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葯膳的起源史

一、葯膳學發展簡史:

中國葯膳學隨著祖國醫學的發展而發展,它在中醫藥學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古代沒有「中國葯膳學」之稱,但食療在歷代本草專著中,有許多專篇專論。從而這些葯膳論述,對奠定中國葯膳學的基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葯膳實拍圖一

中國葯膳學的發展,具有悠久歷史,醫藥起源於人類社會產生的時期,在原始社會初期,已有一些醫藥保健和治療的方法。那時,人們的勞動工具是一些石頭、木棒,對自然的依賴性很大,只好集體向自然作艱苦的鬥爭,共同覓取食物和抵禦外來侵襲。

葯膳實拍圖二

人們為了防禦外界的惡劣自然環境和野獸的侵襲,便在扮上居住,即「構木為巢,以避群害」。而後人們住進山洞,利用獸皮、樹葉製作成簡易衣服禦寒,這是人們保健和衛生工作的開始。自燧人氏鑽木取火以後,食物可以火燒或煮食,後來又出現了畜牧和農業,從而人們的衛生保健,營養有進一步發展。

葯膳實拍圖三

二、葯膳的起源(卷一):

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定居下來,發展了農牧業,這個時期人類發明了陶器,因陶器可以煎熬藥物和烹蒸食物,從而給人們提供了良好條件,穀物發酵成酒也是這個時期發明的,人們在發酵的水果中發現了酒的製作,後來人們認識到,酒「善走竄」,「通血脈」,「引葯勢」,藥物與酒緒合既能治療疾病,又可供人飲服,這樣出現了葯膳飲料的藥酒,從而推動了醫藥和葯膳的發展。

葯膳實拍圖四

從商代遺址出土的青銅器中,有很多是盛酒的酒器。甲骨文書載了禾、麥、黍、稷、稻等農作物,這都說明由於農業的發展,用穀物釀酒也隨之得到發展。《素問·湯液醪醴論》說:「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堅。」這就是古人製酒的方法。而這種酒的作用是:「邪氣時至,服之萬全。……當今之世,必齊毒藥攻其中,饞石針艾治其外也。」由此可見,酒在醫藥中的重要作用。傳說,商代宰相伊尹,曾著《湯液經》一書記錄了採取烹調方法,製藥療疾。晉代皇甫謐《甲乙經·序》說「伊尹…撰用本草,以為湯液。」「仲景論廣伊尹湯液為數十卷。」《呂氏春秋·本味篇》記載伊尹與商湯談論烹調技術:「調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鹹,先後多少,其齊甚微,皆有自起。」「陽樸之薑,招搖之桂。」這裡不僅闡述了葯膳烹調技術,同時指出了薑桂既是食物,又是藥物,不僅是調味品,而且是溫胃散寒的保健食品,張仲景的桂枝湯,就是一個典型的葯膳方劑,其中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等,就有四味是食物,只有芍藥一味為藥物。這一葯膳古方,可能是當時藥物與食物用於治療疾病而發展起來的葯膳方劑。

葯膳實拍圖五

戰國時期,由於自然科學、天文學、地理學、醫藥學、力學、光學有了很大發展。西周時期,我們祖先進一步測出黃道附近120個恆星的位置,得知這些恆星距北極的度數,用來觀測木、火、土、金、水五大行星的運行,發現了五大行星出、伏規律;同時也認識了自然界颳風、下雨和春、夏、秋、冬不同季節的自然規律,這些為祖國醫藥陰陽五行學說和葯膳四季五補學說奠定了基礎。

葯膳實拍圖六

三、葯膳的起源(卷二):

