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60億私募睿策投資打算清盤產品 曾押中雄安錯失海南

  突發!60億私募剛剛宣布:老產品通通清盤,倉位清零!金融學終身教授180度大轉型

  中國基金報記者 林雪

  基金君從投資者管道獲悉,在私募圈頗有名氣的北京睿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最近打算全面清盤旗下主動管理產品。這在私募基金裡面很少見。

  做了將近8年私募投資,據三方數據顯示,公司規模60億左右。睿策掌門人黃明任美國康奈爾大學金融學終身教授,曾任斯坦福大學副教授,信仰行為金融學。

  以往產品業績也頗為突出,還買中過雄安概念股,淨值飆漲,但是如今卻宣布清盤旗下產品,到底是什麽原因?

  也有投資人向基金君反映,雖然睿策產品沒有虧錢,但是自雄安行情突然上漲以後,淨值一直表現波瀾不驚,買了一年都沒有太大變化。

  睿策投資打算清盤產品

  說要專注做量化

  基金君從某位投資者那兒拿到了公司的公告。睿策投資解釋了此次清盤產品的原因,公司原來都是股票多策略主動管理型投資產品,現在想要全面轉型做量化對衝投資策略,所以要將產品進行清盤。睿策投資還表示,目前除了微量停牌股外,所有倉位已清零。

  基金君還從投資者管道了解到,睿策的產品或將在5月份清盤,並將資金打給投資者。

  尊敬的投資人與合作夥伴:

  北京睿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所有公開發行產品為股票多策略主動管理型投資產品,自成立以來,產品堅持以穩健的風格進行投資,把握市場機會並嚴格防範風險,運行期間產品淨值表現較為平穩,目前每個產品淨值都處於歷史高位區域。

  現由於睿策投資發展及投資策略轉型需要,公司未來將全面采取量化對衝投資策略,而現有產品的投資範圍與設定結構已無法滿足未來量化對衝策略的投資運作需求,根據公司投資管理模式調整,睿策產品擬於近期進行產品終止操作。截止今日,除了微量停牌股外,所有倉位已清零。本著對基金投資人負責的態度,公司建議投資於本基金的投資者/基金產品進行清算操作。與此同時,本公司也會分期分批向投資人介紹我們的量化產品。

  再次感謝所有投資人與合作夥伴多年以來對睿策的信任!

  北京睿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8年老牌大型私募機構

  掌門人是海外知名大學教授

  要問睿策投資是誰?

  基金君曾經從三方數據了解到,睿策投資2016年年中的規模在50到100億之間。

  基金君從三方拿到的數據是,到2017年底,睿策投資的規模大概是61億左右。

  基金業協會數據最新顯示,睿策投資的規模大概在30到70億之間,一是私募證券基金(顧問管理)規模在20-50億,二是私募證券基金(自主發行)規模在10-20億。旗下備案產品有20隻。

  睿策投資的掌門人黃明,是私募圈少有的“學術派”代表人物,因此也備受投資者關注。

  黃明早年間,以湖北省理科狀元的身份進入了北大物理系。他畢業以後前往美國物理學實力最強的名校——康奈爾大學繼續攻讀物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隨後,黃明又前往斯坦福大學,攻讀金融學博士學位。

  據公開資料介紹,黃明任美國康奈爾大學金融學終身教授、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學教授,他曾任斯坦福大學副教授、芝加哥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長江商學院副院長、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

  據了解,黃明在行為金融學、金融衍生產品、中國上市公司研究、構建量化投資體系方面有較深的造詣。作為行為金融學堅定信仰者,2011年前後,黃明將行為金融學引入了中國,並成立了睿策投資。

  公開資料顯示,睿策的團隊包括6、7名核心成員,黃明是投資總監,還有一名總經理,負責公司全面事務,擅長研究政府巨集觀政策和巨集觀趨勢,另外幾個人分別研究心理量化模型、海外市場、熱點主題跟蹤、企業基本面以及周期和交易。

