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肝癌無前兆:如何早期發現肝癌

據統計全球約有4億人感染B肝及C肝,每年約有140萬人死於肝炎病毒感染,全球慢性B肝及C肝感染者有四分之一在中國,全球罹患肝癌者有一半在中國。肝癌死亡病例中有80%是由B肝和C肝引起,這些驚人的數據都一再顯示,肝臟疾病是不容忽視的嚴重疾病。

詳情(yikangxing01)

1、肝臟-沉默的器官

肝臟位於人體腹腔右上側,主要負責合成身體所需要的蛋白質、製造膽汁、代謝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以及藥物。由於肝臟沒有神經,所以肝病初期不會有明顯的癥狀,因此被稱為「沉默的器官」。

肝癌晚期癥狀出現時,也沒有特異性,因此極容易被患者所忽略,輕微右上腹疼痛、食慾不佳、腹脹、體重減輕並且容易疲倦等,右上腹若有不明硬塊出現時就該提高警覺,肝癌腫瘤過大,可能導致肝臟破裂,造成右上腹劇烈疼痛,許多患者都是到了這時候,躺在醫院才得知自己罹患肝癌,但此時往往只剩下三至六個月的生命。

2、如何早期發現肝癌?

相比較其他器官的癌症,肝癌常讓人感覺來勢洶洶,由於肝臟的沉默,肝臟疾病讓人難以察覺,但國人對於肝病檢查卻一知半解,若不透過各式檢查,早期發現,就難以避免肝癌致命。但究竟該做哪些檢查,才能萬無一失呢?

一般肝功能檢查AST、ALT(穀草轉氨酶與谷丙轉氨酶)是不夠的,應該進一步做乙型肝炎以及丙型肝炎檢驗,由於B肝及C肝病毒是導致肝癌的頭號兇手,因此了解是否為B肝及C肝感染者,對於肝癌防治有很大的重要性。

甲胎蛋白(AFP)一直被作為原發性肝癌的血清學診斷指標,是肝癌診斷重要的血清學指標。但該指標在早期肝癌篩查應用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約30%~40%的確診肝癌患者AFP並未有明顯升高,而在一些非肝癌患者中卻有AFP升高。

● 甲胎蛋白異質體比率(AFP-L3%)

AFP-L3來源於癌變肝細胞,對肝癌具有極高的特異性。AFP-L3%升高較影像學檢查陽性早出現3~28個月, AFP-L3%陽性預測肝癌發生的正確率為94%。AFP-L3%與AFP無相關性,在影像學檢查尚未發現肝癌特徵性佔位性病變時, 對AFP低濃度陽性病例進行AFP-L3%檢測可以早期預警肝癌發生。

異常凝血酶原(DCP)又稱PIVKA-II,可出現於維生素K缺乏或肝細胞癌(HCC)患者的血清中。HCC患者的血清DCP水準顯著升高,除HCC之外肝病患者的血清DCP水準輕度升高。HCC患者血清中DCP的陽性率為55%,高於AFP 45% 的陽性率,DCP與AFP並無相關性,二者對診斷HCC具有互補性,聯合二者用於輔助診斷HCC,靈敏度可提高至71%。

● 腹部超聲檢查:

腹部超聲檢驗不會疼痛,也沒有副作用,而且檢查肝癌的敏感度很高,可以發現一公分的腫瘤,但腫瘤可能生長於腹部超聲檢測死角,而被忽略。血清學檢查和腹部超聲檢查是目前篩檢肝癌的第一線工具,兩者都有限制,因此必須共同配合,找出可能的肝癌腫瘤。

● 計算機斷層掃描:

當血清學指標升高,而腹部超聲檢查正常時,計算機斷層是最好的第二線檢查工具,利用X光透視原理,由上而下、層層顯示,能夠準確診斷出腫瘤位置及數目。

將一根細長的管子,從腹股溝附近的股動脈插入,向上沿著主動脈到肺動脈,打入顯影劑以後照像。血管攝影能夠鑒別肝臟腫瘤是惡性的癌細胞,還是良性的肝血管瘤。超聲、計算機斷層以及血管攝影三者,對於肝癌診斷相輔相成,是目前常見的檢查方式。

若要真正確定是否為肝癌,必須透過肝穿刺,局部麻醉後,透過超聲定位進行穿刺,取出一部分的肝組織或肝細胞,檢查是否有慢性發炎、肝硬化或者肝癌,能幫助醫生選擇出最好的治療方式。

結 語雖然晚期肝癌讓人措手不及,但是只要早期發現,肝癌患者是可以長期生存的,因此肝癌高風險人群,一定要定期、密集的追蹤篩檢,二十歲後每年檢查一次,四十歲過後則需每半年檢查一次,才能減少肝癌致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