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缸發動機國內市場遇阻 終端接受度是待攻克難題

  “三缸發動機”國內市場遇阻 終端接受度是待攻克難題

  一面是適應CAFC(中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的限制標準)政策標準的急迫,一面是市場終端仍對產品觀望持疑,汽車企業的三缸發動機產品計劃,正在小心謹慎地推進。

  所謂三缸發動機是指排量集中在1.0L-1.5L之間的只有三個氣缸的發動機,與常用的四缸發動機相比,三缸發動機在降低自重和油耗上優勢明顯,但由於結構不對稱造成的抖動和起步加速性受限,令消費者對產品心存擔憂。再加上此前大多被應用於小型車上,所以難免被視為“廉價”的代名詞。

  隨著我國正式實施第四階段油耗法規標準,規定到2020年乘用車平均油耗降至每百公里5升、2025年達到每百公里4升,車企們不得不將小排量發動機作為盡快迎合政策的直接舉措。畢竟,“新四化”趨勢帶來的喧囂難以立即抵消燃油限值大限將至的急迫。

  目前通用、福特、豐田、日產、吉利、沃爾沃、寶馬、PSA、捷豹等在國內已經推出三缸發動機的車型產品。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汽車銷量排名前三位的企業,對於三缸機產品在華市場的導入,步伐並不一致。通用汽車很早就在這一市場上布局產品,並為贏得市場認可而“搖旗呐喊”。豐田將於明年在華推出搭載1.5T三缸發動機的全新卡羅拉,算是試水這一領域。大眾雖然早就在歐洲市場布局1.0T三缸發動機的產品,但在中國這個最大的單一市場其仍處於觀望狀態。

  截止目前,大眾仍沒有官方透露關於三缸發動機產品導入中國的消息。此前有消息猜測稱,大眾在今年日內瓦車展上發布的中期改款斯柯達晶銳,搭載了1.0L和1.0T三缸發動機。未來大眾或將借此產品國產,從而在中國的三缸發動機產品陣營中“投石問路”。對此,經濟觀察報記者從大眾中國得到的答覆是“目前不涉及中國,沒有中國市場的相關消息。”而斯柯達中國亦回復稱,“沒有官方資訊”。

  近日,在一個討論小排量發動機發展趨勢的論壇上,有專家預測稱,2025年至少75%的汽車仍將是傳統燃油發動機為主,排量越來越小已是大勢所趨。在新能源化路線上,三缸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將是未來結合48V、HEV、PHEV長期過渡階段的最佳動力形式。

  資深發動機技術專家、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賀燕銘預測,2025年三缸機市場份額將增至30%。“三缸發動機技術已經成熟,除了用戶接受度暫時不高,其它完全沒問題”。

  “整個2018年面臨行業總體油耗進入臨界點的狀態。”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如此表示。今年,國內汽車行業整體的平均油耗目標值變化幅度增大,2017年行業平均油耗目標是5.26升/100km,今年的目標值是同比升高0.96%;另一方面,油耗算法和積分政策,也要求每年的降速越來越大,僅依靠新能源車難以達成。這些都將小排量發動機車型,放在愈發重要的位置之上。但在市場層面,消費者對三缸發動機車型的接受程度則還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培育。

  加速上馬三缸機的背後

  在汽車減排的大趨勢之下,全球各市場的減排路線不盡相同。歐盟將著重於混合動力,而美國市場則以TCO為考量,因此,歐美依舊以內燃機及混合動力為主。羅蘭貝格全球合夥人方寅亮稱,即使在中國,電動化也將是漫長而循序漸進的過程,小排量內燃機仍將是主流。三缸發動機,正開始成為各車企減排布局的關鍵一子。

  有業界人士稱,目前的“三缸”普及之戰,與此前大眾主導的1.4T、1.5T四缸小排量渦輪增壓的技術普及,意義相當。當時,伴隨著福特、通用、本田等車企的跟進,相關產品成為消費者購車的主流動力選擇。不過,這一次的“普及”並不容易。無論在優勢還是劣勢上,三缸機都極為明顯。談及優勢,方寅亮總結為:降低排放、發動機更輕、內摩擦減少,油耗降低5%左右,除經濟性優勢之外,還節省太空。

  但三缸機的劣勢也很明顯,包括動力不足,難以支撐再加速、發動機抖動和高速下噪音較高。從大眾在華導入三缸產品的躊躇不前,也可以看出車企對這一市場的觀望態度。目前,跨國品牌中,通用屬於三缸導入的先潛部隊,福特、本田、奔馳、寶馬以及本土品牌中的上汽、吉利(領克)、長安、比亞迪等,都在這一領域有所布署。但早就在歐洲導入1.0T的大眾則還在觀望之中。

