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疾病營養 | 胃腸腫瘤患者營養風險和營養支持與併發症關係

隨著社會的發展,飲食習慣的改變,引發的胃腸相關疾病患者數也在逐年上升。其中,胃癌是一種發病率和病死率都極高的一種惡性胃腸腫瘤,患病人數逐年增多,已經成為國際上主要防控的惡性腫瘤之一。胃腸腫瘤根據患者年齡、性別、區域的差異,也有很大不同。根據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路報導的胃癌臨床實踐指南,胃癌的治療主要還是依靠手術切除為主、化療為輔的方法進行疾病的控制_3]。但是因我國對胃癌相關性疾病的診斷水準有限,經常導致患者確診時就已經處於癌症晚期,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嚴重影響了胃癌的治癒率。

胃癌晚期的治療難度很大,需要較高的醫療條件和技術水準,手術風險也隨之增大。儘管隨著醫療條件的改進,胃癌的治癒率有所提高,但是術後併發症仍然不可避免。如果不能解決術後併發症的問題,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恢復過程,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因此,胃腸腫瘤患者術後併發症的預防成為治療胃腸腫瘤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我國胃腸腫瘤患者術後的營養不良現象不斷發生,已成為目前急需解決的頭等問題。患者術後營養不良會損傷體質、降低免疫力,也是導致胃腸腫瘤患者術後併發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過分析胃腸腫瘤患者營養風險和相應營養支持狀況,以期為胃腸腫瘤患者的治療提供依據。

一、資料與方法

選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胃腸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採集病史並完善術前檢查,按照胃腸腫瘤臨床診斷標準進一步篩選試驗對象。研究最終選取320例患者進行試驗,其中男180例,女140例,年齡3O~5O歲,平均(42.28士6.17)歲,其中胃部腫瘤175例,結直腸腫瘤145例。所有受試者均自願簽訂同意書,參加本研究。

採用NRS2002營養風險篩選的方法,對患者進行營養情況分級。當NRS2002評分≥3分,說明患者存在營養風險;當總分<3分的時候,說明此時患者不存在營養風險,不需進行營養支持。

二、結果

2.1胃腸腫瘤患者不同TNM分期的營養風險評分分析

胃腸腫瘤不同TNM分期的營養風險篩查結果表明,不同時期營養風險發生率不同,分期越晚則發生率越高。營養風險發生率最高的是Ⅳ期,其次是ⅢC期,與I期和Ⅱ期的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胃腸腫瘤總的營養風險發生率為41.9,其中胃部腫瘤為50.3,結直腸腫瘤為31.7。見表1。

2.2營養風險、營養支持與胃腸腫瘤患者併發症的關係

研究結果表明,有營養風險患者併發症的發生率比沒有營養風險患者的發生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對於有營養風險的134例患者,使用了營養支持的患者比沒有使用營養支持的患者併發症的發生率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3。

三、討論

胃腸腫瘤患者在治療後期由於f肖化道出血等因素造成體內代謝紊亂,患者術前術後往往伴隨著營養的失衡,造成營養不良。如果患者不能及時得到充足的營養補充,機體將會消耗肌甘糖、脂肪等儲能來滿足身體的需要,導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同時,患者手術後各組織器官受到損傷,更加容易導致患者營養不良,使病情惡化。因此,胃腸腫瘤患者營養不良的發生率遠遠超過其他腫瘤患者,使得胃腸腫瘤患者的術後營養問題變得異常嚴峻。

本研究顯示,胃腸腫瘤患者營養風險發生率為41.9%,胃腫瘤和結直腸腫瘤在Ⅳ期營養風險最高,而分別在ⅡA期和I期內最低。存在營養風險患者併發症的發生率比沒有營養風險患者的發生率明顯增高。並且,有營養風險的患者在應用營養支持以後併發症發生率明顯低於未使用營養支持的患者。

本研究發現,胃腸腫瘤患者在圍術期非常需要充足的營養支持。當然,術後患者的營養支持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監督下進行,確保患者進行正確的營養補充,使患者在術後恢復過程中機體各部分處在一個動態的平衡。

綜上所述,本研究為胃腸道腫瘤患者術後的營養支持提供依據,證明了對伴隨有營養風險的胃腸道腫瘤患者在手術後進行營養支持還能夠緩解病痛,減少術後併發症的發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