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太極站樁 | 到底怎麼站?

在練太極拳之前,我們都要站樁,其作用是增強對太極拳的整體認識,使我們進入拳架之後不犯毛病。

站樁的要求在於對平衡、腹部堅實點、韌帶、肉、骨、呼吸的協調一致以及走勁的完整,這樣才有利於保持和貫徹行功要領。

現在練太極拳的人,大多數對站樁的功法作用缺乏認識,尤其是不明白太極拳理論和功法的人。他們認為練太極拳站樁枯燥無味,又吃苦。一開始練拳便急於練拳架,好像拳架動作就是一切,以為只要有拳架就是懂得太極拳了。有的雖也按功法站樁,但隻走過場,不肯認真下功夫。

凡不重視站樁的做法都是不正確的。因為由於缺乏樁功基礎。一旦進入走架、推手,上身很容易出現很多不必要的緊張,致使走架、推手不能便利從心,進入散手、發放手之後問題更為突出,處處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影響太極功法的發揮。

如練太極拳者不練站樁就會走很多彎路,結果還得費更多的時間來補練站樁。

實踐證明,有樁功者與缺乏樁功者相比,他們走架、推手、散手、發放手的品質有著顯著的差別,前者沉著、自然,後者飄浮、彆扭,缺乏太極拳的拳味,所以認為站樁是枉費功夫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須知站樁雖與走架、推手、散手、發放手有形式的不同,但都是太極拳功法的組成部份,它們只有深淺之分,沒有止境的,都是練拳者終生的追求。)

站樁步驟:

一、調身

兩足平行分開,與肩同寬,自然站立;頭部正直,似有線上提,似頂非頂;下頦微收;舌抵上齶;雙眼輕輕閉合;雙肩自然下垂,不可聳肩;雙手慢慢移至胸前,高與肩平,距離約30厘米手心向內呈抱球狀,手指分開而微曲,兩手約離兩三拳遠,腋下虛空,胸背自然垂直,心窩微收;伸腰沉跨,臀部略向後坐;雙膝微曲,不過足尖;足以自然涵虛,足趾似有抓地之意。以上這些要求不可刻意追求,應在自然中逐步形成,最終達到全身舒展,微有挺拔之勢。

二、調心

設想胸前懷抱一個極薄的紙球,若用力抱,紙球會癟;若無心抱,則紙球會飄去。要求似用力而非用力,紙球既不會癟,也不會抱掉。注意當以雙手臂和胸腹來感受這個球的存在,用意念而不用力。

三、調息

自然呼吸。既不提氣,也不沉氣。可以鼻呼鼻吸,也可以鼻吸口呼。久而久之,呼吸自然達到深長柔細,也會自然形成腹式呼吸,此過程不可人為造作,要自然形成。

無極樁具體動作:

從外表看,它是極其自然地垂手站立著,兩腳左右平行分開,距離與肩寬相等;膝關節不要用力挺直,要放鬆微屈,兩膝堅實點、韌帶、肉、骨只是輕輕相會。

對胯部要求尾閭自然中正,整個軀乾要自然放鬆,既不挺胸收腹,也不彎腰駝背。

兩肩的堅實點、韌帶、肉、骨放鬆自然下沉,肘部不要用力伸直,任其保持堅實點、韌帶、肉、骨的自然的略微彎曲;兩掌輕輕向前翹起,掌心朝下,有如坐腕下按之形態;手指堅實點、韌帶、肉、骨自然分開前伸,但勿用力伸直;掌心在全掌堅實點、韌帶、肉、骨舒展的狀態下略為內凹,整個掌指如貼在一個大圓球上。兩臂勿貼身,有分向左右鬆開的思想,兩腋有空虛的感覺。

按照以上姿勢站定之後,全身的重量應落承在兩腳跟和兩腳的外圓上,腳掌和趾不要過分的著力,只是輕貼地面即可,如果掌、趾過分著力,定是身體前俯所致,應予糾正,否則影響全身各部堅實點、韌帶、肉、骨的鬆弛。

無極樁是在堅實點、韌帶、肉、骨、滿體鬆弛的狀態下,全身一副骨架子完全要符會力學支點的原理,安定得則像搭積木一樣穩置的擺放著,不要過分依賴肉的著意緊張來支持,然後把全身的皮、肉盡量放鬆,安放在全身的骨架上。使之猶如一件衣服搭在一個安定的衣架上那樣。

無極樁的重點部位是軀乾。軀乾的鬆弛要在立身中正、安舒的狀態下才能辦到。而立身中正、安舒,首先要求脊柱的姿勢要端正。脊柱,它作為軀乾的中軸其作用之重要,不言而喻。

整個脊柱(頸椎、胸椎、腰椎)由24塊零碎而不規則的骨頭所組成,動搖性很大,是人體受壓力最大的地方,稍不注意就會出現問題。就是要在此韌帶處調節平衡。腰椎韌帶調節好後。它和全身的堅實點、韌帶、肉、骨,松靜穩實、飽滿的腹部和清空自然寬舒的胸部組成一個完善的整體。

太極拳不僅把無極樁作為拳架、推手的起式,而且把它作為一項重要功法來練習,由於它的價值很高,不少人終生鍛煉不厭。在此必須指出。要練好無極功夫,不是輕而易得的,需要長期耐心的鍛煉,才能獲得它的最深效益。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預約免費體驗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