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摩拜,卒:摩拜的背影 美團的野心

摩拜的故事至此展開了新的篇章,從此,摩拜流淌的的將是美團的血液。王慧文將帶著美團進軍出行領域的決心披掛上陣,拓展生活服務的邊界。胡瑋煒也不會就此退場,在出行領域尋找機會,繼續著“讓自行車回歸城市”的初心。

文/郭盈池 億歐專欄作者

摩拜再見,再也不見......

1月23日上午,美團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慧文發布內部信,宣布摩拜已全面接入美團App,摩拜單車更名為美團單車,將成立美團LBS平台單車事業部,由他本人兼任事業部總經理。

王慧文的一紙內部公開信迅速在外部傳播,寫下了美團大刀闊斧整改單車業務的決心。也寫下了摩拜英雄遲暮的終章。

深思熟慮的初心

令人窒息的擴張

如果說要給這段故事找一個起點,不妨把視線推回到2014年11月的一次聊天。彼時剛開始著手造車的李斌和有著十年汽車行業經驗的記者胡瑋煒正在探索著未來出行的新形態。李斌的突然一句,“哎,你有沒有想過做共享單車呢?用手機掃碼開鎖的那種。”這樣一個創意瞬間擊中了胡瑋煒。

於是,拿著天使投資人李斌的啟動資金,胡瑋煒開始了拉團隊、打磨產品、與供應商反覆論證、思考驗證運營模式等一系列工作。用了一年的時間,摩拜做好了“讓自行車回歸城市”的準備。

2016年的春天,摩拜正式在上海投入運營。彼時,ofo在北京的校園裡推廣的風生水起,這讓摩拜看到了巨大的市場空白。2016年8月,摩拜決定殺入北京,於此,摩拜也與ofo小黃車展開了正面角逐。

在那個“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被奉為圭臬的時代,投資人怎麽會錯過共享單車這個風口?認準共享單車巨大的市場潛力後,資本市場與急需快速擴張搶佔市場的摩拜一拍即合,短短3個多月的時間,摩拜完成了四輪融資,總投資額近兩億美元,資本的快速加碼讓摩拜在北上廣深扎穩腳跟。

而共享單車的另一端,ofo小黃車也在快馬加鞭攻城略池。

“現在產能問題最大,需要投放車更多到市場上。未來還會在周邊擴廠、擴廠能。”2016年10月,摩拜的早期投資人熊貓資本李論,在回答媒體的提問時如是說。

資本的助推和ofo的步步緊逼,不允許摩拜有一絲一毫的懈怠,甚至沒有時間停下來思考。2017年3月,摩拜宣布進駐第27座城市。彼時,ofo正聯合芝麻信用推行650信用分及以上免押金活動,並迅速覆蓋了25座一、二線城市。敵我之間的“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從用戶量增長情況到單車投放數,從用戶補貼到城市擴張,雙方死咬著對方不放,紛紛拿出了一副吃定你的氣勢。

朱嘯虎曾經多次在公共場合表示,“共享單車將在90天之內結束戰爭”,但這場戰爭不僅沒像朱嘯虎期待得那樣走向結束,反而更加曠日持久,戰火也從國內蔓延至海外。ofo進軍海外三個月後,摩拜進駐海外第一座城市—新加坡。接下來的5個月裡,摩拜入駐了4個國家七個城市。

開疆拓土,拒絕合並

摩拜的版圖進一步擴張,巔峰之時,摩拜進駐了19個國家的100多座城市,擁有來自全世界的兩億用戶,日均騎行次數近3000萬。

但在快速的擴張下,胡瑋煒不但沒有感受到片刻的輕鬆,反而遇到了越來越大的阻力。她曾經公開承認摩拜的處境艱難,“其實你還是會面對很多其它被資本助推的公司,可能他們會更加瘋狂,我是自己心裡覺得我們還處於逆境之中。”而幾個月之後,面對吳曉波,胡瑋煒說得更直接了,“資本是助推你的,但最後你都得還回去。”

持續瘋狂的投資並沒有徹底的改變市場格局,投資者們摸了摸日漸消瘦的錢包,好似如夢方醒,真正意識到了“這麽打下去真不行”。2017年的冬天,資本市場表現出了明顯的態度轉變,開始從一個囂張跋扈的“管家”化身為“媒婆”,朱嘯虎甚至直言“合並才能盈利”,撮合起了ofo和摩拜的“婚事”,可無奈,最終還是“郎無情來妾也無意”。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合並的戲碼反覆上演,但最終均以雙方的矢口否認收場。這邊是胡瑋煒和王曉峰多次公開否認合並的可能性,那邊是倔強的戴威不願意出讓控制權。就這樣,合並變得遙遙無期,資本也不再瘋狂。