  睿策投資這幾年頗為低調,黃明幾乎很少出現在公開場合,據了解,他除了忙著看盤、做投資,還要忙著給學生上課。

  還是好幾年前,睿策投資董事長黃明在某個頒獎活動的演講中表示,A股要想生存下來,需要有幾個板你必須有:第一個板,研究基本面,企業和行業的基本面。第二個板,解讀政策。第三,研究心理波動,做行為金融學。第四,保持持續的創新和研發。

  曾經押中過雄安概念

  也錯失過海南概念

  雖然睿策投資這幾年在私募圈比較低調,但是經常出沒於各大私募評獎的榜單,業績表現也比較突出。

  來看看公司旗下產品的淨值曲線是這樣的,主要獲利的時間點事2014年到2015年牛市階段,還有一段是2017年3月底到4月底,也就是雄安新區概念大紅大紫的時候。

  基金君看了一下睿策投資的持倉,2017年3月底的數據顯示,睿策旗下產品現身嘉寓股份、飛天誠信2隻個股的前十大流通股東,睿策多策略一期私募基金持有嘉寓股份490.05萬股,是新進股東。當時嘉寓股份因為雄安概念漲勢凌厲。

  再看睿策2016年三季度的布局,2016年9月底的數據顯示,睿策旗下多隻產品買了巨力索具、京漢股份,分別持倉711.93萬股、334.63萬股。

  京漢股份可是根正苗紅的雄安概念股,私募成泉資本曾經布局京漢股份,是業內非常有名的通過押中雄安概念一舉成名的機構,但是睿策投資的淨值表現,也足以說明他們曾經投資了雄安相關的標的。

  再看睿策最新的投資情況,到2017年末,旗下多隻產品布局了海汽集團,但做了一些減倉;而2017年三季度末,睿策投資還買了寧波富邦、天鵝股份,海峽股份,只是到四季度末都退出了。

  今年海南相關的個股,在政策利好的影響下,表現非常驚豔,包括海峽股份,但是睿策投資提前退出了該股票,並沒有享受到賺錢的機會。

  也有投資人向基金君反映,雖然睿策產品沒有虧錢,但是自雄安行情突然上漲以後,淨值一直表現波瀾不驚,買了一年都沒有太大變化。

  中歐商學院教授黃明:學術路求真 翻市場底牌

  來源:上海證券報(2014年8月)

  將行為金融學引入中國的第一人:黃明教授

  傳統理性學派認為,價格永遠等於價值,價格永遠是正確的。

  反其道而行之,行為金融學則恰恰篤信:人是非理性的。由人參與的市場定價往往是錯誤的,價格往往不等於價值,因此不光需要用基本面解釋股價的波動,也要用心理學解釋股價的波動。

  “這太美妙了。”5年前,癡迷於行為金融學的黃明,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將行為金融學的理論帶入中國資本市場,並投身實戰。

  今天,黃明輾轉於中美兩地,做教授、做投資,都津津有味。如此成功的跨界,難免異常忙碌,記者與黃明的訪談,只能安排在周末的大清早。因為他其余的時間,都在講堂與市場之間被塞得滿滿當當。

  在酒店大堂,記者見到了黃明——儒雅的學者,同時也是一位善於出奇製勝的私募基金經理;聆聽這位在A股做投資,接地氣的教授,侃侃而談行為金融學的別樣戰法。

  “我是金融學教授中的‘少數派’”,黃明說,即使是在美國,也只有極少數的教授相信行為金融學,但這一新興學科,卻掀起了金融領域的一場革命……

  黃明,將行為金融學應用引入中國的第一人。

  你也許還記得,去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希勒,正是行為金融學創始人。而多年前在芝加哥商學院執教的黃明,就是受到了希勒的影響,走上了行為金融學的研究之路。

  “行為金融學在中國大有用武之地。”理由很簡單,黃明坦言:因為中國的市場,更加不理性。

  如今的他,輾轉於美國康奈爾大學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做教授,黃明可謂桃李滿天下,學生多達8000餘人;做學問,他也碩果累累。尤其難得是,轉戰危機四伏的投資戰場,黃明也遊刃有余。他管理的第一隻公開產品在運行3年之後,獲得了晨星3年期的五星評級;他的名字也登上了富比士中國TOP10陽光私募基金經理的榜單。

