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雍正皇帝通常用哪些辦法挑選官員,你認同嗎?

在過去皇帝皇帝當家作主的年代裡,官員素質高低,很大程度只能取決於皇帝個人水準。英明的皇帝,可能會帶來一個官場清明的結果。昏庸的皇帝,便是朝政腐敗的情況。所以,按照過去的標準,皇帝能力中很關鍵的一項,便是用人。

一個厲害的皇帝,不僅懂得使用得力的大臣協助,更需要打造一支高效、清廉的官員隊伍,保證皇帝可以管控全國,協助朝廷處理政務,治理地方。對於雍正皇帝來說,這是他上任後頭等要緊的大事。

雍正繼位後,想革除康熙後期以來的官場腐敗,除了下重手除貪,如何選官也十分關鍵。如果按照過去的辦法,選官可以直接按照科舉選拔的標準判斷。科舉名次靠前的,選任官職時,便可以多加考慮。但是,雍正對於科舉選拔人才,卻有不同的看法。

在雍正眼中,科舉確實可以選拔出一批文才較好的官員,卻無法判斷官員實際處理政務的才能,做人的品行。這種觀念,導致雍正在選官上,並不看重是否科舉出身,而看重人才的政績、品行。最典型的代表,便是李衛。以買官出身,最後成為一品大員。

不過,如果想打造一支高效、廉潔的官員隊伍,光靠擴大選官範圍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監察。雍正除了依靠都察院的監察官員,更多時候,會依靠自己去判斷官員的優劣。而雍正對官員判斷,主要依據政績、才具、體能、品行、居心五個標準。

這五個標準,就是判斷官員做官為人,在任職上是否盡心盡力,是否有足夠精力處理各種繁雜公務,對朝廷皇帝是否忠誠。

要檢驗這五個標準,並非容易。雍正深處皇宮,官員數量極多,又分散各地。他想要知道官員的優劣,自然需要一些其他手段。雍正最常用的辦法啊,就是讓官員上秘密奏折。這是康熙皇帝後期的推行的辦法,朝廷大臣可以單獨向皇帝上奏折,皇帝專門回復。

整個過程中,其他人不得翻看。大臣上奏折時,也必須保證過程的保密程度。一旦出現洩露,相關人等,都要承擔連帶責任。雍正繼位後,擴大了秘密奏折的範圍。四品以上官員,都可以向皇帝上密折。密折涉及的範圍很廣。雍正也會在密折中,詢問官員的情況。

在《世宗憲皇帝朱批諭旨》的檔案中,就有很多雍正很多相關的批示“守尉楊代何如?可勝副都統任否?”“常德壽可勝撫任否?”。這樣的批示還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雍正靠著秘密奏折制度,去深入了解官員平日為官是否怠惰,品行如何,政績上是否有突出的地方等等。

但是,靠密折制度,畢竟還是隔了一層,雍正又會在召見官員的時候,對官員進行了解。這也是雍正經常採用的辦法。四品以上官員,雍正幾乎都會召見。地方官中,從知府開始,都包括在內,雍正會親自任免處置這些官職。每當雍正召見官員時,便會仔細留意,通過的外貌、談吐、儀態、文筆、奏對,來考察官員的體能、品行、才能、見識等方面的情況。

而在召見過後,雍正就會寫下對這個官員的評語,存放進來,等著將來任用的時候,作為參考。雍正曾對大臣說過,自己經常晚上為了任選哪個官職發愁睡不著覺。每到這個時候,就要把以前寫的評語翻出來看一下。如果能找到一個合適的人選,就會十分高興。雍正對地方督撫的要求,也是讓他們對監察官員一事,務必上心。

確切而言,雍正在考察官員上,確實有一套辦法。鄂爾泰曾經給雍正上奏,軍中有一個叫范宗堯的中軍遊擊鬧事。雍正批複:“朕曾記范宗堯“人甚精彩,但恐過於聰明耳”。汝如不信,遲數年來見朕面,朕與汝看。”可見雍正僅憑短暫見面,就可以對官員的性情,能做到較為深入的了解。

不過,這並不代表不會出現紕漏。以秘密奏折來說,有可能出現底下官員隱瞞謊報的事情。即便雍正明察,也不能保證每次都可以不出現失誤。至於召見考察,因為召見官員數量眾多,每次召見時間極短。

如果有官員畏懼皇帝威嚴,無法發揮出真實水準,就容易得到不高的評價。所以,雍正考察官員的標準,雖然沒有什麽錯誤的地方,但是,靠著皇帝一人,而不是法治,在具體操作上,往往就沒有那麽好的效果,甚至會失去初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