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乾隆十三年發生了一件事 讓寬厚仁慈的乾隆大開殺戒

1735年,24歲的弘歷登基為帝,是為乾隆皇帝。

在即位之初,乾隆皇帝表現出與雍正皇帝不太一樣的施政風格。

雍正皇帝對大臣嚴厲苛刻,薄情寡義。大臣哪怕稍有犯錯也會遭到嚴厲處理,輕者革職問罪,重者腦袋掉地。因此,終雍正一朝,大臣始終如履薄冰,步步驚心。

乾隆皇帝則寬鬆多了。他一上任,就實施了一系列的“平反”措施。比如,把雍正皇帝長期囚禁的允禵、允?、嶽鍾琪和傅爾丹等人,予以釋放;妥善處理了朝年羹堯、隆科多兩案的遺留問題;重新起用了曾經被雍正皇帝貶斥的鄂爾泰,任命其為軍機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回到權力中樞。

雍正皇帝施行嚴刑峻法,嚴厲查處和打擊私鹽販子。乾隆皇帝即位後,竟然發布上諭,允許老百姓販賣少量食鹽:“貧窮的老少男婦,背鹽四十斤以下者,概不許追究。”一次背負40斤鹽,不會被追究責任——這在向來實行鹽業壟斷的古代,是一條極具改革意義的措施。

這些措施,獲得了“萬民歡悅,頌聲如雷”,給乾隆皇帝加分不少。一個溫和儒雅、寬厚仁慈的皇帝形象,出現在大家面前。意不意外?高不高興?開不開心?

然而,轉眼來到了乾隆十三年,即1748年。乾隆皇帝迎來了一生中最大的一次轉變——寬厚仁慈的他,變得殘酷冷血。就如高陽在《清朝的皇帝》中所言:“乾隆十三、十四年間,為高宗生平的第一變,由寅畏小心,一切務從寬大而一變為生殺予奪,逞情而為。”

那麽,乾隆十三年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呢?

這一年的2月,大年過後,乾隆皇帝還興致勃勃地進行東巡,來到山東曲阜拜了孔廟,又爬上泰山“一覽眾山小”。然而,3月31日晚,乾隆皇帝沿運河從水路回京途中,他最心愛的富察皇后病死於船上,時年37歲。

富察皇后的病逝,對於乾隆皇帝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再加上前一年除夕,他唯一的嫡子永琮不幸夭折。這兩個打擊,讓乾隆皇帝意味索然,性情大變。他說:“朕禦極之初,嘗意至十三年時,國家必有拂意之事,非計料所及者。自去年除夕,今年三月,疊遭變故。”乾隆皇帝在即位之初,就預感到潛力十三年要發生不詳的事情,竟然一語成讖!

不過,至少在表面上看來,乾隆皇帝還在正常處理公務,維系國家運轉。直到一件小事情,引發了他內心深處憤怒的“小宇宙”。

4月的一天,乾隆皇帝審閱翰林院製作的皇后冊文,發現漢語“皇妣”一詞錯誤地譯成了滿語“先太后”。乾隆皇帝終於爆發了,下令將管理翰林院的刑部尚書阿克敦交刑部治罪。刑部揣摩乾隆皇帝的心思,從重判為“絞監候”。乾隆皇帝竟然覺得還太輕,直接將阿克敦判為“斬監候”,同時將刑部官員統統革職。

這樣就夠了嗎?並沒有。

按照滿洲習俗,遇到皇帝、皇后、皇太后去世,官員在百日之內不得剃頭。不過,這個習俗並沒有得到嚴格地執行。康熙皇帝幾任皇后去世,外省連喪也不治;雍正皇帝駕崩,不少官員在百日內剃頭,也沒有被追究責任。以至於時過境遷,許多官員甚至不知道有這條規定。

現在,乾隆皇帝不但重新祭出這條規定,還將執行的範圍擴大到全國所有臣民,表示“本朝喪禮,剃發之罪最重”,要“明正國法,以彰祖宗之製”,一經發現,即行正法。

結果,江南河道總督周學健、湖廣總督塞楞額因為在百日之內剃發,被人告發,乾隆皇帝下令他們自盡。湖南巡撫楊錫紱、湖北巡撫彭樹葵、奉天錦州知府金文醇等人則被革除職務。

你看,一個尋常的“剃發”問題,死了兩個總督!

然而,對於大小官員來說,他們的苦日子才剛剛開始。

——在乾隆皇帝登基後青雲直上的親貴大臣訥親,在督戰大小金川之戰時連遭敗績,又私底下發了一通牢騷,結果被乾隆皇帝下令處死;

——川陝總督張廣泗,同樣在大小金川之戰中吃了敗仗,被乾隆皇帝親自審問,以失誤軍機罪處斬;

——張廣泗的前任川陝總督慶複,也是因為大小金川之戰被乾隆皇帝下令自盡;

——1750年是在乾隆皇帝四十大壽,1751年是皇太后六十大壽,按照慣例,這兩年判處的死刑犯,應該進行特赦。乾隆皇帝卻宣布,貪汙官員不在特赦之列,照常處死;

乾隆皇帝的嚴苛刻薄,甚至超過了雍正皇帝。在那以後,乾隆皇帝明確宣布要“當嚴而嚴”,至於“君使臣以禮”“寬大之政”之類,再也不提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實錄》《乾隆十三年的風暴》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