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孫宏斌降杠杆記:“小心”開始出現在他的字典裡

本報記者 祁三連 實習生 卜筱溪 北京報導

導讀

對於一、二線城市,孫宏斌認為銷售量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售價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也很小。

3月29日上午11點,融創中國(01918.HK)董事長孫宏斌、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汪孟德、首席財務官兼執行總裁曹鴻玲、公司秘書兼副總裁高曦出現在融創中國2018年年度業績會上。這樣的四人組合已經多年未變,變化的是其銷售額已經從2010年的83.34億元增長至如今的4608.3億元。

2019年,孫宏斌說,融創中國的銷售目標是5500億。相較於融創中國過往的風格,這是一個相對保守的數字。上市不足十年間,孫宏斌的融創中國規模以驚人的增速增長。但如今,孫宏斌卻說,他要降杠杆。孫宏斌的原話是,“我們不想做第一已經很多年。排名其實對我們不太重要,前面幾位我們也趕不上,後面的也趕不上我們,我們在這個位置挺好。”

這是孫宏斌第三次在業績會上提出降杠杆。他甚至在2018年同期的業績會上說,“我們不再買地了,把現有的項目做好賣掉,就能把風險控制住。”融創中國2018年年度業績報告顯示,2018年,融創新增土地儲備約4820萬平方米,權益土地儲備約2631萬平方米,平均土地成本3723元/平方米。截至年報公告日,融創總土地儲備約2.56億平方米,總貨值約3.55兆元。但孫宏斌降杠杆的決心是可見的,截至2018年底的淨負債率為149%,同比大幅下降了53個百分點。在碧桂園、萬科、恆大、融創這四家房企中,恆大和融創的淨負債率仍屬偏高。

降杠杆

如果將房地產市場比作賽車跑道,無疑孫宏斌這個賽車手開得最快。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將融創中國、萬科A(000002.SZ)、中國恆大(3333.HK)、碧桂園(2007.HK)四家房企近六年銷售額增速進行比較。除了碧桂園在2016年銷售額增速一度達到120.32%以外,其余與融創中國增速均無可比。

總體而言,在房地產白銀時代到來之際,萬科和恆大屬於勻速前行,碧桂園偶爾加速,而融創中國則經常加速前行,代價是杠杆率加大。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融創中國2015年-2018年淨負債率分別為75.9%、172%、249%和149%。

在順馳年代,孫宏斌曾意氣風發誓言挑戰老大萬科被廣泛流傳。而在融創時代,當他銷售規模已經達到近五千億時,又有人發問,“你真的不再衝刺一下老大嗎?”這一次,孫宏斌的答案是,“我們不想做老大已經很多年。”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發現,在融創中國淨負債率達到頂峰時,孫宏斌開始關注企業安全。2018年2月27日亞布力論壇開幕,對於企業達到一定規模以後應該如何走,孫宏斌表示:“下一步,我自己感覺最注意的就是安全。因為企業到一定規模以後,你的不安全就來自四面八方,穩健其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讓企業能發展得更長遠,這是我最想做的事。”

2018年8月31日,孫宏斌在中期業績報告會上表示,面對嚴峻的宏觀調控環境,融創要保持現有規模的難度並不大,“但是要說怎麽增長也很難,我們還是腳踏實地,這幾年安全放在第一位。”

不過,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對比近幾年拿地數據時發現,儘管孫宏斌在近兩年曾多次表態要暫停拿地。但在拿地窗口期出現時,土地市場沒有缺少融創中國身影。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1月26日,以成交日期計算,融創2018年內在公開市場共拿地128幅,總建築面積為1344.4萬平方米,佔地面積總計720.69萬平方米,成交總價達404.65億元,近乎以兩天半拿一幅地的速度狂奔。其中,10月份更是出現爆發的情況,當月斬獲地塊29幅,將近一天一幅。

如何安全向前跑

現在,擺在孫宏斌面前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安全地向前跑?

從融創的財務數據進行分析,流動資產方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同比增長呈現下降趨勢,2016年-2018年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30%、31%、11%。從償債能力的角度分析,融創的流動比率逐年降低,2014-2018年的數據分別為1.50、1.45、1.50、1.30、1.17,貨幣資金/流動負債的比值逐年降低,2014-2018年的數據分別為0.32、0.35、0.31、0.18、0.16,長期債務與營運資金比率逐年升高,2016-2018年的數據分別為1.06、1.55、2.10 。和同業相比,融創中國去杠杆力度仍需加大。

從融創中國對外披露的信息來看,孫宏斌的風險意識已經很高。其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底,融創中國在手現金高達1202億元,同比增長24%。同時,融創總資產7166.6億元,同比增長15%;所有者權益731.1億元,同比增長21%。總資產和權益明顯提升,債務總額未同比放大,是融創在2018年有意識主動降債增效的結果,顯示財務狀況和資本結構更趨良性發展。

儘管孫宏斌非常看好房地產市場,但他對已經有放鬆跡象的2019年仍然謹慎。“小心”這樣的詞語開始出現在孫宏斌的字典裡。關於拿地策略,孫宏斌在2018年業績會上表示,“我們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拿了一些地,主要是在一二線城市。其實一二線城市拿地的窗口還是挺短的,量也不小。未來,在拿地方面,我們會非常小心,主要是因為現在很多城市的土地市場偏熱,每一塊地都有很多人報名,拍賣的地價也比較高。”

為什麽要小心買地?孫宏斌的解釋是,“是因為銷售量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售價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也很小。所以,我們說的‘小心’是買地時候小心,我們現在的土地儲備也比較充足,多銷售,政府批多少價就賣多少價,不能老想著房價漲了再賣,這樣風險很大。”

關於規模與效益,孫宏斌如今的理解是,“肯定是效益好,但是沒有規模,效益的量級也不對,所以是又要規模又要效益,我們現在有規模了,效益就變成第一位了,所以是不同階段做不同的事。”

那麽,融創中國本階段要做的事情是什麽?汪孟德的答案是:降杠杆、釋放利潤、快速增長淨資產,從而持續優化財務結構。

至於多元化,孫宏斌說“融創中國沒有多元化”。 “我們基本上都是房地產,我們做文旅、文化,都是‘房地產+’的模式。至於文旅業務、文化業務,這些業務都是長期的,我們希望逐步地培養它,讓它在五年後、十年後有一個特別好的規模,但現在我們主要還是要把地產業務做好,這個行業的空間還很大,尤其一線城市、二線城市的人口聚集還會有一個很長的過程,我們還是特別看好這個行業的。”

綜上看來,孫宏斌做企業的邏輯很簡單,但又不簡單。簡單在於遵循市場最本質的規律,不簡單在於精準的眼光與無與倫比的勇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