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蘇寧線下“買田置地”瞄準未來零售新模式

原題:互聯網勢力改變傳統零售產業

蘇寧線下“買田置地”瞄準未來零售新模式

法治周末記者 於偉力

在與騰訊、永輝談了一年半的時間後,家樂福中國突然決定“嫁”給蘇寧。不過,這場意料之外的“聯姻”,讓不少人為其擔憂,業界普遍認為,按照目前家樂福中國的現狀,對蘇寧而言可謂撈不到多少好處,反而當了一回“接盤俠”。

這樣的擔憂不無道理,據蘇寧公告顯示:2017年家樂福中國虧損高達10.99億元;去年營業收入約為299.58億元,同比下滑7.67%,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虧損為5.78億元;截至去年12月31日,家樂福中國的負債總額達137.88億元,資產總額為115.42億元。

面對家樂福中國連年虧損、資不抵債的態勢,蘇寧為何還要進行大手筆收購?

順應行業趨勢,快速發力補足短板

對於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的相關問題,蘇寧負責人回應法治周末記者稱,目前,公司與家樂福中國尚處於交割中,還未正式介入接手,相關問題以公司後續公開消息為準。

不過,在7月2日舉行的蘇寧半年度工作會議上,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對家樂福中國收購一事作出了首次公開表態。他表示,收購家樂福中國是蘇寧智慧零售布局的關鍵一步,此舉讓蘇寧的全品類行銷戰略,在快消類目上實現了重大突破,成功補足了蘇寧大快消的短板,將推動蘇寧真正實現全產品全場景運營。

由此可見,儘管家樂福中國目前陷入了經營窘境,但對蘇寧而言,家樂福中國的“資”還是很誘人。據一組公開資料統計:家樂福中國開設了210家大型綜合超市以及24家便利店,覆蓋22個省份及51個大中型城市,同時還擁有約3000萬會員。

這些資源並非一朝一夕得來的,而是憑借家樂福中國進入中國市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積累的。家樂福中國深耕中國市場24年,培養了專業的快消品運營經驗與供應鏈能力,這在張近東看來,無疑是非常寶貴的一筆財富。

“我們沒有盲目地捨棄線下,也沒有偏執於線上,而是堅持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堅持零售本源,順應時代趨勢,並成功打造了引領未來零售發展的商業模式。”張近東對法治周末記者表示,將家樂福中國現有資源與蘇寧全場景零售模式、立體物流配送網絡,以及強大的技術手段進行有機結合,將會更好地構築線上線下融合的超市消費場景。

資深互聯網觀察師丁道師與張近東的觀點不謀而合。他認為,目前,我國消費產業正在逐步實現線上線下協調發展、同步發展、無界發展,這是整個行業的共識與趨勢。蘇寧在線上產業佔據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後,必然會反攻線下產業,而蘇寧在與線下傳統零售百貨的競爭中,可以用相對較低的價格與成本,在線上獲得流量入口、用戶,落地互聯網用戶體驗的場景,這是蘇寧的核心目的。

而在此次蘇寧收購家樂福中國之前,各大互聯網巨頭便早已紛紛布局了線下渠道。2017年,阿里巴巴投入約28.8億美元,收購大潤發的母公司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此前其也曾參股聯華超市;去年,騰訊與沃爾瑪中國也結成了深度戰略合作。因此,在受訪專家看來,這一背景下,蘇寧迫於市場競爭的壓力,揮手大筆鈔票,匆忙把家樂福中國“娶”進門,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行業專家張健認為,互聯網巨頭們打造新零售模式,不斷在線下“買田置地”的行為,也是為了迎合消費者的消費習慣。

“85後、90後一代逐步成為消費的主力軍,這個群體對於體驗度的要求更高。導致傳統零售電商看得見摸不著的弊端凸顯,發展遇到瓶頸。”張健認為,新零售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徵是增強消費者體驗度,而線下實體店以場景進行布局的方式,可以讓消費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更能得到消費者的青睞。

與阿里、騰訊形成“三足鼎立”

在蘇寧半年度工作會議上,張近東還談到,近年來,零售業成為了過去10年內競爭最激烈的行業之一。在技術與資本的助推下,很多其他領域的企業向零售行業跨界滲透,各路企業交織在一起,掀起了高頻次、全方位的競爭與對標。

