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特斯拉年報解讀

美國時間2月19日,特斯拉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2018年度的財報,比較全面地披露了該公司2018年的運營狀況。

每一次的財報發布,都是馬斯克個人的“show time”,比如這次“鋼鐵俠”再度聲稱,將在2020年底實現“完全自動駕駛”。另外,他還在Twitter上放言,2019年特斯拉的產量將達到50萬輛,隨後他又更正稱互動量的目標是40萬輛。

還是把目光放在特斯拉的財報上吧,這能夠比通過馬斯克的Twitter更加直觀地看到特斯拉的整體運營狀況。

此外,我們還將會從好消息和壞消息兩個維度審視特斯拉,並預測和評述該公司2019年的一些計劃,以及可能得影響。

整體概況

在過去的2018年,特斯拉賣出了245506輛電動車,這完全得益於Model 3的熱銷,這款明星車型該年度的銷量達到144330輛,並一舉成為北美市場銷量最高的高端品牌車型。

在車型銷量暴漲的情況下,特斯拉的營業額也得到大幅增長,錄得營收214.6億美金,同比增長82.5%。這個營業額已經超過中國三大自主品牌比亞迪、長城和吉利的數字。

受營收增長的拉動,特斯拉2018年度的淨虧損開始收窄,從2017年的虧損22.4億美金,降低到10.63億美金。

特斯拉的汽車業務,整體營收達到185.15億美金,毛利43.41億美金,毛利率為23.44%。它在北美的競爭對手,通用和福特,汽車業務的毛利率均低於10%。

在2018年,特斯拉主營業務貢獻了20.98億美金的正向現金流,這個數據2017年的表現是-6000萬美金。

截止2018年12月31日,特斯拉持有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增長了3.11億美金,達到42.76億美金。

在2018年,特斯拉整體研發投入為14.6億美金,2017年的數據是13.78億美金。相對而言,中國的自主品牌一年的研發投入普遍在30億人民幣左右,這讓人感到遺憾。

特斯拉2018年的銷售、總務和行政成本為28.34億美金,同比增長14.4%。這裡主要是人員費用,比如商店、市場、銷售、管理層、金融、人力資源、法務等,當然還包含了市場推廣費用。

特斯拉的市場推廣費用令人印象深刻,2018年支出為7000萬美金,2017年為6650萬美金,2016年則為4800萬美金。整個2018年,特斯拉的市場行銷費用,僅佔整體營業額的0.33%,這個數據是普通車企的十分之一。

截止2018年12月31日,特斯拉擁有48817名全職員工,2017年的數據是37543,同比增長30%。有趣的是,特斯拉在2011年的時候,只有170名員工。

與此同時,到2018年底,特斯拉在全球範圍內建成了378個零售商店;擁有411輛移動服務車隨時提供上門維修服務;在超充方面,全球範圍內擁有1421個超級充電站,超級充電樁的數量為12000個,目的地充電樁數量為21000個。

好消息

在過去的2018年,對於“鋼鐵俠”馬斯克而言,充滿跌宕起伏,一如他悲喜交加的人生。

但總體而言,對2018年,馬斯克先生有理由感到滿意,在過去的一年,他們取得了很多不錯的里程碑。比如:

1. 2018年特斯拉最大的成功是走出了Model 3的“產能地獄”。馬斯克成功地將Model 3的周產量一度拉升到了6000輛。在有效產能的保駕護航之下,特斯拉在2018年一舉賣出了14.43萬輛Model 3,這讓所有的競爭對手膽寒。當單一車型在一個單一市場,實現了如此之高的銷量時,基本上意味著特斯拉這家企業,已經走到了正軌之上。

2. 連續兩個季度實現了盈利。該公司在2018年Q3,錄得3.12億美金的淨利潤,而2018年Q4的數據是1.39億美金。這說明了特斯拉通過銷售純電動車已經能夠實現盈利。這樣的表現,讓很多懷疑電動車商業模式的傳統汽車人士不得不刷新自己的觀點。特斯拉連續兩個季度的盈利,助推了電動車時代以更快的速度向社會普及。

3. 特斯拉成為第一家外資車企,獲準以獨資的方式,在中國開展整車的製造和銷售業務。這就意味著未來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50:50的合資企業佔主導的形態,開始被打破。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4. 特斯拉的車型再度獲得美國著名雜誌《消費者報告》的年度滿意度總冠軍,並繼續以比較大的幅度領先第二名。這次獲得滿意度總冠軍的是Model 3,據稱92%的特斯拉車主聲稱,如果再讓他選擇一次還是會購買Model 3。這會讓燃油車的製造商感到危機,哪怕是《消費者報告》自己,都都覺特斯拉在製造上有很多問題,對於Model 3他們給出了傲嬌的不予推薦的評價,但一旦到了車主本身的擁車體驗上再度擊敗了所有的燃油車。這樣的情況,在很多電動車車主身上,正在不斷地發生。他們在用慣了電動車之後,基本上就不大能夠回去使用燃油車了。

