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能讓你免災又不破財的配置,你值得擁有!

“路上慢點兒開啊~”

相信很多開車出行的朋友,臨行前家人往往都會囑托這麽一句,因為在我們心中,一直認為“十次事故九次快”,家人之所以這麽說也是希望我們能安全的出行。

其實真正擔心你安全的不僅有你的家人,還有汽車工程師們,除了設計更好看的外觀、更有質感的內飾、更寬敞的太空、更卓越的動力之外,車輛安全也是汽車研發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項目。

說到安全,大家想到的都是車輛是否“禁撞”,氣囊夠不夠多等指標,國內的C-NCAP以及國外的眾多安全測試也都是用碰撞成績來標定一款車的安全性如何。

其實,車輛安全可以分為被動安全與主動安全兩大類,通俗一點說,主動安全就是保護你出行不出事,而被動安全則是出事了也不怕事。不過說實話,誰也不想發生事故,不想“破財免災”,最好能將事故“扼殺在搖籃”中,所以防患於未然便是工程師們近些年所追求的目標。

目前在售車型絕大部分都配備了這套系統,它是通過電子控制單元(ECU)收集車輛上多組傳感器上的數據,來監測車輛的行駛狀態,然後通過對發動機及製動系統的乾預,保證車輛行駛時的縱向與橫向穩定性,讓車輛可以按照駕駛員的意圖行駛,避免發生轉向不足或轉向過度的情況。

作為汽車與地面唯一接觸的介質,汽車輪胎可以說是最直接關乎車輛安全的一個部件,一般的家用車以60km/h左右行駛時,輪胎每秒鐘就要轉動8周左右。如果因胎壓不正常且沒能及時發現,高速行駛時發生爆胎情況,後果不堪設想。

目前胎壓監測也分為直接式和間接式兩種。直接式就是在每一個車輪裡安裝傳感器,利用無線發射器將數據傳遞到行車電腦的接收器上;間接式的胎壓監測則是通過輪速傳感器監測不同車輪間的轉速差,來判定胎壓是否出現異常,因為當某個輪胎的胎壓降低時,車輪滾動半徑也會變小,進而導致其轉速比其他車輪快。

二者最直接的差別就是你能否直接在行車電腦中看到輪胎的胎壓值,有數值的便是採用了直接式胎壓監測,可以直觀看到每個輪胎的胎壓,安全性比間接式更高一些,同時因為要多安裝壓力傳感器,所以成本也要比間接式更高一些。

即便現在這麽多“照騙”,但“無圖無真相”依然被我奉為真理。開車時因為車身造型等原因,會有非常多的視野盲點。駐車雷達一直叫個不停,雖然能通過不同頻率的提示音來判斷距離,但總不如看到實時畫面來的實在。倒車影像只能照顧到盲點最大的車尾,車側及車頭處的盲點就無能為力了。即便你調整好後照鏡,在倒車時你也會發現有很多地方你都看不到。

隨著影像技術的發展,很多車型上都配備了360°全景影像這一配置,通過安裝在車頭、車尾、車側後照鏡上的攝影頭采集到的影像,再將這四個方向的影像進行拚接,就能在中控大屏上形成一個類似俯視圖的影像畫面,這便可以大大降低車輛的盲點,即便是一些低矮的障礙物也能被發現,降低了車輛停車時被剮蹭的風險。

並線輔助又叫盲點檢測,同樣因為車身設計的緣故,在行駛時,反光鏡能給我們提供的視覺範圍也會出現盲點,而駕駛員的頭部又不能總是扭來扭去的觀察後方,這樣也會影響駕駛安全,所以人們想到通過安裝在車尾處的雷達傳感器,當車輛行駛時,雷達檢測到本車後方出現其他車輛時,系統會自動點亮位於該方向車外後照鏡上的提示標誌。(也有部分車型的提升標誌在車內A柱附近)

在未來,汽車肯定會走向全自動駕駛,而在邁向自動駕駛時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其能不能在遇到危險時自動刹車。如車輛遇到突發危險情況時能自身主動產生製動效果讓車輛減速(有些具備這種功能的車輛甚至可以將車輛完全刹停),這樣即便是你誤操作也不會發生危險。

通過微米波測距雷達、視覺傳感器、人體識別器以及影片處理器等構成的整套系統,來實時監測前方路線的情況,並將數據資訊發送給控制模塊(ECU),同時控制模塊會分析這些數據,並判斷是否需要發出警報提示,以及製動模塊的是否需要介入。

除了可以控制車速外,控制車輛行駛方向也是汽車走向自動駕駛時所要面對的一大課題。隨著越來越多電氣化原件在汽車上的應用,電動助力轉向使得控制系統(ECU)可以通過控制轉向助力電機來控制車輛轉向,自動泊車便是最大應用之一。在日常行駛時,車道偏離警示系統可以通過視覺傳感器檢測車輛是否在車道內行駛,減少汽車因車道偏離而發生交通事故。

如果駕駛者因疏忽或精神不振,在未打轉向燈的情況下駛出車道,系統會發出警示信號、振動方向盤,有些車型甚至會對方向盤進行施力,將車輛拉回車道中。

其實買車時,在有限的預算內,很多人考慮的都是外觀、內飾、動力等方面,至於安全方面,更多的還是聽“口碑”,很少會有人去注意一款車究竟配備了那些安全配置。

而對於汽車安全工程師們來說,安全卻是最不容忽視的課題。除了發生事故時保障車內乘員安全的被動安全配置外,在主動安全配置上也算是操碎了心,不過這一切也都是想讓每一位車主都能平安。即便你已經是馳騁多年的老司機,這些能讓你免災又不破財的配置也很值得擁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