  多個領域穿梭,看到別人很難看到的景象,抓住別人容易忽略的本質——黃明不斷試圖在A股市場超越貪婪與恐懼,用行為金融學進行一場接一場的別樣投資。

  學術路上舍美求真

  在那些青春年華裡,黃明始終走在逐夢的學術路線上……早年,他以湖北省理科狀元的身份進入了北大物理系,畢業後,前往全美物理學實力最強的名校之一——康奈爾大學繼續攻讀物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

  求學路上,他始終沒有停下腳步。取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後,他決定前往斯坦福大學,攻讀金融學博士學位,師從全球數理金融學最頂尖的學者。

  有意思的是,黃明最終卻選擇了行為金融學的研究之路,而這個新興的交叉學科,掀起了金融領域裡的一場革命……2013年,行為金融學創始人羅伯特希勒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多年前,在芝加哥商學院執教的黃明,正是受到了希勒的影響,走上了行為金融學的研究之路。

  回憶起自己學術路上的轉折,黃明依舊有著按捺不住的激動:“在‘真’和‘美’之間,我最終選擇了‘真’!”“數理金融學的理性理論,很美,但不真;行為金融學雖然沒有理性理論那麽漂亮,但它是正確的。”傳統金融學的理性理論認為,個人和機構投資者都是理性和智慧的,掌握著充分的市場資訊,可以像金融學教科書那樣完成投資行為。這意味著,很難出現市場跟風、泡沫甚至崩盤。

  但無數次事實證明,恰恰是投資者的狂熱,促成了人類金融史上一次又一次荒謬可笑的泡沫;也正是投資者的驚恐和絕望,自己吹大的泡沫又一個接一個破滅,給全球金融體系造成許多難以磨滅的傷痕。

  “這些極端事件,似乎難以用完美的投資理論加以解釋。”黃明陷入思考,顯然,金融理論或許沒錯,但理論假設的前提是有缺陷的。

  當意識到理性理論雖然很“美”但“不真”,黃明徹底走上了研究行為金融學之路。

  投身實戰術有專攻

  一門學術的影響力,往往需要通過實戰來彰顯,特別是金融學。

  “我在美國的行為金融學教授朋友,有幾個已經是資產管理界的佼佼者。”黃明說,跟他相熟的三位教授,就管理著600多億美元的基金。

  看著身邊和自己年齡相當的同行紛紛投身華爾街,進入實戰領域,黃明隱約感覺到,機會來了。不同的是,他選擇了回國。

  回憶起2009年,黃明感慨,“有點類似於當時的互聯網繁榮,在美國的張朝陽看到了機會,選擇回國做互聯網。”在他看來,如果當時也在美國成立一個互聯網公司,張朝陽不一定能做得過先行者,“所以,把新生事物引入了中國,不啻為一個上佳的選擇。”就像張朝陽帶來了互聯網,黃明正式將行為金融學引入中國,試水實戰……運行一年半後取得了不錯效果,於是2011年初,黃明成立了北京睿策投資。又過了3年,該基金獲得了晨星3年期的五星評級,黃明也成為富比士2014年TOP10陽光私募基金經理。

  所謂術有專攻,黃明說,“最美妙的就是,行為金融學在中國比在美國更有用武之地,因為中國的市場更加不理性。”黃明坦言,美國崇尚的“價值投資”理念,在中國股市常常表現不盡如人意。“中國的資本市場離成熟市場還有相當的路要走。”公開資料顯示,在今年這種“難做”的市場中,僅上半年,黃明旗下的基金就為投資者淨賺了16%,最大淨值回撤不到3%。

  優異成績背後,除了別樣的投資戰法,還有一個別樣的投資團隊。

  “投資是賺在長板,死在短板。”對這句話,黃明感悟極深,他希望自己的投研團隊在競爭力上沒有短板。

  “A股的盈利機會往往是階段性的,有時候價值投資取勝,有時候主題投資取勝。就像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我們需要有八仙的招數。”究竟是怎樣的八仙招數?舉例來說,傳統私募基金團隊往往是基金經理下面設定不同行業的研究員,而黃明的團隊卻大相徑庭——睿策投資共7名投研成員,其中5名成員分別研究心理量化模型、海外市場、熱點主題跟蹤、企業基本面以及周期和交易,而黃明和另一個資深合夥人則全面覆蓋。

