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秋分時節,早晚溫差大,養生應該注意什麼?



秋分時節,氣象轉涼,早晚溫差大,公眾要時刻注意氣象變化,及時添加衣服,並進行必要的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以預防感冒等疾病的發生。


秋分前後,養生重保持陰陽平衡

要想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氣的侵襲。秋季氣象乾燥,主要外邪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熱的餘氣,故多見於溫燥;秋分之後,陣陣秋風襲來,使氣溫逐漸下降,寒涼漸重,所以多出現涼燥。


秋分後,飲食宜陰平陽秘,忌辛辣油膩

在飲食調養上祖傳中醫也是以陰陽平衡方面作為出發點,把飲食分為宜與忌,有宜陰平陽秘原則為宜,反之為忌。不同的人有其不同的宜忌,如對於那些陰氣不足,而陽氣有餘的老年人,則盡量少食太熱進補之品,發育中的兒童,如特殊原因也不宜過分進補。在飲食調養方面,應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作用。

痰濕質人應忌食油膩。木火質人應忌食辛辣。患有哮喘,皮膚病的人應少食蝦、蟹等海產品。胃寒的人應忌食生冷食物等。不論是哪種人,其實質都應防止實者更實,虛都更虛而導致陰陽失調。推薦幾款粥給大家:


新鮮百合粥

中醫認為,百合性味甘、微寒,入肺、心經,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秋季燥邪為患,肺陰不足,適當吃一些百合,可以有效防治秋燥,是老幼鹹宜的葯食佳品。

白蘿蔔粥

白蘿蔔能促進膽汁分泌,幫助消化脂肪,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排出體內廢物,因具有益胃、順氣、消食的功效,非常適合消化不良、積食的人群食用。


南瓜粥

秋冬季節是吃南瓜的黃金時節,南瓜富含碳水化合物、果膠以及豐富的維生素和鈣、磷等成分,可以起到保護腸道、促進消化、促進潰瘍癒合以及排毒的作用。

胡蘿蔔粥

除了白蘿蔔,胡蘿蔔也是秋季常吃的養生蔬菜。胡蘿蔔素含量在各類蔬菜中名列前茅,而且在高溫烹飪下也能保持穩定,容易被人體吸收。中醫認為,胡蘿蔔生甘味平,具有下氣補中,健脾化滯,養肝明目,解麻疹、痘疹毒等功效。

菜花粥

中醫素來有「色白入肺」之說。秋天是呼吸道感染疾患多發季節,潔白的菜花無疑是一種適時的保健蔬菜。秋季多吃菜花,有助於增強抵抗力。


3秋分過後,情緒宜樂觀

秋分的到來說明已經真正進入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就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精神調養最關鍵的是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避素肅殺之氣,收斂神氣,適應秋天平容之氣。


體質調養選擇我國古代民間九九重陽登高觀景的習俗,登高望遠,使人心曠神怡。一切的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頓然消失,這是養生中的養的收法之一,也是調節精神的一劑良藥。

健康提醒:秋分過後,氣候漸涼,是胃病的多發和複發季節。祖國醫學認為,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預防不當,不注意飲食和起居,則會引發胃腸道疾病而出現反覆。所以患有慢性胃火的人,這時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添加衣服。


秋分養生關鍵:

1調節情緒,消除傷感

俗話說:「傷春悲秋。」秋天萬物凋零,是一個很容易讓人產生蕭索之意的季節。從而也容易導致出現情緒低落,甚至是傷感、憂鬱的狀態。此時要多與朋友聚會聊天,趁著秋高氣爽的氣象出去逛逛公園、遊覽山水,有助於不良情緒的發泄,避免悲意的產生。多笑、常笑、開口笑,還能保養肺氣。當然,如果自己無法調節情緒,還需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2充足睡眠,早睡早起

《黃帝內經》有說:「秋三月……早臥早起。」在秋天,睡眠上應該做到睡得早、起得早,即每晚最好在10:30上床,順應人體養陰藏神的需要,使第二天保持精力充沛,也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符合「秋冬養陰」的養生原則。中午有條件的最好睡一覺,無條件的也要在座椅上閉眼靜養15分鐘。

3適當運動,對抗疲乏

適當的運動是對抗疲乏的有力武器,散步、慢跑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是要根據自己日常的運動量來調整。如果平常運動較少的應該從輕量的運動開始,逐漸過渡到有氧運動,如果超出了自身的耐受能力,反而會增加疲勞感。

4常梳頭髮,頭腦清醒

頭部是穴位比較密集的地方,常梳頭髮,不僅有助於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同時也有疏通經絡、按摩穴位的作用。有空的時候可以試試五指梳。這在中醫推拿功法裡有一招叫做「拿五經」,即用五指分別點按頭部中間的督脈,兩旁的膀胱經、膽經,左右相加共5條經脈,每次梳頭就是在梳五經。每次大概3分鐘就能達到效果。

5補充水分,防止乾燥

「秋燥」也是秋天很容易出現的問題,人體也容易因為缺水而導致疲乏。因而,每天補充足夠(2升左右)的水分是十分必需的。也可以泡些西洋參茶,起到養陰提神的作用。另外也可以配合多吃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蜂蜜、百合、雪耳、沙參、玉竹等。同時也要盡量少吃蔥、薑、蒜、辣椒等辛味的食品和油炸、酒和乾燥的膨化食品等。

6飲食有節,多吃蔬果

在飲食上,無論過多、過少都會導致疲乏犯困。吃得過多會導致血液多集中在消化道,使大腦的血液供應不足。吃得少,腦部的營養供應更不足。所以飲食要做到有節製,三餐定時、不過飢過飽、少吃油膩,也能夠有效減輕疲乏。蔬菜和水果要多吃,它的代謝物能中和肌肉疲勞時產生的酸性物質,使人消除疲勞。綠色高纖維蔬菜更可以保證腦細胞獲得充足的氧氣,讓人精神抖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