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9年前建起的中國第一所希望小學 現在怎麽樣了?

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 田傑雄)大別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縣,誕生過迄今為止希望工程最具標誌性的照片,那雙求知的大眼睛女孩曾震撼無數人;南溪,這個小鎮是全國希望工程的起點,1990年全國第一所希望工程小學在此落成,兩層樓的嶄新校舍替代了多年只有紙糊窗的茅草房。29年來,學校內超過1000名學生得到希望工程的捐助,約5500名少年由此步入中學的大門。六月上旬,新京報鄉村頻道記者來到安徽金寨縣南溪鎮探訪這所深處大別山腹地的小學,發現29年後它已變了模樣。

第一所希望小學如今有了心理谘詢師

未踏入校門,就看到遠處五層高的校舍上,有大大的三個金字“愛心樓”,這裡是全國第一所希望工程小學。時間回到29年前的初夏,5月19日,徐向前元帥親筆為小學題寫了校名——“金寨縣希望小學”,全國希望工程由此正式開啟。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那雙觸動萬千人心,渴望讀書的“大眼睛”女孩蘇明娟,並非來自金寨縣希望小學,但出生於金寨縣的她,卻用她單純的凝視讓希望工程走進更多人的視野。

金寨縣希望小學前身是南溪小學,該校在上世紀90年代初,佔地面積不到5000平方米,教職工不足10人。如今,新京報鄉村頻道記者再探希望小學,學校已經設置了兩個校區,總佔地面積約3.6萬平方米,有教學班40個、學生約2000人、教職工100餘人。

談及學校的發展,校長江淮說話時眼睛裡都帶著笑,他表示,作為鄉村小學,城裡學校有的電腦、多媒體設備等,金寨希望小學一個不落,一應俱全,學校的軟硬體設施在當地是一流水準。“我們的教學水準也是比較好的,去年金寨縣裡搞教育教學的考核,全縣中學和小學一起評比,我們還成為了全縣教育教學的先進部門,一共就10個。”

與印象之中的鄉村學校不同,在金寨縣希望小學還有豐富的課外活動,學校設置了美術、音樂、體育、科學探究等功能室,還開設了書法、繪畫、象棋、葫蘆絲、吉他等興趣小組,學校裡還實現了網絡的全覆蓋。

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展問題,尤其是學校中還存在不少留守兒童,學校為此特設了心理谘詢師,每天的任務是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幫助小朋友解開心結,同時每個班級的老師也擔任“愛心爸爸”或“愛心媽媽”的角色,給留守兒童提供家長式的陪伴,在教書的同時,不忘育人。

一間特殊的展示廳 一位老人的百次到訪

在學校二層會議室邊上,江淮特地帶著新京報記者參觀了一間特殊的展示廳。這間展示廳約有40平方米,只為一位老人的事跡進行陳列展示。江淮說,老先生叫周火生,過去的24年裡,老人來金寨希望小學走訪了整整100次,捐款捐物累計達48萬元,自己一直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隻捨得穿一二十塊錢的衣服,給孩子們捐資助學卻從來一掏就是幾百上千。

在金寨,但凡對希望工程有所了解的人都不會對“周火生”這個名字陌生。他不是金寨人,甚至不是安徽人,已至耄耋之年的周火生退休前是江蘇昆山的一名教師,自1993年在報紙上得知金寨縣希望小學的消息,便寄出了第一筆愛心款項。1995年,周火生通過火車、汽車、步行幾種方式最終輾轉來到金寨縣希望小學,第一次親手將助學款送到了孩子手裡。退休的這25年,因為一直掛念著革命老區裡的貧困學子,周火生的腳印遍布大別山。散盡自己的微薄積蓄,一年又一年節衣縮食,再加上辛苦義賣圖書,除了自己捐出了幾十萬款項,周火生還帶動愛心人士和企業向金寨縣希望工程捐款捐物超過1200萬元。老人如今的“頭銜”很多,他是昆山捐資助學第一人、也曾入選過“感動中國”人物,但更多人稱他是“希望駱駝”——從不疾馳去追名逐利,卻步伐堅定,綠洲是永恆的方向。

周火生的心血沒有白白浪費。除了讓孩子們接受到教育,也讓一部分孩子擁有了更廣闊的未來。展示室內的照片記錄著曾經受到周火生資助的學生張玉芳,如今已是安徽報社的一名記者;當年受助學生彭顯達,現在是一名勤懇的國家公務員;由周火生和企業共同資助的學生洪維禮,當年考取了中國科技大學,後留學到美國猶他大學碩博連讀。

江淮回憶,老先生上一次來學校還是去年的校慶日,當時的他微微佝僂著背,走路也需要有人攙扶,但眼見學生們的學習環境還不錯,周火生臉上掛著欣慰的笑容。“聽說老爺子近一段時間身體沒有原來硬朗了,我們都特別掛念他。”

與縣城小學幾乎沒差距 希望多間閱讀室

據江淮校長介紹,按照縣內年平均收入低於3000元為貧困家庭的標準,目前學校的貧困學生約有270人,佔學生總數的13%。優待方面除了國家對鄉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實施的“兩免一補”即免除雜費、課本費、補助生活費的大政策外,社會愛心人士也會對成績中等偏上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幫扶,“他們會更傾向於將愛心款直接送到學生手中,這期間也會和孩子們有一些交流,能夠關注到孩子的成長過程。”

江淮說,如今隨著政府對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多,社會捐助的比重不像從前那麽大了。而從硬體條件來看,學校幾乎和縣城的小學沒什麽差距,加之社會對學校的關注,老師在教育上也更加用心,學生受到了來自各界的關懷。江淮現在對學校唯一的期待和希望,就是能夠讓學生們擁有一間閱覽室。

江淮說起不久前去別的學校參觀,看到其他學校為學生們提供了圖書和閱覽的場地,自己羨慕得不得了,“我們還是少了一間能夠讓孩子們自由閱讀的房間。畢竟現在班級圖書角裡放的書都是老師們選擇的。如果能有這麽一間閱覽室,那麽選擇空間就會更廣闊,閱讀會更專注,學生們在對於閱讀的興趣和在閱讀中收獲的樂趣也許還會更高一些。”

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田傑雄

編輯 張牽 校對 危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