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陳媛媛老師講解太極拳:重心往哪走,胯就往哪松

一動無有不動是什麼意思,初學者怎麼能更有深入的體會?

「一動」講的就是你的中節的部位。就是我們的腰、丹田之處。一動無有不動,就是中節一動,你渾身上下、從內到外全部都在動。我們的丹田和跨就好像汽車的方向盤一樣。開汽車時,方向盤一動,整個車身都在動的這種感覺。

重心往哪走,胯就往就哪兒松。松胯、轉腰、蹬腿這是我們動作轉移重心的一個規律,第一就是鬆垮,你往哪松就往哪轉,就是方向盤的意思,一動無有不動,全身都在動。

太極拳講的是一個「s型」的移動,它不是直線運動,你要直線運動的話,只能是肢體的左右轉移,就體會不到「一動無有不動」的感覺了。初學者不太容易掌握,其實還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練習才能感受得到。

怎麼理解「松」?

我覺得松分為兩個層次。思想意念的松和肢體的松,在站樁或走架過程中,都要遵循這兩個松的原則。思想意念鬆了,你的骨骼肌肉才能松,你的四肢才能松,思想意念松是主導地位。

比如站樁,在肢體上虛領頂勁使頭松,然後下巴嘴唇微收,兩肩自然放鬆,肩胯要上下配合地放鬆。手上有一個掤勁,手臂也要放鬆,這個松不是軟,而是有支撐的松。站樁的重心在中節中間的位置。兩腳的距離我們一般初練或中高架時,基本上是與肩同寬或比肩略寬。如果練得的時間越來越長了,腿部力量越來越足了,就可以像扎馬步一樣,腿越站越寬,可以增長腿上力量。

怎樣使那些發力的招式打出整勁來,就是內勁怎麼練?

內勁怎麼練,其實陳正雷老師的書上有寫到過。這種功力還是得益於你的動作標準和長時間練習。你要是想把這個發力量練好的話,一定是要松。你的周身動作包括速度、力量和角度,速度如何提上去,那一定是要松的夠好;力量也是,我們說四兩撥千斤,你也得有那四兩勁;還有一個就是角度,以掩手肱拳為例,應該是打向胸前中線的位置。

比如打掩手肱拳時,打出去之前應該是握空拳的,一切是要以松為主;螺旋發力到著力點的那一瞬間才握緊,這個時間可能不到一秒鐘力量會特別大,能完全爆發於著力點上;就是先松後緊,拳頭髮完之後立馬又鬆了,不能還是過於緊,過於緊了當時可能會有一些力量,但是太極拳裡頭還有一個彈抖力可能就不會有。總之,要遵循這幾個原則就是速度、力量、角度。前提還是基本功,動作姿勢的標準,太極拳是慢工出細活,你練得次數多了,才能量變達到質變,一切都遵循這樣的原理。

40歲以上的年齡學太極,是否只能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很難達到太極的較高的境界,或者很難達到內勁?

其實咱們太極拳是沒有階級沒有年齡區分的。所謂「功夫」,一定是功和時間的積累,身體素質當然也是奠定人練成功夫的一個重要因素。你40歲可能不如十七八歲那個身體狀態,但按照現在社會的這種營養水準,我覺得身體狀態完全沒有問題。只要你找到一個好的老師,能給你講透全,它能縮短你練功的誤區,練成功夫、功力的達到應該是很有希望的。

不應該40歲就覺得自己老了。咱們鄭州總館有一位鄭州大學的老師,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72歲開始練拳,每天騎一個電動三輪車去咱們館裡頭去練。現在已經快90歲了,練了十幾年了,而且他還一直炒股。他在八十來歲的時候,有一天碰到我媽媽……

他就說:「陸老師,我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又長出黑頭髮了!」

說明他的氣血有變得很好了。

後來一直大練到85歲,家人也有點不放心了,就說您要想練在家裡嘛。

他才開始在家練習,現在身體仍然非常硬朗,還炒炒股。

所以太極拳不分年齡,他近90歲了,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況都還那麼好,就是因為他練了太極拳以後氣血足了,那當然也有一定的功力,所以40歲是完全可以達到好的功力的。

打拳過程中如何保持脊柱的伸拉拔長?

還是要松,其實是一個自我牽引,上挺下墜,每一個動作都是外掤的,周身前後對拉、上下對拉、左右對拉,你的身體就拉伸拔長。以站樁為例:

虛領頂勁頭往上,身體鬆勁下沉,形成上下的對拉;

松胯向後向下坐落,手向前掤松,形成前後的對拉;

兩肩放鬆,兩肘往外走,形成左右的對拉;

所以太極拳真的是一個陰陽辯證的、具有大智慧的一套拳法,是立體運動,不是平面運動。

如何領會以意導氣、以氣運身?

這是有一定基礎才能達到的。我們初練的過程中可能越去想越不容易放鬆,會很僵硬。初學的時候是以動作來產生內氣,最後再以氣催形、以氣來運轉動作。以意導氣,以氣運身是我們最終達到的目、比較高的境界。內家拳法最終一定是靠人的意念來導氣、來引領著你周身的運動,才能把動作做得更到位,氣血更通暢。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預約免費體驗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