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8年汽車召回規模驚人背後,誰應為此背鍋?

如果說,去年汽車產品召回數量之多,成為近年車市一個“奇特”現象。2019年伊始,圍繞多個豪華品牌的召回事件,再次將整車生產製造商在採購、生產、製造等流程中的缺陷推上風口浪尖。

無可否認,對於發達國家來說,汽車召回代表著一家企業負責任的態度,消費者們早已習以為常。然而,時至今天,在國內只要涉及汽車“召回”,除了釋放出一種“產品質量缺陷”的信號外,部分車企那種被動、拖拉的態度,也足以讓人們對汽車召回問題上存在異樣的解讀。

上汽通用居去年召回量品牌榜首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去年備案並公告的資料顯示,全年國內各主要汽車產品生產者實施缺陷汽車召回共計223次,涉及80家車企的270余款車型,車輛數量規模達12,555,529輛。

數據顯示,2018年單次召回數量超過50萬輛的有4次,不到2017年(13次)的四分之一。車輛召回數量上百萬的有3次,分別是上汽通用、一汽大眾和東風日產。其中,去年9月份上汽通用一次性宣布召回3326725輛,涉及別克、雪佛蘭、凱迪拉克三大品牌下的14個車型,使上汽通用2018年召回車輛數量最多的廠家排名榜中位居第一。召回數量排名前三位的車企,召回規模都是上百萬輛。當然,數字比較驚人的背後,也和這三個品牌銷量保有量較大有關。

以召回品牌歸類劃分,合資車型召回數量佔據八成。其次是自主品牌,召回達到12%。此外,進口品牌召回約佔比8%。在2018全年,自主品牌共實施了22次召回,召回車輛數量達到153.7萬輛。

2018年汽車召回數量最大的十個品牌及召回原因

“死亡氣囊”仍在持續背鍋 發動機問題居召回數量首位

其中,按照召回問題性質劃分,排名靠前的問題分別為“前懸架下控制臂襯套”、“安全氣囊”、“發動機熄火”以及“機油增多”等問題。“前懸架下控制臂襯套”這一問題,導致上汽通用成為召回數量最多的車企。具體來說,問題在於車輛配備的前懸掛下控制臂分體式襯套,在受到較大外力衝擊時可能發生變形或脫出,極端情況下可能導致車輛失控。

而在國內消費者中引起關注的,無疑是“機油門”事件,引發2018年上半年集體投訴頻發。由於“機油增多”問題,使東風本田的品牌形象急劇下降。“機油門事件”更讓存在類型問題的其它品牌也主動宣布召回相關車型。據統計,該問題共召回9次,召回總量超過142萬輛。

前幾年,在業界引發震蕩的高田氣囊事件,曾經成為全球範圍內召回規模最大的一次。而去年仍然有不少車企為此背鍋,因為他們使用的正是高田氣囊。比起2017年高田氣囊涉事車輛突破2000萬輛。2018年在召回榜單TOP10的車企中,由於該氣囊引起召回的品牌仍然有四個。事實上,進入2019年之後,1-2月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汽車召回品牌中,克萊斯勒召回部分2013-2016年款進口牧馬人21176輛,召回2014-2015年款進口克萊斯勒300C 5766輛;特斯拉擬在下月召回的14123輛進口Model S;豐田召回的少量老款進口花冠,也都是高田氣囊惹的禍。

不過,和2017年召回事件主要集中在“高田氣囊”上比較,2018年“發動機問題”導致的召回數量更多,涉事規模波及3565243輛車。

2019年1-2月主要汽車召回事件

新能源車召回比例達13.46%

28年首次迎來負增長,使整個車市處於風雨飄搖中。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車卻一枝獨秀,依舊保持高增長趨勢。不過,在召回問題上,伴隨著銷量的迅猛增長,同樣存在不和諧聲音,最突出的體現在召回比例高企。

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共召回新能源車輛13.57萬輛,佔到全年汽車召回總量的1%。如果對比同年新能源汽車100.8萬輛的銷量數據,新能源汽車召回比例則高達13.46%。其中,北汽新能源累計召回6.94萬輛,眾泰汽車召回3.13萬輛,比亞迪(騰勢)召回1.01萬輛,特斯拉召回8905輛,力帆汽車召回6431輛,江淮汽車召回4248輛,路虎(中國)召回3406輛,華晨寶馬召回2001輛。召回原因主要集中在車輛電池、製動助力真空泵以及專用變速器三個方面。去年在新能源車的召回中,北汽新能源11月份宣布召回2012年2月28日至2018年5月8日生產的部分EC、EV、EX、EU、EH、威旺EV系列純電動車,無疑是該領域規劃最大的一次召回事件。召回原因是製動助力真空泵存在缺陷,可能導致車輛行駛過程中製動助力不足,甚至失去助力。

和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召回的原因有些和其相同,比如轎車的安全氣囊、製動助力、發動機曲軸等問題。但去年新能源汽車召回的非共性原因主要來自電池、製動助力真空泵及新能源車專用變速器三個方面的問題。除了上面所說的北汽新能源大規模召回,主要是製動助力真空泵的故障所致;江淮汽車的召回,是由於電池熱失控,容易導致動力電池起火;力帆汽車的召回,是因為純電動汽車專用變速器存在的安全隱患。

當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裡程虛高成為普遍問題時,原車對於安全問題的考慮不足,更使人們對接受新能源車仍然投以懷疑眼光。

采寫、攝影 南都記者 梁羅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