顯然,蘇寧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不但沒有掉離梯隊,反而憑借多年摸爬滾打的經驗,成功躋身行業前三。

蘇寧除了宣布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今年年初,蘇寧還完成對37家萬達百貨門市的全盤收購。行業內部一致表示,蘇寧完成兩起“大手筆”收購後,由阿里、蘇寧、騰訊組成的國內互聯網零售市場“三足鼎立”格局,已然成型。

此外,蘇寧在重磅收購的同時,也在進一步夯實基礎。據蘇寧財報顯示:去年下半年以來,蘇寧與大潤發等合作的超市門市已開482家;紅孩子母嬰店一季度末門市數,同比淨增103家至163家,且同店銷售增長15.7%;蘇寧小店則在一季度末,門市數淨增5075家至5098家。根據規劃,蘇寧小店門市將在年底完成1萬家的計劃。

蘇寧向多元化領域擴展的勢頭,如其在2009年開啟大規模互聯網轉型一樣。近幾年,蘇寧重新聚焦線下,開始在新零售領域不斷發力,一去一回,皆是順應時代的發展之舉。

對於蘇寧在新零售領域的未來發展前景,新零售專家雲陽子持積極樂觀態度,他告訴法治周末記者,蘇寧的優勢既有蘇寧電器、蘇寧小店等豐富的線下門市資源,也有憑借與阿里達成戰略合作,擁有的線上資源。“在整個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時代,蘇寧始終對新零售‘老二’的位置虎視眈眈。蘇寧要想突破,必須在專業人才機制、組織架構上下足功夫,來提高長期以來在經營能力方面的中等水準。”

丁道師則表示,在線上線下融合的這波浪潮中,蘇寧的優勢是其多年來在線下零售布局方面的能力與積累。但與此同時,與阿里、騰訊相比,蘇寧畢竟還是一家從傳統起家的企業,能否快速適應互聯網行業更新迭代的變化,還需要時間的考驗。“不過,從目前蘇寧易購在線上的增幅來看,其轉型的效果很樂觀。”

缺乏電商基因的國外零售巨頭不得不撤出中國市場

近年來,沃爾瑪、家樂福、樂購、麥德龍等國外零售業的巨頭們,一方面在不斷減少中國門市數量,一方面在廣泛與中國零售企開展合作,或商談賣掉中國業務。有業內人士表示,種種跡象表明,這些均是他們逐步退出中國市場的舉措。

這一趨勢在張健看來,是由於國外零售業巨頭們,普遍缺乏“電商基因”,導致他們在與中國零售業巨頭“新零售”的競爭中,逐漸敗下陣。他進一步分析,與中國國情不同,發達國家由於人力成本太高,製約了其物流配送的效率。

“國外的消費者養成了自己開車去購物的習慣,沃爾瑪、家樂福、樂購等國外零售業巨頭們,在客觀上並沒有發展自身電商業務的需求,導致他們不但沒有抓住中國電商發展帶來的紅利,反而被中國零售電商企業瓜分了很大的銷售額。電商基因的缺失,讓這些零售巨頭們,在新零售到來之際更是跟不上節奏,出售其在中國業務成為了必然的選擇。”張健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丁道師讚同上述觀點並補充道,近幾年,沃爾瑪、家樂福等傳統零售業企業的增長幅度基本終止,或僅佔個位數的市場份額,又或呈現負增長趨勢。這說明整個全球的傳統零售產業,都正在被互聯網勢力所改變,這是全球的趨勢。而在我國,由於互聯網電子商務企業發展過強,讓這種趨勢表現的尤為明顯。

此前曾有媒體報導,在華潤成功控股收購樂購中國後,相比之前的購物體驗與服務意識、產品類型與貨架形態體驗,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而商品價格卻呈上漲的趨勢。對此,不少消費者擔心,在國外零售企業紛紛逃離中國市場的情況下,他們的利益是否會受到損害。

丁道師則表示消費者不必擔心。在他看來,整個零售產業市場,仍呈現多元化百花齊放的態勢,同時市場的開放是可以容納多家巨頭一同競爭。

責編:高恆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