  黃明認為,在美國做投資,通常只需挑選出基本面優異的個股,而在中國,就必須找到適合中國股市的投資之道:除了擇股外,還需要解讀政策,以及研究市場心理波動。

  一家第三方機構的分析師是這樣評價睿策投資的:其投資手法相對靈活,趨勢擇時與價值選股兩手硬,長期投資與短期波段兼顧,基本面分析與量化手段相輔相成。

  翻開市場心理底牌

  一隻沒有對衝倉位的基金,卻屢屢躲過“黑天鵝”式的暴跌,最終畫出一條相當漂亮的向上淨值曲線。

  這就是行為金融學投資戰法的美妙之處。

  “中國市場波動極大,慢慢積累的收益可以在一兩周甚至幾天內消失殆盡。”黃明在中國做投資的定律之一:如果隻研究基本面,不通過研究心理波動來做擇時風控,就像是一個球隊隻懂進攻,不會防守。

  因為信託產品的投資限制,睿策的前兩期產品均不能進行量化對衝。“但幾次急速殺跌我們都躲過去了。”秘訣是就是翻開市場的心理底牌。黃明清楚意識到,股價的波動除了源於基本面波動,另一方面則是源於估值的波動。估值的波動,則主要源於心理驅動。

  “研究心理波動的擇時模型,提前嗅到了市場風險,我們在大盤殺跌之前就將基金倉位降至10%以下。”當然,黃明補充說,雖然不可能每次都精準躲過市場大跌,但只要一年能有一兩次正確的預判,就能在收益上大幅跑贏指數。

  深究背後緣由,黃明打了一個生動的比方。

  “美國的股市就像一片汪洋大海,這個市場是開放的,全球資金可以流進流出,它的估值就像是海水的高度,很穩定。估值過低,全球資金就湧入填補窪地,估值太高,全球資金則流出規避風險。”而相較之下的中國股市,則像是一池湖水,容量有限。“當市場情緒高漲,好似暴雨後湖水暴漲,沒有泄洪機制,導致估值暴漲,而當市場情緒低落,又像是水位乾枯,國際資金不能大舉進入,中國投資者也沒有價值投資的傳統,往往是越跌越賣,所以市場估值波動特別劇烈。”這些都讓黃明篤信,在中國做投資,隻關注基本面而忽視市場波動的來源,並不是一種合適的投資方法。“一定要把由於心理波動導致估值波動的趨勢,進行把握和預測,這就是行為金融學的用武之地。”

  深鑽遊資借力打力

  在中國股市這片特殊的土壤上,遊資的力量越發壯大。漲停板敢死隊、神秘營業部,他們是資本市場上最為狡黠的狩獵者。

  對於遊資的力量,黃明有過深入的研究。“在中國做投資管理,不把遊資的影響力采納到我的模型裡,是有缺陷的。”黃明甚至還把中國遊資的研究課題,帶給他在康奈爾大學的博士生進行研究。

  他們手握重金,時而瘋狂進攻,時而悄聲隱遁,不斷在股市上興風作浪。以往遊資在小市值個股上具有相當的影響力,但如今隨著其資金實力的壯大,幾百億市值的大票,他們也能“打漲停”,比如此前的自貿區概念,近期的軍工、甚至鋼鐵股……“遊資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特別大,在中國打漲停板可以把一個沒有基本面的股票翻到3倍,在美國絕對發生不了,絕對是中國特色。”在黃明看來,遊資風格是中國特殊土壤造就的現象。就像索羅斯狙擊英鎊一樣,其本質都是“金融攻擊”。

