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初春艾灸,除濕驅寒是關鍵

初春是萬物復甦的時節,同時也是百病萌生的時節,所以春季做好養生保健工作特別重要。小編灸哥提醒大家,春季濕寒交加,容易引發各種「濕症」,因此初春時節除濕驅寒很關鍵!

中醫以為,「濕邪」是「六淫」之一。當人體正氣缺乏,抵抗力降低時,濕氣就簡單侵略而導致疾病的發作。因此在初春既要做好保暖,防止外界陰冷的影響和寒氣的侵略。也要重視祛濕健脾,將身體裡面的濕邪驅走,讓脾胃順暢作業起來。

今天灸哥來告訴大家如果通過艾灸療法祛除身體內的濕寒,主要對症以下五個穴位:大椎穴、中脘穴、神闕穴、關元穴和足三裡穴。下面讓我們了解一下每個穴位的位置和功效。

1大椎穴

大椎穴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大椎穴歸屬督脈,艾灸此穴有養生保健、延年益壽等作用。

2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當臍中上4寸)。即:從心口窩到肚臍眼四寸的地方(也就是心口窩到肚臍眼中央)。中脘穴屬於「任脈穴」,艾灸此穴有疏肝養胃、消食導滯、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且去眼袋、美容養顏、延緩衰老等作用。

3神闕穴

神闕穴即肚臍,又名臍中,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它位於命門穴平行對應的肚臍中。艾灸此穴有使真氣充盈、精神飽滿、體力充沛、腰肌強壯、面色紅潤、耳聰目明、輕身延年等作用。

4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腹部,身體前正中線,臍中下3寸。也就是從人體肚臍中間下三寸(四指併攏,從臍中起,以中指橫紋為標準,橫向的距離),腹部的正中線上。艾灸此穴有培腎固本、調節回陽的作用,治療陽痿、早泄、月以不調、崩漏、帶下、不孕等功效。

5足三裡穴

足三裡穴位於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脊一橫指(中指)處。坐位屈膝,取犢鼻穴,自犢鼻穴向下量4橫指(即3寸),按壓有酸脹感。足三裡穴歸屬足陽明胃經,艾灸此穴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等作用。

以上穴位,每天每個穴位艾灸一次,每次每穴20分鐘左右,每周休息一天。有見好轉後,可以減少為一周3至4次,每次每穴20分鐘左右。平時注意保暖並進行適量的運動。穴位的艾灸順序應自上而下,自內而外,如果有時間,最後可艾灸足部湧泉穴,避免上火。灸哥希望大家在這個春季橫掃體內濕寒,健健康康!

艾灸期間不應著風受涼,保持平和情緒。飯飽酒後不宜灸,大汗淋漓不宜灸,艾灸後毛孔舒張,故半小時內不宜洗澡,避免寒氣趁虛而入。艾灸一向是慢功出奇效,無論是養生保健,亦或防治疾病,都需堅持。如果沒有艾灸條件,可以每日按揉相應的穴位,也有一定的效果。中醫艾灸的博大精髓需要我們國人共同去挖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