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資管新規破剛兌 70隻保本基金年內轉型

  易妍君、顧夢軒

  曾火爆一時的保本基金(後被更名為“避險策略基金”)正處於“過氣”的尷尬境地。

  今年以來,已有近20隻保本基金啟動轉型或清盤流程。《中國經營報》記者統計,2018年年內約有70隻保本基金集中到期。同時,記者了解到,行業內部分保本規模上百億元的基金公司,都傾向於將今年到期的產品進行轉型。事實上,大部分保本基金已在招募說明中設定了到期轉型的條款,而且,從去年迄今,行業內大多數到期的保本基金並未延續避險策略。

  記者注意到,從2016年9月至今,市場上沒有新增避險策略基金,保本基金有可能將淡出歷史舞台。

  轉型VS清盤

  國內第一隻保本基金南方避險增值誕生於2003年,不過,直到2015年股災後,保本基金才迎來發行高峰期。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一年間,共發行了近百隻保本基金,這一數量高於前十年的總和。但市場的冷卻很快到來,2016年9月29日之後,幾乎沒有新增保本基金。

  2017年2月,證監會公布了《關於避險策略基金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相較早先實施的《關於保本基金的指導意見》,前者主要修改內容包括取消連帶責任機制,完善風控要求和控制單個產品規模;並明確存續保本基金到期後,應當符合《指導意見》的規定,調整產品保障機制,更名為“避險策略基金”,不符合的應轉為其他類型的基金或予以清算。該《指導意見》意在引導投資者形成合理預期,降低產品投資策略中的運作風險,避免行業承擔“剛性兌付”義務,降低行業風險隱患。

  另據官方披露的數據,截至2017年2月,存續保本基金還有151隻。此後,全行業保本基金規模出現大幅下滑。

  據同花順數據,截至2017年年底,保本基金總管理規模下降至1971.28億元,同比縮水超過33%。截至2018年5月9日,118只存續保本基金的總規模為1334.90億元。

  如今,隨著一批保本基金集中到期並選擇轉型,保本基金規模將會持續縮減。不可否認的是,到期轉型已成為大多數保本基金的共同選擇。

  以兩年或三年的保本周期為界限,去年到期的30多隻保本基金,以及截至今年5月9日之前到期的保本基金,絕大多數均選擇轉型,也有少部分進行清盤處理。

  若參照行業內保本基金規模較大的基金公司,也不難發現上述規律。據同花順數據,截至2018年5月9日,有4家基金公司的保本基金規模超百億元,其中華安、長城基金的保本規模達到140億元左右。這4家基金公司旗下也分別有多隻保本基金在年內到期。

  今年年初,華安基金旗下已有一隻保本基金在到期後,進行了清盤。一同到期的南方恆元保本三期則選擇轉型為指數型基金。另外,招商基金表示,旗下保本基金到期後,將根據基金合約的相關規定,轉型為非避險策略型的混合型基金。長城基金也表示,對於即將到期的保本基金,將按照證監會《指導意見》以及基金合約的約定實施轉型。

  從業績表現來看,保本基金在震蕩市的優勢相當明顯。2015年,A股市場先後經歷了大漲和大跌,股票型基金損失慘重,但保本基金卻普遍取得了良好收益。當年,南方、長城、銀華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保本基金,分別實現超過20%的收益。

  但保本基金的業績隻實現了短暫性爆發,2016年以來,隨著市場變化,保本基金的收益率逐步回調。在格上財富研究員楊曉晴看來,近兩年受債市不景氣拖累,保本基金積累的安全墊較低,其收益甚至不及貨幣基金,甚是慘淡。

  2017年度,權益類基金的收益表現最為搶眼,最賺錢的基金產品收益率逼近70%。而表現最好的保本基金,匯添富保鑫保本基金淨值增長率為8.44%。除了有1隻保本基金的淨值增長率為負數,另外還有9隻保本基金的淨值增長率不足1%。

  記者查詢基金自成立以來的業績表現,截至2018年5月9日,仍有兩隻保本基金的淨值增長率為負數,其分別成立於2015年9月和2016年4月,同時,淨值增長率未超過1%的基金有8隻;淨值增長率低於4%的基金多達38隻。另外,截至2018年5月9日,實現50%以上增長的9隻保本基金,大多成立於2012年和2013年。

  長城基金指出,目前,保本基金的產品數量及整體存量均逐漸下降,對市場的影響程度也在不斷降低。同時,經過一年多的政策消化,以及基金管理人持續的投資者教育,投資者對保本基金的預期也在逐步回歸理性。

  發展太空有限

  另一方面,短期內,基金公司對於布局避險策略基金的意願並不強烈。

  招商基金向記者分析指出,2015~2016年間波動較大的極端市場環境下,投資者風險偏好較低,對該類產品需求較大。而在目前的市場中,A股波動趨於正常,走勢趨於平穩,從估值角度看,當前A股PE已經回到2016年1月底上證綜指2638點時位置,下行太空有限。從新基金發行情況來看,當前投資者對風險偏好相對較高的權益類基金需求較為旺盛,避險策略基金或難以重受青睞。“出於對未來市場和對投資者需求的判斷,短期內招商基金暫無布局避險策略基金的意願。”

  不過,也有基金公司持保留態度。長城基金指出,《指導意見》的頒布,對基金管理人而言,避險策略基金的保障義務人無權向基金管理人追償,將使得保障義務人收取比以往更高的風險買斷費用,從而增加了該類基金的運營成本,也使得基金管理人對於發行該類產品更加審慎。

  不過,“未來若遇到合適的市場環境,將會考慮布局相應的避險策略基金產品。”長城基金表示。

  南方基金也認為,未來避險策略基金發展太空有限,行業保本基金已經在轉型或清盤。2016年底至今,行業保本基金已到期轉型42隻。但不採用保障機制、僅採用其投資策略的產品仍可繼續發展。

  有觀點認為,《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的頒布將影響避險策略基金的發展。但正如上文提及的,實際情況是,2016年9月29日之後,已無新增避險策略基金。

  招商基金認為,資管新規對於投資標準化資產的公募基金、專戶業務整體影響不大。而《指導意見》已經對保本基金做出規範和監管,資管新規則延續了監管對打破剛兌的一致性。

  也有市場人士提及,保本基金逐漸失去人氣跟市場轉變有很大關係。2016年下半年開始市場慢慢好轉,即使沒有監管措施,保本基金也可能會逐漸淡出市場。很明顯,避險策略基金明確可以做,但實際上並沒有公司發新產品。現在投資者更青睞權益類產品。

  對於投資者而言,楊曉晴指出,避險策略基金既不保本,限制又較多,預期收益也不會高,顯得有些雞肋,整體對公眾吸引力不大。目前來看,市場對避險策略的需求並不明顯,畢竟求穩健可以買固收產品,求收益可以買權益產品。

  長城基金則提及,《指導意見》對避險策略基金投資的嚴格限制將壓縮該類產品在市場行情向好時的收益,另一方面在市場行情轉差時其下跌太空也將收窄,其收益波動幅度將小於原有保本基金,適合的投資者群體也將發生變化。

責任編輯:關海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