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秋涼後吃5道菜,堪比人蔘!護肝腎、補氣血還防癌

古訓有雲:「秋冬養陰」, 這意味著一年中最好的進補時機到了!

每年入秋之後,都是滋陰養血的好時節。秋冬補得好,可以為來年一整年的身體健康打下基礎。

秋冬進補,來年打虎!

民間有句俗語「秋冬一進補,來年打老虎」。一到秋冬時節,很多人都開始進補養生,以調整人體臟腑功能,補充人體的不足,達到強身防病、延年益壽的目的。

用於進補的藥材有很多,大家可根據自身的體質狀況,選擇補氣、補血、補陰、補陽等不同的藥材,為自己量身定製適合自己的進補食療方。



舉個例子:一提到補氣,大家可能馬上想到了人蔘。

人蔘是富貴人家的滋補品,它大補元氣,生津養血。然而,其高昂的價格往往令人望而卻步。

那該怎麼辦?難道不補了?別急,往下看!

5味佳品,功賽人蔘!

老百姓經常吃人蔘,不現實,那該怎麼辦?不急,小編給大家推薦以下5味佳品,它們物美價廉,功賽人蔘!

1. 禽中人蔘:烏雞

烏雞是禽類中最常見的品種,也稱葯雞、竹絲雞等。它味甘性平,歸於肝、腎、肺三經,具有補肝益腎、補氣養血、退虛熱的功效。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烏雞的血清總蛋白含量明顯高於普通雞,對提高機體抵抗力、預防疾病、促進身體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推薦菜肴:烏雞湯



原料:烏雞1隻,陳皮、良薑各少量,草果2隻,胡椒、豆豉、蔥、豆醬各適量。

做法:陳皮、良薑、胡椒、草果洗凈,入布袋;將烏雞去毛及內臟,洗凈後切成小塊,與葯袋同入沙鍋燉熟;加入蔥、豆豉、豆醬,熬成湯即可。

營養點評:此湯溫中健脾,補益氣血。適用於血氣暴虧引起的身體虛弱、食慾減退、喜暖嗜臥、動則氣促,尤其是婦女痛經、崩漏不止。對產後婦女的調養尤佳。

2. 水中人蔘:黃鱔

中醫認為,黃鱔味甘性溫,歸於肝、脾、腎三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的功效。

西醫角度來分析,黃鱔含有蛋白質、脂肪、鈣、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對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預防因動脈硬化而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有顯著作用。

推薦菜肴:薑汁黃鱔飯

原料:黃鱔150克,薑汁10~20毫升。

做法:黃鱔洗凈切段入盤內,以薑汁、花生油拌勻,待米飯煮至水分將乾時,放入拌好的黃鱔至飯上,並收小火燜15~20分鐘即可。

營養點評:此黃鱔飯養血益氣,補脾健胃,適用於虛勞咳嗽、虛勞性腰痛、腎虛陽痿、風濕骨痛,以及病後血虛的人群。

注意:虛熱及外感病患者,慎食黃鱔。

3. 土中人蔘:蘿蔔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處方」。蘿蔔確實有很好的藥用價值。

據中醫古籍記載,蘿蔔味辛、甘,生吃性涼,煮熟性平,具有消積滯、化痰熱、下氣寬中、解渴利尿等功效。

現代研究也發現,蘿蔔中含有的多種微量元素,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力。

推薦菜肴:蘿蔔羊肉湯

原料:青蘿蔔或白蘿蔔1000克,羊肉500克,蔥、薑、黃酒、精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

1. 將羊肉洗凈去筋膜,切成小方塊,用冷水燒沸,焯去血水,出鍋洗凈。

2. 蘿蔔洗凈去皮,切成滾料塊焯水後待用。

3. 將羊肉入鍋,加水適量和蔥、薑、黃酒,煨至五成熟時,再將蘿蔔放入,用小火燉至酥爛,加調味料後,即可食用。

營養點評:蘿蔔有清熱解毒、健胃消食、化痰止咳、順氣利尿、生津止渴等多種功效;羊肉則是冬季進補佳品,健脾溫中,補腎壯陽,益氣養血。兩者燉湯,適合秋冬進補。

4. 果中人蔘:紅棗

常言道:「一日三棗,青春不老」。中醫認為,紅棗味甘性溫,歸於脾、胃、心三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

現代藥理作用則證實,紅棗能增強肌力、提高耐力,抗疲勞,並能促進骨髓造血,增強免疫;同時還具有抗氧化、延緩衰老等功效。



推薦葯膳:桂圓紅棗茶

原料:紅棗12枚,桂圓8粒,紅茶3克。

做法:將紅棗掰開去核,與桂圓、紅茶一起放入砂鍋中,加入三碗水煮成兩碗,濾渣取汁。代茶溫飲,每日1劑。

營養點評:桂圓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紅茶性溫,暖身驅寒。將之與紅棗煮茶,適合陽虛體質者日常調理飲用。

5. 薯中人蔘:山藥

山藥,又稱淮山、土薯、山芋等,它營養豐富,是人們餐桌上的常客。

中醫認為,山藥味甘性平,入肺、脾、腎經,可益氣養陰、補脾肺腎,主治脾胃虛弱,飲食減少,便溏腹瀉、肺虛久咳咽乾、尿頻,消渴多飲等。

現代營養學也認為,山藥能增強新陳代謝,提高人體免疫力,具有一定的降血脂、抗腫瘤功效。

推薦葯膳:山藥湯

原料:山藥240g,杏仁15g,栗米200g,酥油20g,白糖12g

做法:

1. 山藥洗凈切片;栗米洗凈炒乾;杏仁浸泡1~2小時,曬乾炒熟,去皮切碎。

2. 將山藥、栗米、杏仁置鍋中,清水煮沸至稍稠。

3. 加入白糖和酥油,調勻即可。

營養點評:此湯可補虛益氣、溫中潤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