  比如,英國央行把英鎊維持在高位,形成一種均衡,但索羅斯意識到,英國維護的價格均衡比較“虛高”,所以運用資金將價格打到一個更真實的均衡。

  而遊資把索羅斯的這套戰法運用到中國,但截然相反的是,索羅斯是把泡沫“戳破”,而遊資則是把本來幾乎合理的低價股打出“泡沫化”。

  黃明分析,遊資利用了兩個方面,其一是中國上市公司運行的規則和環境,其二,則是投資人的心理偏差。

  “一隻股票如果被遊資打成泡沫化,而投資者沒有意識到,就會坐‘過山車’。而我們研究遊資,並不參與其中封漲停板,我們在策略模型中加入遊資的影響,這樣才能幫助我們有時獲取盈利,有時控制風險。”黃明坦言,“對於遊資的風格,我們有一個學習、研究、模型化的過程。”採訪的最後,黃明總結出一套特殊打法:不要盲目照搬美國的打法,也不要盲目崇拜巴菲特式的價值投資,在中國做投資,有很多中國市場的特色,這種特色使得國內投資者面臨很多的挑戰與機會。

  “在中國做投資,需要在實踐中琢磨出適合中國市場的打法。”在黃明看來,這就是行為金融學在具體實踐中的最好應用。

  黃明印象:哲思與務實的踐行者

  在上海財經大學MBA的課堂上,一位金融學教授放映著PPT,她指著其中一張說,這是黃明教授好幾年前做的,PPT中的兩位學者,去年都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投資學課堂上,黃明的名字被屢屢提及。

  此後,記者關注了黃明大大小小的講座,不管是談全球金融市場的形勢、國家核心競爭力,還是談資本市場證券化、人民幣國際化,或是談中國股市的改革與挑戰,抑或是樓市投資,他總是妙語連珠,觀點犀利。

  熟悉黃明的一位EMBA學員這樣評價他:黃明在行為金融學、金融衍生產品、中國上市公司研究、構建量化投資體系方面,都有極深的造詣……他總能信手拈來一些生動的實例故事,配以風趣的比喻,在笑聲中感悟他的獨立思考的見解。

  學員們有時開玩笑說,商學院教授的講義很多年不變。但黃明說,他為此自豪。“那個堅實的理論框架,是許多智慧的積累和結晶,是經得起時間和不同語境考驗的,我不需要時時改變,我只需要不時的做加法。”教學之餘,黃明研究成果十分豐碩。他的研究成果多見於《美國經濟評論》、《政治經濟學期刊》、《經濟學理論期刊》、《經濟學季刊》和《金融學期刊》等國際一流學術雜誌。

  黃明曾直言,喜歡走“上層路線”,願意給國資委、監管層的官員們講課,因為只有影響這些人才能讓他的“盛世危言”發生作用,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這也是他所認為的作為一名學者最重要的價值之一。

  如今,黃明輾轉於中美兩地,做教授、做投資,都做的津津有味,但也異常忙碌,而記者與黃明的訪談,只能放在周末的大清早,因為其余之間,他已經安排得滿滿當當。在酒店的大堂,記者見到了這位儒雅的學者,聽這位在A股做投資“接地氣”的教授,侃侃而談行為金融學的別樣戰法。

  如今,黃明的事業重心,已經從教學研究轉為建設資產管理品牌。人到中年,黃明坦言,“自己和合夥人,都不缺錢,我們的目標就是做出品牌。”黃明給投資團隊設定的目標很清晰,“10年之後,再回過頭來看,我們能夠幫助我們的投資人每年獲取15%-20%的收益,我想,這就是我們一輩子最驕傲的事情。”熟悉他的人說,他將自己所有的現金,都投入了自己的產品裡。

  黃明笑言,“因為這是我能夠找到的最好的投資。”

  ■名詞解釋

  行為金融學

  是將心理學、行為科學、社會學、政治學等理論融入金融學,研究發現,人在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過程中並不是完全理性的,會受到過度自信、框定依賴、錨定和調整、損失規避等信念影響,出現系統性認知偏差。對於投資而言,行為金融學很重要的研究之一,就是關注真真切切的投資者,讓許許多多投資者不但意識到了金融市場的複雜,也意識到自己的天真和局限。

責任編輯:陶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