至周代,我國已進入奴隸製社會,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各行各業的分工已較細了。據《周禮·天官》記載,將醫生分為食醫、疾醫、瘍醫、獸醫等四種。食醫的任務,就是根據當時帝王的身體狀況,隨時調配膳食,以珍禽異獸,鮮果時蔬,與各種高級滋補藥材一起,烹飪製成色香味俱美的佳肴,供帝王食用。秦漢以後,隨著祖國醫藥學的發展,葯膳亦隨之發展起來了。我國最早的一部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記載了既是藥物,又是食物等許多品種,如薏苡仁、大棗、芝麻、葡萄、蜂蜜山藥、蓮米、核桃、桂圓、百合、菌類、橘柑等,並記錄了這些藥物有「輕身延年」的功效。《黃帝內經》這部古典醫著,不僅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重要醫學著作,而且也是我國古代的百科全書,內容包括有哲學天氣學、醫藥學、解剖、葯膳等,奠定了祖國醫學的理論基礎。這部書的有關章節是葯膳學的奠基石,一些葯膳方劑是其首創。例如,書中載有13方,內服方僅10首,屬於葯膳方劑就達6首之多。其中最典型的葯膳如烏鯴骨丸,用於治療血枯病。配方中有茜草、烏鯛、麻雀卵、鮑魚。將前三味共研為丸,鮑魚湯送下真可謂美味佳肴。

葯膳實拍圖七

繼《內經》之後,東漢名醫張仲景「勤求古訓,博採眾方」,著成《傷寒雜病論》一書。仲景在我國葯膳學的發展史上,是作出了一定貢獻的。他的《金匱要略》中「禽獸魚蟲禁忌並治」和「果實菜谷禁忌並治」兩個專篇,對「食禁」作了專門闡述,這對飲食衛生指出了明確方向。例如,他說:「凡肉及肝,落地不著塵土者,不可食之。」「肉中有朱點者,不可食之。」「果子落地,經宿、蟲蚊食之者,人大忌食之。」仲景首創的桂枝湯、百合雞子湯當歸生薑羊肉湯等葯膳方劑,用以治療人體多種疾病。在當歸生薑羊肉湯中,羊肉是血肉有情之品,功效並非草木能及,這說明張氏已經認識到葯借食力,食助葯威的道理。

葯膳實拍圖八

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葯膳又有了新的發展,著名煉丹家陶巨集景著《本草經集注》一書,不僅新藥品種有很多增加,而且將藥物按自然屬性分類為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以及有名未用藥等七大類。在食療方面,記載有蔥白、生薑、海藻、昆布、苦瓜、大豆、小豆、鮑魚等。這些對中國葯膳都有了新的發展,葛洪著《肘後方》一書,對葯膳也有所發展。例如,「洽風毒腳弱痹滿上氣方第二十一」中,葛洪對這種病的病因、發病、病症和以食為治的方葯,卻有明確見解,他說:「腳氣之病,先起嶺南,稍來江東,得之無漸,或微覺疼痹,或兩脛小滿,或行起忽弱,或小腹不仁,或時冷時熱,皆其候也。」「不即治,轉上入腹,便發氣,則殺人。」對腳氣病的治療方法,他提出:4取好玻一升,…以好酒三鬥漬之,三宿可飲,隨人多少,欲預防不必待時,便與酒煮玻服之…….」威,是大豆製成的。他還說,用牛乳、羊乳、鯽魚等治療腳氣病,經現代科學研究證明,上述食品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是治療腳氣病的最佳食物。此外,他還提出梨去核搗汁,合其他葯服用,治咳嗽;服炙鱉甲散後,喝蜂蜜水,可以下乳;赤小豆飯、鱧魚,治大腹水病等。在兩晉南北朝時期,對葯膳有貢獻的食療著作,還有《食經》,王叔和著的《養生論》等。可惜前者已經失傳。

葯膳實拍圖九

四、葯膳的起源(卷三):