資本供血不足與日益增加的運營成本,加快了摩拜的內耗。快速擴張之下的隱患開始顯現出來,從組織到運營,當年那些“先往前走,以後再說”的問題就好像病毒一樣,開始在團隊內部滲透、蔓延,吞噬著當年的激情和榮光。

收購

英雄遲暮的終章

2018年4月3日,王曉峰在辦公室來回踱步,一根接一根地抽煙。那個曾經他認為的“跟Uber差不多偉大的生意”已經到了不破不立的至暗時刻,是否接受美團的收購攸關生死。

“坦率說如果公司獨立發展有著非常大的機會。”面對幾乎一邊倒讚成收購的態勢,王曉峰依然不願意接受被收購的命運,直到最後一刻,他還是投下了反對票。

整個收購談判過程在媒體的不斷披露中結束,“生死96小時”之後,摩拜股東會宣布通過美團收購方案,美團以27億美元作價收購摩拜,包括65%現金和35%美團股票。在之後的採訪過程中,擔任摩拜財務顧問的華興資本的創始人兼CEO包凡曾向媒體坦露,王曉峰雖然個人旗幟鮮明地支持摩拜獨立,最後還是選擇尊重大多數股東的選擇。

“從宣布正式運營到收購完成,不足兩年時間。時光飛逝,仿佛如昨。”這是王曉峰在摩拜的最後一條微博。美團收購摩拜25天后,王曉峰卸任摩拜ceo一職。

8個月後的2018年12月3日,胡瑋煒發布內部信宣布辭去摩拜CEO一職,並稱“沒有‘宮鬥’,沒有不和,也沒有任何組織的糾葛(讓媒體失望了)。”自此,那個員工口中的“胡阿姨”就這樣離開了她一手養大的孩子。

直到最後一刻,胡瑋煒還在向人們傳達著摩拜的精神,她在最後一封內部信中寫道,“我們之前一直強調mobike love,那麽mobike love到底是什麽呢?我想這不僅僅是因為love摩拜的酷,科技和創新,也不僅僅是愛摩拜給城市帶來的變化,而是要拚盡全力讓摩拜越來越好。”

不知當胡瑋煒回想起那個被李斌的創意擊中的瞬間,那些每天渾身乏力回到家中,第二天又要打滿雞血、開疆拓土的歲月,那些被逼到絕境、卻依然要笑對生活的時光,還能否說出當年那句“如果失敗,就當做公益了”。

縱使當年的激情與夢想如今煙消雲散,但不能忘卻的是,摩拜在高漲的歡呼聲和苛刻的質疑聲中走過了近四年的時光。四年裡,摩拜從攻城略地到舉步維艱到被完全美團化,市場也從追逐風口再次走入資本寒冬。

事實上,共享單車的市場並沒有人們想象中那樣廣闊,共享單車作為被資本市場推起來的產物,讓它在短期內形成巨大的體量又能實現盈利,這兩者注定是矛盾的。

摩拜的背影,美團的野心

實際上,“胡阿姨”的離開似乎就已經為摩拜畫上了一個句號。收購,原始團隊出局,摩拜也改變不了故事該有的結局......但這一次,摩拜單車徹底再見,像是一個有儀式感的告別。

雖然摩拜倒在了收購這條路上,但摩拜的歷史意義依然值得肯定,從物聯網到大數據再到探索智慧城市,技術驅動的摩拜不斷迭代產品,更新用戶體驗,確實給人們的短途出行提供了便利。只是故事行將結尾,摩拜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向美團低頭。

1月23日上午,美團發布內部信,摩拜單車將更名為美團單車,美團app將成為其唯一接口。

摩拜的故事至此展開了新的一頁,從此,摩拜流著的將是美團的新鮮血液。王慧文將帶著美團進軍出行領域的決心披掛上陣,拓展生活服務的邊界。可以預見的是,在不久的將來,美團會不斷整合現有資源,在出行領域開疆擴土。

接入美團APP,成立單車事業部,美團如何落好單車這枚“棋子”令人期待。胡瑋煒自然也不會就此退場。作為一個連續創業者,她曾這樣反思過去幾年在摩拜最焦慮的事情,“第一是產品追不上合適的時間,長期和短期的目標總是會打架;第二是團隊的成長,包括個人的成長;第三,當然也有如何去明確你的戰略,其中也包括融資。”相比熱鍋上的戴威,她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整理這一段美好而殘酷的旅程,思索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她也曾表示未來依然會在出行領域創業,繼續著“讓自行車回歸城市”的初心。

在這個擁抱變化的時代,下一班“通向春天的列車”不會讓人等太久。

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讚同或支持;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

RECOMM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