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務正業”的跨界造車企業盤點 蘋果/格力/戴森領銜

近些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造車已經成為了一大“熱點”。不僅是傳統車企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許多原本幾乎與汽車產業完全無關的企業也進入到“造車”這個熱點行業。今天編輯就帶您聊聊那些“不務正業”要造車的企業,相信其中有些企業絕對讓你意想不到。

蘋果公司

隨著傳統燃油車逐漸淪為劣勢,新能源汽車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新能源車型在自動駕駛、智能汽車等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這也使得蘋果能夠更好的發揮其專長。當然除了技術方面的考量,蘋果“造車”的主要原因還是巨大的經濟利益。

蘋果公司現任CEO 蒂姆·庫克

2013年蘋果公司正式宣布推出“iOS in the Car”計劃,很快便成立了一家以CarPlay為名的空殼公司CarPlay Enterprises,其主要目的為了遞交CarPlay 的商標申請。2014年初蘋果將iOS in the Car正式更名為CarPlay,並宣布已和多家汽車廠商達成了合作。

同年,蘋果公司一個代號為“Project Titan”的項目逐漸浮出水面,但蘋果一直對其進行否認,隻承認自己將專注研發自動駕駛技術。近期,隨著原特斯拉的三號人物Doug Field,正式更新了自己在LinkedIn的身份資訊後,他的最新title顯示為蘋果SPG(Special Projects Group),這也使得蘋果“造成”再次成為焦點。

作為世界首屈一指的科技公司,蘋果公司的產品和技術一直在行業中處於領先位置,其極具創新性的公司理念也讓大家對於它的汽車產品最為期待。對於蘋果來說,其強大的技術儲備要想造車並不是難事,隻不過未來蘋果的汽車產品用何種形式“誕生”才是大家更為關注的。無論是自建工廠還是選擇iPhone的代工模式,都對蘋果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挑戰。

格力集團

格力跨界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此前格力從未踏足過手機領域,2015年格力曾發布手機品牌,到2017年格力手機已上市三款智能手機。但此次“跨界”對於格力來說卻難算成功,無論是品牌知名度還是銷量都與格力在電器行業中的老大地位十分不匹配。

與蘋果在遮遮掩掩“造車”不同的是,格力造車已經被證實,並且也有了實際進展。此前,格力CEO董明珠女士已經向珠海銀隆新能源公司注資,成為了其第二大股東。銀隆汽車也許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並不知名,但其所生產的新能源大客車已經行走在大街小巷了。

銀隆的首款乘用車產品此前已曝出申報圖,新車外觀硬朗霸氣,碩大的直瀑式進氣格柵與大燈融為一體。車側和車尾線條簡潔平直,規整的設計肌肉感十足。據悉,新車的車身尺寸為4771×1870×1828mm,軸距2790mm。動力方面,官方並沒有公布具體的動力資訊,新車將採用鈦酸鋰電池,最高時速120km,最大行駛裡程大於200km。

格力再次“跨界”相信大家並不是十分的看好,此前手機領域的“失敗”已經為其蒙上了一層陰影。雖然“董小姐”的種種言論有時確實讓人大跌眼鏡,但其作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絕不會貿然進軍自己毫無把握的領域,憑借著強大的格力帝國以及銀隆在電池領域的技術儲備,“格力造車”也許會成為一匹黑馬。

五糧液集團

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前身為由50年代初幾家古傳釀酒作坊聯合組建而成的“中國專賣公司四川省宜賓酒廠”,1959年正式命名為“宜賓五糧液酒廠”,1998年改製為“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

據說,五糧液集團其實很早就有進軍汽車行業的打算,隻不過一直沒有良好的契機。2018年初,五糧液集團收購了奇瑞旗下凱翼汽車的部分股份,自此五糧液正式踏足汽車行業。雖然收購了股份,但五糧液集團董事長李曙光在2017股東大會上明確表示,五糧液沒有造車的打算。事實上,五糧液集團旗下四川省宜賓普什集團有限公司僅持有凱翼汽車0.5%股權。

凱翼X5

作為中國最著名的酒廠之一,多年的發展使得五糧液集團在造酒方面累積了強有力的產業基礎,其集團業務板塊結構也變得多元化,尤其在機械加工方面有著很強的實力。雖然凱翼品牌整體實力較弱,但五糧液若是想將其發展到新的高度相信也不是難事,但五糧液官方表示自己並沒有造車計劃,收購股份只是純商業行為,未來我們只能期待五糧液集團對於汽車板塊能有全新規劃,我們也期待著這場”酒與車“的碰撞。