  先“吃螃蟹”的通用和寶馬都遭到了市場的阻力。以別克英朗為例,在2017年之前,別克英朗在國內的銷量可以說是一路高歌,去年12月單月銷量更是突破4萬輛,但在換發動機之後,銷量就下降了一半。而即便是寶馬,其1系車的表現也不容樂觀。寶馬1系的月銷量維持在3000輛左右,低於奧迪A3約20%。

  不過,主機廠的技術提升,正在彌補三缸的不足。例如,別克GL6採用發動機液壓懸置、鍾擺式雙品質飛輪;寶馬採用配重塊平衡軸等技術降低抖動;單缸雙噴射燃燒系統提升熱效率。新技術的到來使小排量發動機的動力與能耗越來越有優勢,而小排量與渦輪增壓及電動(48V微混)技術的協同也不斷成熟。

  目前,在中國車市上,寶馬、奔馳、福特、長安、上汽等品牌,共推出了40余款三缸機車型,包括領克02、福特福克斯、福特翼搏、別克英朗等等。從主機廠角度來看,進口豪華車由於發動機成本及小型車購置稅降低,價格上形成優勢。而合資豪華車也通過小排量車型為品牌下探提供支持。自主品牌如吉利,也希望通過在三缸上的努力,於未來佔據更大的市場份額。“目前來看,三缸發動機的比重仍比較低,”賀燕銘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2017年三缸機在1.2L市場的份額為10.6%;而在1.5L市場,僅為2.0%。根據羅蘭貝格的統計,2017年小排量渦輪增壓產品佔整體乘用車銷量的17.5%。

  “三缸機”不確定的未來

  小排量發動機未來發展的四大驅動因素,包括政策導向,技術優化、整車供給和消費需求。具體來看,儘管針對1.6L及以下小排量發動機車型購置稅優惠退坡,但引導效應明顯,市場規模已經形成。目前,包括奔馳、沃爾沃、寶馬、吉利、比亞迪等車企,都對小排量車型繼續進行不同程度的購置稅補貼。

  “三缸機的市場份額將明顯上升,”根據賀燕銘的預計,未來,在2020年,三缸機佔1.2L產品的市場份額將達到30.7%;佔1.5L產品的市場份額將達到24%。“新的1.5L發動機,是選擇3缸還是4缸?”賀燕銘將需要考慮的因素,按油耗、NVH、硬體通用性、標定和開發通用性、未來升值潛力、競品策略、布置等幾項類比進行權重打分,三缸機權重分為69分,四缸為62分。“從技術角度應該推三缸,唯一擔心是市場客戶不接受。”

  這種擔心在業界普遍存在。三缸機特別是在大型和高端車上應用三缸機,如何才能被市場接受,一直是業界關注的話題。在賀燕銘看來,現階段,為了規避風險,可以考慮同步開發1.5L三缸機和四缸機,與此同時,持續關注三缸機市場成熟度和用戶接受度。但消費習慣的變化,並不容易。

  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清華大學二級教授宋健稱,如從內燃機目前的技術進步程度來看,5升油耗是可以實現的。但現實層面的達成則非常困難。這是因為,歐洲國家可以靠汽車小型化、柴油化來實現5升的目標。而我國消費者普遍喜歡太空大、動力強的車型,這就令實現5升油耗很難達成。“能做到6到7升就不錯了。”在宋健看來,2025年實現4升則基本做不到。

  還有一種觀點是,小排量三缸增壓引擎,搭建在小型廉價車型上,只要價格夠低,或將可以撬動市場。不過,通過小排量而降低成本的想法,應用在最新的三缸機上,並不完全適用。

  上汽通用汽車泛亞汽車技術中心、發動機燃燒及架構技術總監王立新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從1.0L-1.5L排量的產品來看,單缸0.33L-0.5L的三缸機是最佳的選擇。以通用全新一代Ecotec系列發動機為例,Ecotec1.0T和1.5L自然吸氣四缸機相比,性能提升20%,油耗下降10%,重量下降21%,噪聲下降3.5分貝,但製造成本也會上升40%。

  在業界看來,隨著NVH問題(噪聲、振動與聲振粗糙度)的解決,且油耗限值標準越來越嚴苛,三缸發動機市場份額肯定會快速提升。目前各大廠商未來戰略仍在制定中。“現在預測2025年還是困難。但向三缸偏移,則是毫無疑問的。”賀燕銘如此表示。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