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發掘陶瓷當代性:“新物志——中國當代陶瓷作品展”

文/界面廣東 實習生 陳丹鳳

4月9日,“新物志——中國當代陶瓷作品展”在廣東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邀請了方力鈞、馮峰、馮薇娜、季勝利、李超、李玉端、劉建華、柳溪、盧麃麃、陸斌、任寶山等多位來自不同行業、具有不同學識背景的陶瓷藝術家,力圖讓展覽在不同維度上呈現陶瓷藝術歷史與當代的雙重屬性。

時間:4月3日——5月5日 每天9:00--17:00(逢周一閉館)

地點:廣東省廣州市二沙島煙雨路38號廣東美術館8/9號廳

費用:免費

主辦方:廣東美術館

二十世紀90年代初,陶瓷因其獨有的視覺特徵和文化指向進入當代藝術家的視野。藝術家們在慢慢的摸索中,也逐漸開啟了以“當代性” 和 “問題意識” 為前提的陶瓷創作轉型。

馮峰 《裝飾牆紙》(局部)尺寸可變陶瓷、綜合材料2009-2019年

在整個發展輪廓中,我們雖然看到陶瓷在當代藝術語境下的豐沛活力,但也感受到了觀念先行對陶瓷本體語言的消解及審美體系的捐棄。許多當代藝術家重觀念輕媒介,無意於陶瓷技術本身,而這一趨向的極端發展也導致了材料語言的弱化、陶瓷邊界的模糊以及材料自律的缺失。

李玉端《風景2》瓷 2018年

基於此,本次展覽把目光聚焦在進入新世紀以來對材料和觀念皆具有深入理解和探討的這樣一批藝術家。他們在21世紀新的社會歷史與當代藝術的語境下,對觀念語言和材料邊界的關係問題有了進一步的思考,即能否在觀念表達的探索中兼顧本體語言的重要性,形成陶瓷材料物質性與觀念性的互滲與相長?

劉建華《2012年末》 瓷 2012年

藝術家們深入思考的結果是,陶瓷在對當代藝術的介入中不應該只是作為符號化、視覺化的物質載體,而是在物質性與觀念性這兩個層面逐漸顯現出新的關係構成方式。對材料“物質性” 的回歸不僅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陶瓷語言的自覺和邊界的重塑,彌補了上個世紀90年代初當代陶瓷發展初期的缺憾,陶瓷自身的當代性也被進一步發現和更加深刻地挖掘出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