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特別關注女性私密的歷史和生活

出自薩拉·沃特斯作品改編電影《指匠情挑》

今天是被譽為“當今活著的英語作家中最會講故事的作家”、三度提名布克獎、著有《指匠》《輕舔絲絨》等作品的英國作家薩拉·沃特斯(Sarah Waters)的生日。

祝華老師生日快樂!

(注:“華老師”為其書迷對沃特斯的親切稱呼。)

薩拉·沃特斯(Sarah Waters)

閱讀華老師的作品可以有多個角度,其中之一就是她對於過去的時代與過去的女性的書寫。華老師談道:

“我特別關注女性的歷史——她們私密的歷史和生活,那些她們日常生活裡蘊含的意義。”

而對於女性歷史的關注,也讓人想起最近在豆瓣網獲得9.1分好評的劇集《點滴:女性人生瞬間》(Snatches: Moments From Women’s Lives)。

這部劇集由八個十五分鐘的短片組成,由英國BBC電視台製作,全女性創作班底。

《點滴:女性人生瞬間》海報

她說:從法律角度來說,我的身體屬於他了。

她說:我奶奶說,躲開憤怒的人。但我不要繼續躲了,可能該輪到你們躲開了,滾遠一點。

她說:因為有缺陷的計算把一個無辜的女人抓進監獄是不小心,兩個是殘忍,三個就是犯罪。我把這稱之為珍妮定律。

她說:確保每個人在桌上都有一席之地,沒有人需要躲進高塔。

她說:薇拉很酷,她的酷完全自成一派——完全地做自己。

她說:

實際上,這個國家根本看不到我們,我們是隱形的。

她說:

如果我有一個女兒,我想確保她能安全地走在這些人行道,不必擔心腳下的混凝土會斷裂,因為她的頭會高昂,將周圍的世界一覽無余,一個為她所鑄的世界。我希望她的晚上九點會有迷人的黃昏,會很美好而非恐怖。

她說:

勇敢起來。

她說:從法律角度來說,我的身體屬於他了。

她說:我奶奶說,躲開憤怒的人。但我不要繼續躲了,可能該輪到你們躲開了,滾遠一點。

她說:因為有缺陷的計算把一個無辜的女人抓進監獄是不小心,兩個是殘忍,三個就是犯罪。我把這稱之為珍妮定律。

她說:確保每個人在桌上都有一席之地,沒有人需要躲進高塔。

她說:薇拉很酷,她的酷完全自成一派——完全地做自己。

她說:實際上,這個國家根本看不到我們,我們是隱形的。

她說:如果我有一個女兒,我想確保她能安全地走在這些人行道,不必擔心腳下的混凝土會斷裂,因為她的頭會高昂,將周圍的世界一覽無余,一個為她所鑄的世界。我希望她的晚上九點會有迷人的黃昏,會很美好而非恐怖。

她說:勇敢起來。

她們是朝製片人房間走去的女演員,是為平等抗爭一生的老人,是因為孩子接連夭折、被控弑嬰的女囚,是遭“合法家暴”的主婦,是在宵禁運動下決意奪回夜晚的女孩,是隱於辦公樓中的性解放狂熱者,是面對種族歧視勇敢說不的母親,是反抗殖民者的戰士。

蘿瑪拉·嘉瑞主演第一集《服從》

八段獨白,全都出自女性之口,講述發生在平常女性身上不平常的故事:

她們的發聲勾勒出百年來英國女性生存的寫照,這是她的故事,這是一段“她歷史”。

這是BBC為紀念英國女性獲得投票權100周年所舉行的系列慶祝活動中的一部分。活動以“聽見她”(Hear Her)為主題,通過廣播、電視與線上節目多個平台,串聯了一系列以女性為焦點的節目,包括BBC老牌廣播節目“女性時空” (Women’s Hour)、講述女兵故事的電視劇《我們的女孩》(Our Girl)、女記者對他國女性生存境遇的實地採訪、關於五名寂寂無名的女作曲家的紀錄片等。

小知識

1918年,年滿30歲且擁有財產權的英國女性被賦予選舉權。

1928年,英國21歲以上女性獲得與男性同等的選舉權。

婦女選舉權的積極倡導者潘克赫斯特夫人

位於英國曼徹斯特的故居

今年的“理查德·迪布拜演講”(在世界享有盛譽的講座,多由政界商界知名人士主講,1972年起舉辦至今)則是作為“聽見她”的活動之一,邀請到了自傳《我要快樂,不必正常》的作者珍妮特·溫特森,她的講座以“不要保護我,要尊重我”為題。溫特森說:“在過去的日子裡,女性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都被排擠到舞台之外:她們無法加入俱樂部或董事會,升職加薪遭到拒絕,遊離在社會主流之外,遊離在自己的身體之外。她們長期深陷關於身體、體重、體形、時尚、外貌的的單一審美標準,被各種威脅、挑釁、暴力所深深困擾。”

