了所謂的清腸排毒而經常服用瀉藥。而患有部分初學的大夫也對此病不甚了解。現查閱文獻對此病進行簡要的介紹,以助臨床醫生更加明確地診斷以及治療此病。

什麼是結腸黑變病?

結腸黑變病(melanosis coli, MC)是以結腸黏膜色素沉著為特徵的代謝性非炎症性病變,是一種少見的非炎症性的、良性可逆性疾病。在近幾年隨著便秘患者的增加以及結腸鏡檢查的普及,其發病率明顯增加,國內有報導其檢出率為 3.23% 或 3.03%,女性檢出率高於男性。MC 累及腸段的頻率從高到低依次為左半結腸、右半結腸、直腸、全結腸、全大腸。

病原因有哪些?

1. 瀉藥

經常服用瀉藥是結腸黑變病的主要因素,而蒽醌類瀉藥是最常見的引起此病的藥物。蒽醌類化合物不僅存在於致瀉作用的大黃、麥冬等藥物中,也存在於其他種草藥物中,比如黃芪、何首烏等。而藥物中遊離蒽醌化合物的含量高低決定了結腸黑變病的黑邊及損傷程度。

國外研究認為此類瀉藥可誘導腸黏膜屏障的破壞,促進腫瘤壞死因子釋放,從而導致結腸上皮細胞凋亡,被巨噬細胞吞噬,在結腸固有層趁機形成棕色色素,從而發生結腸黑變病。

2. 慢性便秘

未服用過瀉藥的長期便秘患者也可出現 MC,可能是因為糞便在腸道內積存時間長,腸道吸收細菌合成的色素顆粒導致 MC。

3. 金屬元素及礦物質

近年來認為 MC 可能與微量金屬元素或礦物質如鐵、鎂、矽酸鹽、鈣、鈀、鋅礦石、鉛、鎘、鎳和錳等攝入有關。

4. 其他

一些慢性炎症性腸病及潰瘍性結腸炎和慢性腹瀉也可能是導致 MC 的因素。

內鏡及病理診斷

黑變病的診斷主要依據內鏡表現,以及病理組織檢查。

1. MC 內鏡下診斷

結腸黏膜有程度和範圍不等的色素沉著,腸黏膜可呈網狀或顆粒狀改變,可瀰漫分布於結腸黏膜或局限分布於結腸某段黏膜。

MC 分度:Ⅰ度呈淺黑褐色,類似豹皮,即在色素沉著間腸粘膜血管紋理隱約可見,多發生在某段腸粘膜上;Ⅱ度呈暗黑褐色,色素沉著區腸粘膜血管紋不易見到,多見於大部分結腸的色素沉著;Ⅲ度呈深褐色,在深褐色黏膜間,血管紋理看不見,多見於全結腸型。

2. MC 病理組織診斷

病理組織檢查可見黏膜固有層間質內有不同程度的吞噬棕褐色色素的巨噬細胞沉積,上皮細胞層正常。

關於結腸黑變病是否增加腺瘤發生的研究,結果並不一致。大多數學者認為結直腸癌與 MC 無關,無大型的前瞻性或者回顧性研究證實 MC 增加患癌風險。

也有研究顯示 MC 患者中發現有結腸腺瘤與結腸癌的機率高於非 MC 患者,可能因為此類患者長期便秘導致致病物質在腸道內滯留時間延長,促使腸黏膜上皮增生, 反覆刺激可發生腺瘤或癌變。

此外, 體外研究表明, 瀉劑的某些活性成分有潛在的毒性和致癌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由於黑變黏膜旁邊的息肉或者腺瘤不著色,在黑變病黏膜背景中的小腺瘤更容易被檢出。所以定期行腸鏡檢查在目前情況下也不失為一種比較好的選擇。

治療及預後

結腸黑變病是一種良性病,消除致病因素即可逆轉,但其短期內不能治癒且其尚無特別的藥物治療方法。

文獻報導顯示 MC 常常在服用蒽醌類瀉藥 5 個月內發生,在停用瀉藥 6~12 個月後逆轉。所以應及時停用相關蒽醌類瀉藥,對便秘者給綜合治療措施,盡量使用促腸道動力葯及非蒽醌類瀉劑通便,養成定時排便習慣,增加粗纖維飲食,如必須使用蒽醌類瀉藥,應該短時間、間斷服用,大便通暢後即停用。


圖1: 三年前自行服用瀉藥「清腸」(需要注意的是 MC 中沉積的是脂褐素而不是黑色素)


圖3 :三年前病理:(黑箭頭)黑變病腸道粘膜沉積的脂褐質沉積;(紅箭頭)附近管狀腺瘤色素沉著較少


圖4:三年後病理:正常黏膜病理

部分圖文來源於互聯網及公眾平台,內容僅供學習參考,如有侵犯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及時刪除。

戳這兒,看更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