5. 特斯拉的毛利狀況超出了人們的預期。隨著Model 3的推出,一些觀察者認為,特斯拉汽車的整體毛利會跌到20%的水準,但最終,整個2018年的毛利達到23.4%,2017年的水準是18.9%,這個數據已經遠遠超過了它的燃油車的競爭對手。隨著特斯拉的產能的擴大,規模效應使得這家企業有可能繼續推出更低價格的電動車版本。

6. 特斯拉沒有如投行的分析師所言,為避免現金流斷裂而融資。整個2018年,由於主營業務獲得了超過20億美金的正向現金流,保住了馬斯克的體面,他終於扛到了最後,避免了在非常嚴肅的問題上“食言而肥”,儘管馬斯克被打臉的次數非常之多。現在的“鋼鐵俠”,有一個比較明顯的改善是,看起來在發言的時候更加謹慎了,尤其是在排產這個問題。

壞消息

當然了,電動車初創企業,走向成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儘管特斯拉這家企業在2018年實現了24.6萬輛的銷量。但和傳統汽車巨頭相比,這個數字還是太小。相對而言,像大眾、豐田、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在2018年的整體銷量都達到了1000萬輛的量級。特斯拉們要達到這一高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特斯拉,在完成了一個成功的財務年度之後,依然有著非常多的壞消息需要面對。特斯拉在年報中體現出來的壞消息包括:

1. 低價版本的Model 3恐怕不能如期推出了。在Q4財報頒布的時候,馬斯克一度聲稱,希望能夠在4-6個月之內,推出3.5萬美金的Model 3,這樣的言語還一度放在Model 3的產品頁面上。但是,在這次的財報,我們發現類似的日程安排沒有了。只有語焉不詳的“在未來將推出更低版本的Model 3”。這完全可以理解,根據馬斯克對上海工廠的安排,Model 3的低價版本,將主要會在這裡生產。因為只有中國的供應鏈才有希望生產出3.5萬美金的Model 3。但不幸的是,按照最激進的計劃,特斯拉的上海工廠到2019年底才能投產,而且需要確保所有的事情都很順利。

2. 特斯拉Model 3的需求,看起來沒有那麽旺盛了。鑒於現階段的特斯拉還不能推出低價版本的Model 3,在2018年收割了14.4萬個用戶之後,北美市場看起來已經不能夠支持特斯拉的銷售增長。當然,這僅僅是看起來。但為了避免這樣的災難發生,馬斯克已經開始進軍歐洲和中國市場,據說Model 3在這兩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受到了熱烈的歡迎。此外,他們還計劃開展Model 3的租賃業務,以產生更多的銷量。

3. 儘管整體的營業額得到了迅猛增長,但中國市場的營業額反而下滑了。在2016年,特斯拉在中國的營業額為10.65億美金,2017年則增長90.3%達到20.27億美金,但2018年是悲劇性的,同比下挫13.3%,跌至17.57億美金。馬斯克先生,可以對全球不確定的貿易摩擦有很多的抱怨,但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他的業績下挫依然是個壞消息。

4. 儘管特斯拉的Gigafactory3已經在上海破土動工,但這家車企,作為全球第一家在中國獨資的汽車製造商,據說還並沒有完成一切必要的手續。事實上,這完全可以理解,政府的改革和法規的頒布需要時間,作為第一個吃螃蟹者,需要承擔前期的不確定性。如果一旦造成延期,則會給特斯拉帶來非常多的陣痛。比如,沒能實現給用戶的交付承諾,同時因為巨大的資金投入而帶來的產能放空,存貨等多方面的原因,將會給特斯拉帶來很大的現金流壓力。以及貽誤戰機。

5. 美國的稅收減免沒了。儘管現階段,特斯拉車主在購買的時候,還能夠獲得3750美元的稅收減免,但按照特斯拉現階段的銷售計劃,到2019年底的時候,稅收優惠將會減到0。

6. Model S/X的銷量出現了同比下挫。儘管2018年,特斯拉的整體銷量獲得大豐收,但這家企業的兩款高端車型,銷量卻出現了同比的下滑。在2018年,Model S/X總共售出了99440輛,2017年,他們總共賣出了101420輛Model S/X。這意味著,高端的電動車市場,至少現階段的需求已經出現了飽和的現象。