葯膳發展到隋、唐時期,食療的發展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準。唐初,由蘇敬等編撰的《新修本草》一書,雖然不是食療專著,但是它確是我國第一部藥典。在《本草經集注》的基礎上收載藥物增至84種唐代孟詵撰輯的《食療本草》一書,是一部食療專著,原書已佚,僅有殘卷和佚文(散見於《證類本草》等書中)。據記載原書有書目138條,張鼎又增89條,合計27條。該書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大都具有實用價值,除收有許多單有療效的藥物和單方外,對某些藥物的禁忌也有不少切合實際的記載。這個時期的食療專著,還有昝殷的《食醫心鑒》,為營養學專著,此書已佚,但留載於《醫方類聚》一書中。陳士良著的《食性本草》十卷,也是葯膳專著的佼佼者。

葯膳實拍圖十

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著《千金要方》一書,內容非常豐富。其中有食治專篇,列在卷第二十六,本卷首為序論,然後分果實、萊蔬、穀米、鳥獸並附蟲魚共五部分。孫氏說:「夫為醫者,當須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葯。」並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血氣。而「藥性剛烈,猶若禦兵。」所以,「若是能用食平痾,適情遺疾者,可謂良工,長年餌老之奇法,極養生之本也。」孫氏列葯膳方劑17首,其中的茯苓酥、杏仁酥,就是抗老延齡的著名葯膳方劑。

葯膳實拍圖十一

唐代名醫王燾所撰著《外台秘要》,全書共40卷,分為1104門,收載醫方劑6000餘首。有關食療、食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例如,在治療咳嗽的方劑中,忌生蔥、生蒜或海藻、菘菜鹹物等;治療痔瘡時,忌魚肉、雞肉、酒等。該書的食療方劑很多,如治療氣嗽,用杏仁煎方;治療久咳,用久咳不瘥方和療咳踹唾血方等。另外,治療寒痢,用生薑汁和白蜜方等。此外,該書還記載了用穀皮煮粥法防治腳氣病的方法,這些至今仍是葯膳常用的方劑,從而唐代又把葯膳治病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葯膳實拍圖十二

五、葯膳的起源(卷四):

宋、遼、金、元時期,因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為醫書的刊印創造了條件。宋成立了「校正醫書局」、「惠民局」「和劑局」,後來合併為「太平惠民和劑局」,這些都為祖國醫學、中國葯膳學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葯膳對於人們的健康起到了較好的作用。宋代唐慎微著的《證類本草》,後又增寫成《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共30卷,載葯為1740餘種,所有藥物按玉石、草、木、人、獸、禽、蟲、魚、果、米穀、菜等。該書對葯膳的貢獻,是記述保存了以往古書中的有關食療的供文,主要有《食療本草》、《食性本草》、《食醫心鏡》、《孫貞人食忌》。例如,在竹條下,引《食療本草》文:「…主咳逆,消渴,痰飲,喉痹,鬼疰惡氣,殺小蟲,除煩熱…….」引《食醫心鏡》文:「理心煩悶,益氣力,止渴…竹筍主消渴,利水道,下氣,理風熱腳氣,取蒸煮食之……蒸煮炒任食」等。這些對於研究中國葯膳學都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葯膳實拍圖十三

王懷隱著的《太平聖惠方》一書,是宋代的醫方巨著。其中有28種病,就論述葯膳療法,如牛乳治消渴病;鮑魚粥、黑豆粥治水腫;杏仁粥治療咳嗽等。在這一時期內,出現了以葯膳治療老年病的專著,如陳直著的《奉親養老書》,就是現存的早期老年病學,全書載方劑231首,其中藥膳方劑達162首。陳氏說:「緣老人之性,皆厭於葯,而喜於食。」「凡老人之患,宜先以食治,食治未愈,然後命葯。」「貴不傷其臟腑也。」我國葯膳發展至此,從食療、食治發展到食補,已成為防治老年病和抗老益壽的專門學科。

