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榨菜方便麵業績向好,傳遞了什麽信號?

“榨菜泡麵二鍋頭,騎上摩拜遛一遛”。這是時下很多年輕人的日常消費生活縮影。

近日,各大上市公司半年報陸續披露,涪陵榨菜、康司機方便麵的業績頗為亮眼。對此,不少人感歎居民又開始過苦日子了。

殊不知,他們只看到了現象的表面。要知道,暢銷的榨菜,早已不是記憶中的榨菜,走俏的泡麵,也不是當初那個泡麵了,而這背後暗含的,是居民消費更新的走勢。我們不妨從巨集觀數據開始分析。

最終消費支出對GDP的貢獻在上升

在刻畫居民消費景氣狀況上,有個常用的指標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這個指標上看,近幾個月我國居民消費態勢並不理想。

7月當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為8.8%,為2018年以來次低水準,扣除物價上漲因素的實際增速為6.5%,創下了近年來新低(參見圖1)。從1月-7月累計增速看,名義與實際增幅分別為9.7%和8.06%,幾乎都是近年來的最低。而這也被很多人視作消費不景氣的一個重要論據。

然而,根據官方標準,該指標的統計過程並沒有涵蓋教育、醫療、文化、藝術、金融等服務性消費,故不可避免地低估了居民消費真實狀況。於是,我們需要換個思路,從“最終消費支出”這一指標來追根溯源。

根據wind數據,近年來的GDP構成中,最終消費支出的貢獻程度始終居於“三駕馬車”(指消費、投資、出口)之首。而進入2018年以來,最終消費支出對GDP的貢獻不降反升(參見圖2),第二季度的貢獻程度甚至高達78.5%。誠然,這與另外兩駕馬車乏力有一定關係,但也不能否認消費仍舊是巨集觀經濟增長的頭號動力。

進一步分析,考慮到最終消費支出包括政府消費支出與居民消費支出兩部分,故僅憑上述論證就定論稍顯片面。我們可以將最終消費支出加以解構。可以看到,2008年至2017年,我國居民最終消費支出佔全部消費的比重始終在73%左右,雖然2017年略有下降,為72.91%,但比重的絕對數值仍然極高(參見圖3)。這就意味著我國居民消費動力仍然強勁。

居民消費結構始終在更新

考察完“量”的維度,我們再來看“質”。

判斷居民消費結構是否更新,有個很好的參考指標叫做恩格爾系數,具體是指食品支出總額佔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一般來講,隨著家庭收入的不斷增加,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比例會趨於下降,而用於其他高附加值領域的消費支出比例會增加,這表現為恩格爾系數的降低,也側面反映出居民的消費更新。

Wind數據顯示,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在個別年份有所波動,但大體走勢是下降的。尤其是自2012年起,城鄉居民的恩格爾系數下降趨勢更為明顯。其中,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由2012年的36.23%下降至2017年的28.6%,同期的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則由39.33%下降至31.2%(參見圖4)。

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直接挖掘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結構來予以判斷。從圖5與圖6中可以看到,人們在食品煙酒、衣著等附加值相對較低的領域,所花的錢越來越少,而在教育文化娛樂、交通通信等附加值相對較高的領域,花費越來越多。這表明我國居民的消費結構在不斷更新的趨勢之中。

榨菜泡麵業績向好背後的消費更新

即便是有上述種種證據,消費市場上一股“另類”的勢力還是刷新了人們的認知,那便是不少廉價商品的生意變得越來越好了,比如榨菜和方便麵。

根據涪陵榨菜和康司機控股的2018半年報,二者的銷售額紛紛實現大幅度增長。基於此,不少人開始對居民消費景氣狀況持不樂觀態度。

其實完全不必如此。在這兩種食品業績向好的背後,藏著的是居民消費的更新。

先來看備受矚目的涪陵榨菜。早在2016年,涪陵榨菜就曾宣布對主力產品進行漲價,2017年更是一口氣將9個單品提價15%~17%,到了2018年,涪陵榨菜索性以縮減包裝的形式,變相提價9%(參見表1)。不過,由於榨菜產品集中度高、異質性強,定價能力也不弱,近年來,作為龍頭企業的涪陵榨菜,對產品的提價並未給銷量帶來影響。這或許從側面反映出居民的消費仍在更新。

再來看方便麵。一直以來,康司機控股的業績主要依賴方便麵與飲品業務。根據其公司財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方便麵業務佔康司機控股總營收的36%,方便麵及飲品業務收益分別增長8.4%及9.19%。與此同時,方便食品、其他業務同比下滑3.2%、9.03%。而方便麵業務的整體增長,歸根結底要得益於容器面與高價袋面銷售的拉動(參見表2)。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康司機方便麵業務的營收和淨利潤見底回升,源自於過去幾年全面更新方便麵品類。而老百姓的買账,也證明了所謂的便宜貨受歡迎,實際上卻是另一種“更新”的體現。

幾個需要正視的問題

雖說上述數據佐證了我國居民消費的更新,但仍然有幾個指標的變化情況需要正視:

第一,居民杠杆率。從圖7可知,1996年我國居民杠杆率只有3%,2008年也僅為18%,但是自2008年以來,居民杠杆率開始呈現迅速增長態勢,短短六年間翻了一倍,達到36.4%,到了2017年已經高達49%,較之2008年激增了近30個百分點,也高於國際上大多數新興市場國家的平均水準。而來自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初,我國居民杠杆率正式邁進50%的關卡。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居民部門杠杆率從20%上升到50%以上用了接近40年時間,而我國隻用了不到10年。

第二,勞動者報酬佔GDP比重。這是一個初次分配中的衡量指標,用以表征居民部門的收入狀況。數據顯示,自1990年以來,我國勞動者報酬佔GDP的比重從來沒有高於52%,2000年-2012年期間更是低於一半(參見圖8);而這一數字在日本與美國,則是常年保持在55%的高位上。

第三,基尼系數。我國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自2000年首次超過警戒線0.4以來,總體上呈現出先攀升後穩定的態勢。但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至今,基尼系數從未低於0.46,而最近幾年,更是逐年增大(參見圖9)。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倘若上述三個指標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與改善,那麽將會對人們消費支出的意願造成抑製,國人消費更新的步伐也會因此而延緩。

來源:蘇寧財富資訊;作者: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付一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