戴森

總部位於英國威爾特郡(Wiltshire)的戴森(Dyson)公司在2017年9月宣布正式投資 10 億英鎊生產純電動汽車,另外投入 10 億英鎊用於研發新型的固態鋰電池。按照戴森公司創始人 James Dyson 在內部郵件中的說法,目前已經有超過 400 人的團隊在推進電動汽車的研發工作,預計 2020 年正式亮相。此前外界有關戴森研發電動汽車的傳聞流傳已久,但 James Dyson 一度矢口否認。英國衛報稱,這個 400 多人的團隊從 2015 年就開始投入到電動汽車項目了。

詹姆士·戴森

受益於吹風機、無繩吸塵器、空氣淨化器等產品的多年研發經驗,戴森在電池、馬達及照明系統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和專利。2015 年 10 月,戴森用 9000 萬美元全資收購了固態電池製造商 Sakti3。這家公司曾在 2014 年成功研發出了能量密度高達 1143 瓦時/升的車用固態電池,號稱是當時最好的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的兩倍,但一直沒量產。

日前,Dyson戴森官方宣布其董事會已批準該公司將在新加坡建造其第一家汽車生產工廠,該工廠預計將於2020年完工。戴森目前已開啟三款車型的設計工作,戴森公司創始人James Dyson爵士表示該公司的首款車型將是一台高價格電動車,但新車並不會是跑車產品。據悉該車的產量不會高於1萬台。據悉,戴森公司目前同時還致力於開發固態電池技術,這種技術將大幅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比目前的液體電池能夠更快速地充電和儲存更多的能量。

相比其他跨界造車的公司,戴森公司在馬達技術和電池技術上有積累,這也成為了其造車的一大優勢,但作為一家從未涉及汽車領域的公司,戴森造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卡拉什尼科夫公司

米哈伊爾·季莫費耶維奇·卡拉什尼科夫

卡拉什尼科夫集團以著名槍械設計師-米哈伊爾·季莫費耶維奇·卡拉什尼科夫命名,作為鼎鼎大名的AK-47的設計者,卡拉什尼科夫在武器界有著泰山北斗的地位。近些年,卡拉什尼科夫集團除了研發各種威力強大的致命武器外,還涉獵了不少高科技領域,比如AI無人衝鋒槍、能夠黑掉無人機的槍和飛行摩托等。

而近日,這家來自俄羅斯的知名軍火商也開始涉足新能源汽車產業了,並在俄羅斯召開的一個武器展覽上推出一款名為CV-1的電動概念車。這款車採用了極為複古的外觀設計,是基於前蘇聯伊日牌旅行車而打造。

該車最大的特點就是前臉使用了六條LED燈帶作為前大燈,動力系統則有卡拉什尼科夫自行研發,並配備了容量為90kW·h的電池模組,該車的0-100km/h加速時間為6秒內,最大續航裡程可達350km。

作為世界知名武器供應商,卡拉什尼科夫造車有著天然優勢,因為在戰爭中汽車一直是十分重要的作戰工具。不過俄羅斯目前並沒有知名的汽車品牌,卡拉什尼科夫要想在汽車領域做出一番成就路線也是十分曲折的。

DHL

DHL是全球著名的郵遞和物流集團 Deutsche Post DHL旗下公司,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業務部門:DHL Express、DHL Global Forwarding, Freight 和 DHL Supply Chain。1969年,DHL開設了他們的第一條從舊金山到檀香山的快遞運輸航線,公司的名稱DHL由三位創始人姓氏的首字母組成(Dalsey, Hillblom and Lynn)。

2011年,全球知名的郵遞和物流集團DHL,在德國政府的支持下,開始研製專用電動車。2013年夏季,DHL正式生產專用電動車,並在2013年在德國波恩及周邊地區投入79輛電動車輛,進行包裹運送和郵寄和包裹運輸。2014年12月,DHL收購StreetScooter,後者是由德國技術大學亞琛研究所組建的一個初創公司,為城市運營開發更實惠的電動商用車。

2016年8月,DHL方面宣布,2017年將開始公開銷售電動專用車,並計劃不久即將開始大規模生產,目標是每年可達10,000輛專用電動車生產和銷售能力。DHL計劃向市政工程、公共事業等公司和部門銷售其電動車。DHL曾公開表示,到2050年,DHL所有與物流相關的車輛將實現零排放。

作為全球物流和郵政業的領軍者之一,DHL公司造車有著自己迫切的需求,因此其所研發生產的車型目前專注於物流領域。但這類用車在全球都有著很大的市場需求,未來DHL極有可能將其銷售給各物流企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