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CDC發布糖尿病負擔地圖:東北、西北負擔最重,近30年國人因血糖高死亡率增加了60%

中國是全球頭號糖尿病大國:每4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位來自中國。

根據全國調查數據,2002年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估計為2.6%,僅僅5年後,2007年迅速增加到9.7%,2013年增長為10.9%。2016年,約9千萬國人患糖尿病。

近期中國疾控中心(CDC)周脈耕等通過分析1990~2016年糖尿病及高空腹血糖的疾病負擔發現:中青年(15~49歲)糖尿病患病率迅猛增加。

作者稱,同西方國家相比,中國糖尿病蔓延速度快、相對早發而且糖尿病的知曉率和治療率都較低。

研究顯示,2016年,有14萬人死於糖尿病,其中51%是男性。糖尿病和糖尿病腎病死亡率分別增加了63.5%和33.3%。糖尿病年齡標準化死亡率從1990年的10.8/10萬人上升到2000年的13.2/10萬人,2016年回落到10.0/10萬人。

在1990~2006年,歸因於高空腹血糖的死亡率增加了59.5%,從41.9/10萬人上升到66.9/10萬人。主要體現在缺血性心臟病、腦卒中和糖尿病。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和糖尿病腎病死亡率在15~49歲的糖尿病患者中增加更快。

作者特別指出,中國吃的大部分穀物都是精製的,如白米和精製麵粉,使飲食中的血糖負荷過重,從而導致糖尿病風險增加。

註:a:全年齡和年齡標準化糖尿病患病率和死亡率;b:糖尿病腎病全年齡和年齡標準化死亡率以及所致的傷殘調整生命年(DALY)率

圖1 1990~2016年中國糖尿病疾病負擔趨勢

1990~2016年期間,糖尿病所致傷殘調整生命年(DALY)上升了95%,但年齡標準化DALY上升了2.3%,作者認為這與人口增長和老齡化有關。

2016年,我國糖尿病疾病負擔最高的地區集中在東北和西北,天津、新疆、遼寧省尤為突出,標化DALY率超過了600人年/10萬,其中天津市最高達696.1人年/10萬;香港、湖北和浙江省最低,其中香港為279.5人年/10萬(圖2)。

圖2 2016年中國各省糖尿病的標化DALY率分布

從地區來看,這26年來,14個省份糖尿病所致年齡標準化DALY下降,但在19個省份卻增加。其中下降最快的是香港、廣東省和福建省,而北京、青海省和山東省增長最快。

2016年,空腹血糖成為國人DALY第6位危險因素,導致的DALY損失達1802.3/10萬人。

圖3 2005年和2016年導致中國人群DALYs的危險因素順位及其變化率

糖尿病的蔓延,是生物進化與當今外界環境間不協調的結果。而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都有較大變化。

研究顯示,肥胖,全穀物、堅果和種子類食物的攝入減少是當前糖尿病的最重要危險因素。

為遏製糖尿病,目前健康中國2030以及《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等已經開始落地。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等項目也已行動。

曾經一篇發表在lancet上的文章指出,如果想讓中國的所有糖尿病患者得到國家出錢的常規護理,那麼花費可能會佔到中國醫療保健開支的一半以上。

研究者也強調,防控糖尿病和高血糖症,不僅可改善公眾健康,也是促進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這項研究中,研究者根據全球疾病負擔2016(GBD2016)的分析策略,就1990~2016年全國33個省市糖尿病和高空腹血糖的疾病負擔進行了分析。

來源:

[1]Liu M, Liu SW, Wang LJ, et al. Burden of diabetes, hyperglycaemia in China from to 2016: Findings from the 1990 to 2016,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Diabetes Metab. 2018 Sep 6. doi:10.1016/j.diabet.2018.08.008.

[2] Chan JC, Zhang Y, Ning G. Diabetes in China: a societal solution for a personal challenge.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4, 2(12): 969-79.

長按圖片,顯示識別二維碼,或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進入購買流程:

歡迎關注「阜外說心臟」微信公眾號

「阜外說心臟」—患者教育大講堂由全球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診治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推出,採用網路直播的方式,向廣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學、規範、靠譜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識。

每天一個微影片,助您心血管健康。

關於非法網站冒用我刊名義進行徵稿的特別提醒

近期我們發現一些網站冒用「中國循環雜誌」名義徵稿,並承諾「職稱論文權威快速發表」。

我刊鄭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國循環雜誌》投稿,一定要登錄中國循環雜誌官方網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