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督促抗癌藥加快降價 讓群眾用得起好葯

慈善公益報(本報記者 艾 捷)為了為讓群眾早用上、用得起好葯,解決好重點民生問題,6月20日,李克強總理在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要求,有序加快境外已上市新葯在境內上市審批。對治療罕見病的藥品和防治嚴重危及生命疾病的部分藥品簡化上市要求,可提交境外取得的全部研究資料等直接申報上市,監管部門分別在3個月、6個月內審結。將進口化學藥品上市前註冊檢驗改為上市後監督抽樣,不作為進口驗放條件。

另外,會議還要求,督促推動抗癌藥加快降價,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各省(區、市)對醫保目錄內的抗癌藥要開展專項招標採購。對醫保目錄外的獨家抗癌藥要抓緊推進醫保準入談判。開展國家藥品集中採購試點,實現葯價明顯降低。加強全國短缺藥品供應保障監測預警,建立短缺藥品及原料葯停產備案制度,加大儲備力度,確保患者用藥不斷供。

近期,國家癌症中心發布了2018年全國最新癌症報告。這份匯總了全國347家癌症登記點的報告提示:在中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達429萬,每1分鐘約7人確診為患癌。大約22%的新增癌症病例和27%的癌症死亡發生在中國。

中國是癌症大國,是個抗癌藥品的消費大國, 目前在我國腫瘤葯市場中,具有較好療效的藥品大多被進口葯企壟斷。要想真正從根本上降低葯價,關鍵在於提升國內葯企的創新能力。

今年5月1日起,我國已實行抗癌藥品零關稅。這意味著,從此中國市場進口抗癌藥品的費用可以較大幅度下降,可以避免「海淘途徑」導致的藥品品質問題和法律問題。而「進口抗癌藥品」的零關稅,只是降低抗癌醫療費的起點,只是其中一個重要環節。推進抗癌事業,降低中國抗癌醫療費支出,尚任重道遠。

除了降低藥品稅負外,將更多的救命葯或基本藥物納入醫保,讓患者分享基本藥物帶來的福利,是更加暖民心、惠民生的舉措。

據《慈善公益報》記者了解,去年7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已公布了36種藥品進入醫保目錄後的價格談判結果。經談判進入醫保的「救命葯」中,大多是患者熱盼的靶向葯,比如,用於治療乳腺癌的進口注射葯赫賽汀,此前僅一支的零售價格就高達2萬多元,患者年均藥品費用23萬餘元;而進入醫保後,每支的支付標準降至7600元。

讓更多的抗癌「救命葯」進入醫保目錄,是保障百姓用藥的關鍵所在。相關專家表示,希望有更多創新葯通過支付能力綜合評估和臨床療效評估儘快進入醫保,提供給醫患雙方使用。

此前的國務院會議上也曾強調,要抓緊研究將進口創新葯特別是急需的抗癌藥及時納入醫保報銷目錄。國家衛健委相關負責人當時透露,藥品監管、衛生健康等多部門將頒布配套綜合措施,規範集中採購環節、加快入醫保目錄談判等,全鏈條理順臨床急需藥品生產流通使用秩序。

專家表示,從長遠來看,真正降低老百姓醫療費用,需要做強國產葯,可以從發展仿製葯開始,鼓勵國內企業仿製葯與國際標準「對標」,以實現進口原研葯的國產替代,降低國民醫藥費用。今年年初,原國家食葯監總局發布了首批17個通過仿製葯一致性評價品種規格目錄。這為中國仿製葯達到國際主流藥品市場的藥品品質奠定了制度基礎和標準,對滿足公眾用藥的可及性、降低醫療費用具有重大意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