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袁利群素食美食米其林——立冬養身

立冬是十月的大節,漢魏時期,這天天子要親率群臣迎接冬氣,對為國捐軀的烈士及其家小進行表彰與撫恤,請死者保護生靈,鼓勵民眾抵禦外敵或惡寇的掠奪與侵襲。

在漢族民間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以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以盡為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農民自己亦獲得飲酒與休息的酬勞。

我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每候5天):「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一候水始冰

一候水始冰:此時中國北部氣象已經較為寒冷,水澤開始結上一層薄薄的冰。

二候地始凍

土壤中的水分因天冷而凝凍,土壤隨之變硬。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雉是野雞,蜃是大蛤。有人解釋說,在冬天時節,野雞蟄伏,而蜃類會大量繁殖,故古人以為其是野雞變成的。

對於整個冬天的氣候冷暖,老人們還有這樣的一個說法:如果立冬當日是晴天,那麼一整個冬天都會寒冷;相反,如果立冬當日是陰雨天,那麼則會是暖冬。

那麼立冬之後,我們應該做些什麼來增強低溫下的抗病能力,讓身體更健康呢?

傳統中醫認為,冬天是收藏的季節,立冬之後應注意養陽、藏陽,補腎藏精,從而為來年的身體健康埋下根基。

飲食:多白 少鹹

1、多吃「白色」食物

從中醫五行五色養生的角度來看,立冬之後多攝入「白色」食物,潤肺燥的功效能更為顯著。

白菜

俗話說「百菜不如白菜」。白菜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纖維,營養豐富,冬天食用有助於補充水分、提升人體免疫力。

白蘿蔔

常言道「冬吃蘿蔔賽人蔘」。白蘿蔔中含有一定的芥辣素,有消炎清熱的作用。此外,白蘿蔔中含有的木質素和多種酶,有一定的降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的作用。

荸薺

荸薺性味甘寒,具有清熱生津、利濕化痰的功效,對於冬季的感冒發熱、咳嗽多痰等病症十分有用。同時,現代醫學證實荸薺中含有的成分還有抑菌的作用,可預防癌症、降低血壓。

山藥

《本草綱目》記載山藥能「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癱涎、潤毛皮」。山藥對肺、腎、脾、胃等器官的補養效果非常好,冬天吃它,還能潤澤皮膚,避免皮膚乾燥。

2、少吃鹹多吃苦

芹菜、萵苣、生菜、苦菊等這些苦味的食物中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素,有助於抗菌消炎、提神醒腦、消除疲勞。

起居:早睡 晚起

在生活起居方面,最好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地睡個懶覺,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積蓄,對於中老年人來說也是可以的。

此外,立冬後在鍛煉時要盡量避免高強度運動。運動時間不宜過早或過晚,上午9至10點以後或下午4至5點時最佳。大風降溫天避免外出活動。

在寒冷的冬天,人們極易外感風寒,引起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想要有效防治感冒,應該怎麼做呢?

1、一碗神仙粥

用一把糯米煮成湯,放入七根蔥白、七片薑,熬熟後加半杯醋。此方可有效防治感冒。

2、用涼水洗臉

適當地用涼水洗臉,對肺和呼吸道也是個適應的過程,能讓肺更好地抵禦寒冷。

但如果已經著涼、受了風寒的人,就不建議再用冷水洗臉了。

3、熱敷太陽穴

感冒初起時,可用熱毛巾敷在太陽穴3至5分鐘,毛巾涼了就另換一塊,每日數次,可減輕癥狀,加速痊癒。

4、用淡鹽水漱口

每日早晚、餐後,用淡鹽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病菌,預防風寒。

4.艾灸能扶陽養陽,最適合於養生保命。常用的艾灸穴位:

足三裡,能健脾胃,補中氣,通經絡,和氣血;

神闕,可溫通元陽,健旺中焦;

氣海,能補腎氣,暖脾陽,強壯先後天之本。

冬養腎

「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冬天我們該如何養腎呢?

1、經常叩齒,有益腎、強腎之功;

2、腎之經脈起於足部,足心湧泉穴為其主穴,冬夜睡前最好用熱水泡腳,並按揉腳心(湧泉穴部位);

3、冬天宜進行「日光浴」,以助腎陽氣;

4、注意身體保暖,以護腎陽。

5、合理進補,填補腎精。

一年四季都可艾灸,每次選一兩個穴施灸,久久堅持,有祛病、養生、延年之功。

進入冬天之後,大家要記得多曬曬太陽,既有利於補充維生素D、預防骨質疏鬆,又有助於舒緩心中抑鬱情緒,保持情志恬淡,利於神氣內收、藏養。

常用的足部保暖的方法有:

1、鞋襪合腳,乾燥保暖;

2、平時多活動腳,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3、每晚睡前用溫水泡腳,以消除疲勞、禦寒防凍、促進睡眠,水溫以40℃左右為宜。

必須經常保持腳的清潔乾燥,襪子勤洗勤換,每天堅持用溫熱水洗腳,同時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每天堅持步行半小時以上,活動雙腳。此外,選一雙舒適、暖和輕便、吸濕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