7. 庫存在增加。由於產能和銷量的提升,特斯拉的庫存也開始大幅度提升。2018年底,特斯拉的存貨造成的資金佔用達到了10.23億美金,而2017年底的數據為1.78億美金。特斯拉的存貨,主要由在途的車型,以及在工廠生產的車型造成。比如,今天馬斯克愉快地在Twitter上炫耀,一批數量為4000輛的Model 3正在裝船運往歐洲。非常遺憾,它的出發港口是舊金山,而目的地是鹿特丹。舊金山在太平洋,而鹿特丹在大西洋,如此漫長的航運路線,令人心碎。一種可能是是橫穿太平洋,繞道馬六甲、印度洋、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再從地中海進入大西洋,到達鹿特丹。還有一種路線是繞道巴拿馬運河,進入大西洋,橫穿大西洋,送往鹿特丹,顯然這更靠譜。但是,動輒以月計的航程,在不斷地吃掉馬斯克的資金。

2019攻勢

當然了,年報上,管理層也對2019年進行了野心勃勃的展望。有一些,已經是明確的計劃,還有一些是語焉不詳的,但會對整個電動車和燃油車的格局帶來影響。

1. 尋找動力電池替代供應商。在年報中,特斯拉非常坦白地談到了供應鏈的安全問題,指出某些核心零組件,在全球範圍內只有一個供應鏈,顯然特指動力電池的電芯。特斯拉認為,這樣的局面在接下來要被改變。所以,儘管其在中國與幾乎所有動力電池供應商探討合作的事情,被公開報導之後,還是引發了松下的震怒。據稱,松下給馬斯克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隨後,中國方面潛在的動力電池合作遭到特斯拉嚴厲警告,所有談判相關內容需要嚴格保密。在短期之內,它還需要與松下攜手合作。你可以這麽看,馬斯克的脖子基本上被松下掐著。像馬斯克這麽要強的人,也不得不低頭。但中國供應鏈,正在迎來了特斯拉的動力電池的機會。

2. 中國工廠有望在2019年底投產,2020年Q2建成50萬輛產能。如果這個事情真的被實現的話,將會對中國的電動車市場造車巨大的衝擊,當然還有燃油車市場。特斯拉的計劃是,從2019年Q4,到2020年Q2,就把Gigafactory Shanghai的產能提升到周產1萬輛。馬斯克原來的計劃是,其在上海的生產工廠分兩期投資,首批實現產能25萬輛,後期拉到50萬輛。現在的計劃是要一口氣將產能拉到50萬輛。而且,在中國工廠生產的車型,都將會是低價版本。毫無疑問,這不僅僅是電動車市場的災難,而且是BBA的災難。

3. 2019年會有強大的車型攻勢。首先,讓人期待已久的Model Y將會亮相。這款與Model 3同平台的車型,普遍被認為是遠遠比Model 3更值得期待的車型。因為Model 3是2016年推出來的,而Model Y是2019年推出來的。按照特斯拉的創新迭代速度,將會給我們帶來非常大的不同和震撼。比如,傳說中的線束長度削減90%會實現嗎?Model Y按照年報的說法,將會在2020年底投入量產。這會是一款具備L4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嗎?除此之外,Model S也應該換代了。這款從2012年推出的特斯拉明星車型,已經在市場上銷售了7年,按照德系產品7年一個換代周期,Model S也應該換代了。

4. 自動駕駛硬體上的迭代。眾所周知,特斯拉在2016年Q4,推出了第二代自動駕駛硬體系統,聲稱可以支持完全自動駕駛,對此行業朋友們都深表懷疑。也就是今天,馬斯克在與ARK Invest公司的CEO和分析師的一場訪談中透露,特斯拉在2020年底,可以實現完全無人駕駛,即司機一覺醒來,就已經到達目的地了。馬斯克認為,特斯拉這樣的能力甚至在2019年底就可以實現,但主要的瓶頸在於政府法規。不要以為馬斯克是“嘴炮”,事實上他在動用輿論給美國參議院施壓,盡快頒布相關的自動駕駛法案。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特斯拉自研的自動駕駛AI芯片就會格外引人矚目,整個產業會非常好奇,馬斯克心目中能夠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的下一代硬體系統會怎樣?這個系統,可望在2019年亮相。如果馬斯克在量產車上實現了自動駕駛,這將會對人類的汽車產業,帶來革命性顛覆。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事情。通常情況,整個行業認為車規級的L4級自動駕駛,需要到2023年才會出現。

5. 2019年的銷量超過40萬輛。這個數字,非常大的概率將會被實現。鑒於特斯拉已經往中國和歐洲市場運送Model 3,將會極大促進這款車型在2019年的表現。如果特斯拉希望在2019年達成40萬輛的交付,則Model 3的交付量需要達到30萬輛。如果這個交付目標被實現,則會對寶馬、奔馳、奧迪甚至是B級車的銷量帶來很大的衝擊。在這樣的情況下,特斯拉將會變得不可阻擋。

傳統汽車世界要打起精神了。

《建約車評》出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