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關於生死,藝術家崔岫聞曾這樣說

攝影 | 王坤

2018年8月1日,當代藝術家崔岫聞因病去世,享年51歲。

她是第一個在英國泰特美術館展出作品的華人藝術家,其Video代表作《洗手間》被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收藏,曾榮獲全球華人女性藝術家大獎等各獎項。

但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她都承受著病痛的糾纏。2017年春節,是讓她覺得終生難忘的日子,在即將手術之前,她如約實現了意大利的十日遊,那是她生命中給自己的第一個假期。今年2月,她在最後一篇病中隨筆裡,發出了感慨“人生除死無大事”。

在那一年多的恢復過程中,她得到了更多關於生命的深切感悟:活著,怎樣的活著?又是一個新的課題。她曾說:“將生命全然地交給生命本身,然後活著,才發現生活如此美好:能量、健康和美麗同在;意識的提升、智慧的開啟;調理、養生、喝茶;藝術創作、跨界合作、品牌代言什麽都沒耽誤,原來生命還可以這樣精彩的活著。

是的,她如此熱愛生命。生前,崔岫聞熱衷慈善公益,參與粉紅絲帶關注女性健康,給海地地震受災群眾送去關懷,參加阿拉善環保行動呼喚植被回歸,都表達了一個藝術家對於生命的體察和熱愛。

並且,她將這種熱愛延伸到了她的藝術創作當中。2016年,崔岫聞曾在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舉辦個展《光》,在這一場展覽裡,她集中表達了“身、心、靈、命”不同太空下的生命躍遷。

隨後,在 2016年6月23日《北京青年》周刊關於崔岫聞的專訪文章《崔岫聞 在博物館中跳格子,於是便有了光》中,除了記者的報導,還特別刊登了崔岫聞的一篇自述,闡述了自己創作該展的藝術理念。

她在這個世界上曾將思考的火苗點燃,就算如今到了另一個世界,那光亮也將永不熄滅。

今天,我們將這篇文章重新發出來,紀念她,懷念她,並祝福她在另一個世界裡依舊精彩。

攝影 | 王坤

崔岫聞自述

“覺悟即空性,也即是光”

藝術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生命也是藝術的一部分,當觀者介入作品時,整個作品才更加的完成,每個觀者都是 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毋庸置疑代表我們的身體,每個觀者在現場如何與作品形成互動,使觀者通過身體與作品互動進入到感知狀態。作品本身就如同我們的身體,碰觸它就如同在碰觸我們自己的身體。

,把身的部分方塊軟雕塑的物質實體抽掉,只剩下一個框架存在,如同我們心的感受,抓不到、摸不著,但卻能體會,就是心的部分,太湖石與框架的關係,傳統的、現代的,中國的、西方的、過去的、未來的,視覺關係的呈現,觸發心裡層面的思考。

,扭轉的太空,精神太空,即穿越時空的光的通道,穿過即感受和觸發,精神層面打開新的可能性思維的界域擴展。

,能量的太空,也是生命終將去的地方,要麽地獄,要麽天堂......

展覽中唯一的一幅繪畫,對面的立體裝置,做了繪畫畫面的對鏡關係,顏色對應畫面由深及淺,再極致的完整的白光同時出現。解構對面的繪畫,一切終將以無的方式存在。兩側黑屋的影片,與繪畫相同顏色的色塊,投射在地面,當你的腳踩上去時,它就消失了......擁有的即刻也即是無的即刻......

當我們面對死亡時,我們的生命到底能夠擁有什麽 ?

繪畫作品是整個展覽的源,我們研究了人類繪畫歷史,中國有史料記載的第一幅繪畫是顧愷之的《洛神賦》,那時的繪畫顏料是礦物質顏料,且不過 10 多種顏色。結合《洛神賦》的顏色及當時那些礦物質顏料的顏色,我們選了幾種自己喜歡的顏色,又加入了自己的感覺,形成了畫面中的幾個顏色色塊,同時讓物質、抽象形態延伸到身、心、 靈、命四部分的作品中。

礦物質是構成地球的一種成分,地球是宇宙的一部分,來自宇宙的遠古能量賦予了這幾種礦物質可以當做顏料來使用,這是前人的智慧,更是自然的恩典,就如同我們的生命,從哪裡來 ?到哪裡去 ?

人類永恆的命題。

光,各種宗教中有不同的解釋,佛教中相當於“覺悟即空性,也即是光”。當無形的能量以光的方式呈現時,生命便有了方向。

攝影 | 王坤

藝術家崔岫聞與自己的作品《身》用身體接觸

攝影 | 王坤

藝術家崔岫聞在和作品《心》互動

攝影 | 王坤

藝術家崔岫聞作品《命》

來自記者的報導

在博物館中跳格子,於是便有了光

文 | 張娜

藝術家崔岫聞在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的展覽“光”,以雕塑、影片、動畫、繪畫組成了身、心、靈、命四個不同的太空,光代表著生命的方向和最終目標。崔岫聞的房間,就是小女孩在跳格子,蘊含著生命故事以及成長經驗。

崔岫聞說,她之前做過一個夢,夢見一個女孩在跳格子。

當她到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場地考察後,再次與策展人 Miguel Angel 坐下來深化思考方案,隨手勾畫出記憶中的路線和平面圖時,突然自己也驚到了。

可使用面積的結構如同小時候我們單腿跳的跳房子的格子形狀,也就是夢中的那個格子,而她在夢裡就想把這個格子做成公共的藝術裝置作品,一切似乎都是那麽偶然,卻又是偶然中的必然......

她的思路沿著單腿跳格子的路徑循序漸進地展開了,它似乎映射了從一個初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上,到一個小女孩的成長路徑,每一跳都似慢動作展現在眼前,每一跳和下一跳之間都蘊含了太多的生命故事和生命成長的經驗。

攝影 | 王坤

崔岫聞的敘事性是太空關係的敘事,不同太空生命的躍遷,比如身、心、靈、命這四個太空是一個通道,她把身、心、靈、 命這四個太空通道的敘事性給了觀眾。也就是說如何去融入這些太空,怎樣不斷地自我超越——從意識形態到心理形態, 再到精神太空,直至無形世界。

但是在視覺呈現上是去敘事性的,展廳中的每一個作品被抽離出時都是獨立存在的,而在展覽中它們是相互依存的,但它們又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它們和整個個展廳是互動的關係,和觀眾的關係是互動的,觀眾是作品的一部分,甚至蔓延到了這裡的建築,這個博物館。

與博物館的建築和外面這世界的關係,都在藝術家創作的考慮之內。這都是一個生命的過程,藝術是生命的一部分,我們都是藝術的一部分。

策展人 Miguel Angel 說,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很榮幸展示崔岫聞女士的作品,她是吉利安·賽克勒女爵士國際藝術家展覽項目 2016 年遴選的藝術家。

崔岫聞女士,國際公認當代獨立女性藝術家,她在影片,攝影和抽象繪畫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此次在這裡舉辦的 題目為《光》的展覽,展示了一套由雕塑、影片、動畫、繪畫組成的多媒介藝術作品,代表身、心、靈、命四個不同太空。

“光”代表的是生命的方向和最終目標。吉莉安·賽克勒女爵士國際藝術家展覽項目旨在把國際上有才華的藝術家引薦給北大的賽克勒博物館。為了在作品與觀眾之間創造一個開放的對話太空,此展覽項目的藝術作品必須具有文化價值。

攝影 | 王坤

攝影 | 王坤

攝影 | 王坤

編輯 | 趙建琳

攝影 | 王坤

圖片編輯 劉藝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