如果說“聽見她”的活動讓女性的聲音通過螢幕與電波為人所知,那麽在書寫的層面,繞不開的作家之一莫過於英國作家薩拉·沃特斯,相比書寫歷史上的大事件與大人物,華老師對於那些“歷史遺落的、從未曾注意到的人群”更感興趣。

文景即將推出的《房客》就是這樣一部關於女性隱秘歷史的作品。

文景出品

薩拉·沃特斯作品《房客》

即將出版

這部精彩的小說印證了薩拉·沃特斯在以虛構的筆觸為那些逝去的時代以及藏匿的生命做出記錄的領域,其地位無人能出其右。

——《星期日泰晤士報》

故事發生在1922年的倫敦,弗朗西絲·雷時年二十六,原本家境優渥、生活體面,但“一戰”奪去了她年輕的兄弟的生命,父親傷心去世,仆人紛紛離去,家中入不敷出。無奈之下,她與母親只得將家中二樓登報租出,弗朗西絲的母親堅持喚租客為“付房租的客人”,以期保留些許曾經富庶的家族的顏面。巴伯夫婦的搬入給弗朗西絲的家帶來了種種變化:陳舊的居室換上新顏,寂靜的屋子響起派對喧嘩,意想不到的友誼、戀情與意外也接踵而至……

1920年喬治五世在位期間所拍攝的白金漢宮

作者見水印

《房客》一反沃特斯早期作品中華麗的布景,從音樂廳、陰森監獄、哥特古宅、沒落的鄉村宅邸抽身,來到一戶普通人家。華老師說:“我希望這是一個盛大的愛情故事,但是我想把這個故事安置在一個非常平淡無奇的環境下。……我想在家居的環境中尋找光華與魅力。”

確實,《房客》中的上世紀20年代並不是歷史文本與官方話語中“咆哮的20年代”,它細碎、平常,戰爭的創傷之後,日子還是要過下去。仆傭走了,屋子還是要打理。拿到房租心頭歡喜,但還得壓下雀躍,裝作“不冷不熱”:

“信封裡是兩周的房租,五十八先令。弗朗西絲已經聽到紙幣摩擦的窸窣聲、硬幣碰撞的叮當聲。她竭力表現得不冷不熱,接過信封,漫不經心地將它塞進口袋裡,就仿佛——她想——人們看到她這個樣子,會誤以為錢不過是一種過場式的禮節,並非是不可或缺的實質,並非這整件事寒磣的內核。”

——選自《房客》

這樣一個環境下,微妙的情緒波動,都是家居與日常的質感:

“她倆隔桌相視微笑,兩人之間的關係發生了某種變化,一種活力的復甦,一種情緒的勃發。弗朗西絲只能想到用烹飪來比喻這種變化:像蛋清在熱水裡變得白嫩,像牛奶在燒鍋裡變得黏稠,迅疾、有味、微妙,很真實。”

——選自《房客》

然而,正是在這平淡甚至略嫌局促的家居太空中,藏匿了最熱烈的愛欲,最驚心的焦灼和最意外的碰撞。戰爭的結束在歷史的書寫上是一個句點,卻不能帶來每一個個體的自由。作為女性戰後從公共場所退居的活動太空,家居環境是“她歷史”的發生地,隔著門與牆,藏著多少響亮的對話、秘密的私語、傾吐的衷腸、偷聽、傾聽,或裝作聽不見?

華老師的作品,總是能給這些不為歷史所書寫的女性發聲的機會。

《房客》中的20世紀20年代,媒體散布不實新聞,犯罪率與失業率居高不下,可以說,這也是個有著濃烈的現代意味的20年代。正如劇集《點滴:女性人生瞬間》的導演Vicky Featherstone所言:“所有參與本片製作的人們都感到,其實對於女性而言,世界的改變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大。” 優秀歷史小說中那些關於過去的書寫,總是充滿了對當下的關照。對於過去的閱讀,也可以作為對於當下的閱讀。這些,是“她”的故事,“她”的歷史,但又何嘗不是“她”的現在呢?

華老師的作品,讓我們聽見更多被藏匿的女性聲音。

文景出品,薩拉·沃特斯作品《輕舔絲絨》

英劇《南希的情史》原著

海濱少女經歷背叛,跨越絕望

最終抵達一個女人的怒放與覺醒。

文景出品

薩拉·沃特斯作品《靈契》

米爾班克監獄的高牆在女人的生命裡

拔地而起

而鑰匙又在誰的手中?

文景出品

薩拉·沃特斯作品《指匠》

一部反轉又反轉的哥特式懸疑

一部充滿十九世紀珍聞的純文學

一部洋溢著生命體驗的女性書寫

陰謀浩蕩,而希望蠢動

騙局迷離,而愛欲豐盛

文景出品

薩拉·沃特斯作品《小小陌生人》

上流階層榮耀不再的英國戰後社會

有人枯寂到瀕死,有人渴望到瘋魔

面面/撰文

阿丹/資料收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