葯膳實拍圖十四

宋代官修大型方書《聖濟總錄》,共200卷,載方劑2000餘首。該書有葯膳專論食治門。食治方中,有治療諸風、傷寒後諸病,虛勞、血、消渴、腹痛,婦人血氣、妊娠諸病,產後諸病,以及耳病、目病等29種病症,共葯膳方劑285首。在葯膳製法和劑型上,都有新的突破,不僅有葯粥、葯羹、葯索、葯餅,而且還有酒、散、飲、汁、煎、餅、面等的製作方法。該書對虛勞補益的薏苡餅方製法時說:「取薏苡仁,熱水淘,搗羅如做米粉法,以棗肉、乳汁拌和,作用如蒸餅大,依法蒸熟,隨性食之。」這些論述是近代研究我國葯膳的寶貴資料。

葯膳實拍圖十五

六、葯膳的起源(卷五):

元代宮廷禦醫忽思慧,他著的《飲膳正要》一書,是一部葯膳專著。書中介紹了葯膳菜肴94種;湯類35種,抗衰老葯膳方劑29首,各種肉、果、菜、香料的性味和功能。該書的主要價值還在於它闡述了許多關於飲食營養與健康的關係,如飲食衛生,養生避忌,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飲酒避忌,四時所宜,五味偏走等,這些論述在古典醫著中實為少見的。因此,它是我國一部很好的葯膳參考書。這個時期,還有海寧醫士吳瑞著的《日用本草》,婁居中著的《食治通說》,鄭樵所寫的《食鑒》等葯膳專著。李汛在《日用本草·序》說:「夫本草曰日用者,摘其切於飲食者耳。」該書共1卷,類列各種食物計540餘種,分為八門。婁居中在《食治通說》一書中說:「食治則身治,此上工醫未病之一術也。」這一時期的葯膳專著也是很多的,可惜有的已亡伕,實在是一大損失。

葯膳實拍圖十六

明清時期,我國開始孕育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出現了許多輕工業,如印刷、造紙、紡織等,從而促進了明清時期的醫藥發展,對葯膳的發展上也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李時珍著的《本草綱目》一書,總結了明代以前的藥物學成就是我國藥物學、植物學等的寶貴遺產。全書共52卷,載藥物達1892種。葯數比《證類本草》增加了374種,該書對中國葯膳學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它提供了水果、穀物、蔬菜達300多種,禽獸、介蟲達400條。該書還記錄了我國歷代食療的供文,其中有孟詵著的《食療本草》,陳士良著的《食性本草》吳瑞著的《日用本草》等書中收載了許多食療方劑,這些都是李時珍對葯膳的很大貢獻。

葯膳實拍圖十七

明代徐春甫編著的《古今醫統大全》一書,記載了葯謄的哀製方法;吳祿輯的《食品集》一書,也是一部食療專著,書中附錄部分記載了有飲食之宜忌,如五臟所補,五腑所傷,五腑所禁,五味所重,五穀以養五臟,以及食物禁忌,妊娠忌食等。清代沈李龍著的《食物本草會纂》一書,總結了前人的許多食療方劑,也是一部有參考價值的食療專著。在這個時期,還有盧和著的《食物本草》,汪穎著的《食物本草》,寧原著的《食鑒本草》,朱橚著的《救荒本草》,高濂著的《遵生八箋》,王孟英著的《隨息居飲食譜》,袁子才著的《隨園食譜》,葉盛繁輯的《古今治驗食物單方》,文晟輯《本草飲食譜》,費伯雄著的《食鑒本草》等。上述葯膳專書中,都記載了許多葯膳方劑、功效、應用和製作方法,它對促進我國葯膳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縱觀其發展,我國葯膳是中醫藥學的寶貴遺產之一,我們應該努力發掘,加以整理,使中國葯膳內容更加充實、完善和發展,更好地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類造福。

葯膳實拍圖十八

今天先寫到這,《中國葯膳的起源史》原創不容易啊,每一個字都是辛苦的付出,大家的真心點贊是小編不斷前進的動力,衷心感謝大家的支持,感謝你我他和她!經過一次次大量古今文獻參考和實際案例的結合辛勤地寫下了這麼一篇送給大家,希望能幫助到更多的人,祝大家身體健康,幸福美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