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秋季晨練太極三大切忌、五項注意!

一日之計在於晨,秋高氣爽,正是晨練的好時節,街上、廣場上一早就能看到很多晨練者的身影。但醫學專家提醒,秋季晨練方法不當者,為數並不少。

切忌一:空腹鍛煉

有些人喜歡先晨練,然後再吃早飯,這是不科學的。尤其是中老年人,在晨練之前,應該先適當吃一些食物。前一晚攝入的營養物質,經過一夜的消化吸收,使得起床時身體處於低代謝階段。若不在運動前作一些補充,沒有攝入碳水化合物,那麼運動時主要的能量來源就是身體中的脂肪了。這時血液中的遊離脂肪酸就會明顯升高。脂肪酸會成為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主要原因。但也不要吃得過飽,以防止運動的時候身體各部位供血不足。

切忌二:練後馬上進食

清晨時,機體尚未消除一夜睡眠所出現的低體溫、低基礎代謝的狀態。如果鍛煉前準備活動不充分,熱身不到位,像現在這個季節,清晨較冷的空氣會對鼻腔、氣管、食道起到暫時的降溫作用,使機體出現「冷適應」。鍛煉結束後,若馬上就吃剛做好的稀飯、餛飩、豆漿等熱乎乎的食物,會使得處於冷適應狀態下的食管黏膜層及附近組織的毛細血管和稍大些的血管,不能一下子承受過燙食物的刺激,而出現暫時性的調節功能紊亂。

因此,晨練後,不要立即進食過燙的食物,應先喝幾口溫開水,讓食道和胃有個適應的過程,避免造成損傷。

切忌三:天天都練

有些人養成了天天晨練的習慣,其實這並不科學。晨練也要視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千萬不要為了鍛煉而去鍛煉。如果感到身體不適的時候,例如有感冒、發燒等癥狀,或者一些疾病正處於急性期或者發病期,就應該避免進行晨練,前一天睡眠狀況不好的人,建議暫停晨練。

注意一:晨練之前 先喝點水

清晨時機體相對缺水,血液黏度相對較高,而運動時呼吸節奏加快,皮膚毛孔擴張,引起顯性或不顯性出汗,會使身體缺水的狀況加重。即使運動後再大量飲水,水進入體內參與代謝往往要經過半個小時,才能到達機體的各個組織,對於缺水的機體來說,為時較晚。

晨練前適當補水,可使循環血量增加,血液黏度降低。但切記補水要少量多次,不要一次飲水過多,一次以150至200毫升為宜,以免突然增加心臟及胃腸道的負擔,間隔15至20分鐘,再補充150至200毫升。運動量大的人,可以在水中加入適量的食鹽和白糖。飲水能夠降低血液濃度,使動脈管腔變寬,血液循環順暢,有助於在鍛煉時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突發。

注意二:最好出太陽後再晨練

有些人喜歡天還剛亮就出家門進行鍛煉,這也是不科學的。經過一個晚上,在空氣中的汙染物比較多,呼吸了這些汙濁的空氣對人體會產生有害的影響。太陽出來之後,植物光合作用增強,空氣中的氧含量增高,汙染物在空氣中進行一定的稀釋分解,空氣品質就會相對好一些,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晨練活動,就比較適合人體的新陳代謝。另一方面,太陽出來後氣溫回升,也可以避免冷空氣對血管的突然刺激,減少心梗、腦梗發生幾率。

注意三:室外運動 半小時最佳

晨練的時間一般以30分鐘為最適宜,而中老年人則可多進行一些增強肌肉協調和柔韌性的運動,像慢走和打太極拳等活動,這些運動會保持肌肉、器官的穩定性。街道小區裡常有大媽扭秧歌,這種活動就不適宜老年高血壓患者,老年高血壓患者在選擇運動項目時,最好能到專科醫生那裡聽取建議。可選擇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游泳、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等。在運動時配合做深呼吸,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這樣能使血管鬆弛,從而起到降壓的作用。

注意四:室內鍛煉 空氣應流暢

有時,由於氣象原因,只能在室內進行鍛煉,這時候要注意一些事情。中老年人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運動,例如深蹲、弓步走等項目,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做仰臥起坐或者啞鈴操等活動,但是一定要注意運動量不宜過大,一般掌握在室外運動量的一半就可以了。

在室內進行鍛煉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空氣的流暢,不要在密閉的環境中進行鍛煉。另外,在鍛煉的時候可以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調節一下心情和氣氛。

注意五:慢性病患者小心晨練

一些心律不齊、腎功能不好、貧血和肝臟有問題的老年人都要注意最好不要進行晨練,或者在運動醫學專家的指導下,進行一些小運動量的活動。而糖尿病人最不適宜早晨鍛煉;有心血管問題者,建議較適宜的鍛煉時間為下午或黃昏。上午6時至9時,人體血小板聚集率高,容易形成血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