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亂髮脾氣、一言不合就哭鬧?家長要懂得保護孩子的「情緒腦」

作者:等風來

前幾天孩子養的小倉鼠死了,孩子傷心不已。

我和爸爸都很理解孩子的難過心情,所以看著孩子哭泣不已,想讓她能夠通過大哭一場發泄一下情緒,也許心裡會好受些。

可是沒想到孩子一哭就沒完沒了,半天也停不下來,後來爸爸實在受不了了,沖著孩子吵道:「別哭了,再哭小倉鼠也回不來了呀。」

可是孩子邊哭邊說:「我也不想哭,可是我的眼淚忍不住要流嘛,我覺得傷心嘛。」

其實,孩子此時無法停止哭泣,正是由於大腦裡的「情緒腦」不受控制造成的。

什麼是情緒腦?

情緒一詞我們都不陌生,家裡有孩子的哭了我們就會說「這孩子鬧情緒了」,孩子笑了我們會說「情緒好起來了」,那麼從「情緒腦」這個詞的字面意思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人的情緒是由「情緒腦」來控制的。

在《兒童情緒心理學》一書裡,作者把人類的大腦分為三層:

最裡面的一層是指控人類最基本的生理機能的本能腦,因為它和爬行動物的大腦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又被稱為爬行腦;中間一層負責人類各種情緒的產生,如悲傷、喜悅、恐懼等,被稱為情緒腦;最外面一層是我們的理智腦,抽象邏輯思維等高級思維都是由理智腦控制的。

開頭說到的孩子的小倉鼠死了,她的情緒腦就開始運行,讓孩子情不自禁地開始流淚。這種由內而外的反思記憶的方式,正是情緒腦的運行特徵之一。

換句話說,情緒腦的運行,會讓人投入所有的記憶,就像那些事情正在重演了一樣。當孩子情緒腦開始運行的時候,她就踏進了過去的某個時刻,重新體會當時的感覺,重新經歷那個事件,就像往事重演一樣。

情緒腦對人的影響有哪些?

從上面書中對情緒腦的解釋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人的喜怒哀樂都由情緒腦控制,可是,事實上不止人的情緒,包括人的學習、記憶、決策等重要內容,都由人的情緒腦所決定。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有科學家研究發現,如果我們能很好地保護好孩子的「情緒腦」,孩子就能夠很好地管理好自我情緒、擁有正面情緒的人。

通常智力水準都比較高,在情緒和理智發生衝突的時候,他們更能用理智控制衝動的情緒。

這樣說來情緒腦的原理就像是蝴蝶效應一樣,看似南美洲亞馬孫河邊熱帶雨林中的蝴蝶(情緒波動),跟美國(人的學習、記憶、決策等)沒有關係,可是實際上卻有可能間接地造成一系列的反應。

那麼,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保護好孩子的「情緒腦」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呢?

舉個例子: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遇到了一個很嚴厲的數學老師,每天上課都拿著一個竹子做的教鞭,全班同學沒有一個沒被打過。

有一次我忘記帶作業了,老師氣勢洶洶地走到我的面前,狠狠地用他的教鞭打了我十下,打完我的手就腫了。效果很明顯,老師用這樣簡單粗暴的方式「治癒」了我的「健忘症」,從那開始我再也沒忘記過帶作業。

可是問題來了,從那開始作業我是再也沒忘記過,然而一上這個老師的課,我的腦子就開始短路,那種害怕又反感的情緒充斥著我的內心,無論我怎麼努力,也無法喜歡上他的課,學習成績自然是一降再降。

甚至多年後上了大學,有一次我做夢竟然還夢到這個老師怒氣沖沖的樣子,瞬間驚醒。

後來我才知道,那是因為當時的體罰破壞了我的情緒腦

科學家曾經研究出這樣一個結果:在我們大腦底層有一個杏仁狀的結構體,我們稱之為杏仁體,它是我們大腦負責「情緒」的中心,對我們判斷恐懼信號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如果你在某種情況下受到了驚嚇,那麼再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杏仁體就會根據以往發生的情緒記憶,比理智腦更早發出信號,使得自己對接下來的「危險」本能地避開。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我在這個老師的課程上無法集中精力聽課這個現象了,因為我的杏仁體在我看到該老師時就給我發出訊號,讓我本能地選擇了自我保護,抵製關於這個老師的一切。

既然「情緒腦」對人的學習和生活有著如此大的影響,作為家長和老師,應該如何關愛和引導孩子的「情緒腦」,讓孩子學會有效地、合理地管理自己的情緒狀態呢?

如何保護好孩子的情緒腦?

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情緒衝動的時候,大人尚且如此,孩子就更不用說了,「情緒腦」控制著人的喜怒哀樂,左右著人的學習和生活,可是「情緒腦」同時又很脆弱,極易被破壞,那麼我們該如何做,才能有效地保護好孩子的「情緒腦」呢?

01允許孩子釋放情緒

現實中有的孩子要求不能得到滿足時就會大吵大鬧,在這中間,固然不能否認一部分孩子是為了達到目的而用的哭鬧手段,但還有一部分也確實是孩子宣洩情緒的一種方式。

面對孩子哭鬧時,很多家長就會用「嚴厲製止法」來逼孩子閉嘴,其實這樣的方式很容易損傷孩子的「情緒腦」。

腦科學家發現,情緒壓抑是一種非常消耗注意力等心理能源的過程。情緒壓抑能使人的大腦瞬間達到飽和狀態,然後再也沒有力氣和空間去做與學習有關的事。

所以我們作為家長要允許孩子適當發泄自己的情緒。當然,我這樣說並不是讓你允許孩子無理由哭鬧,而是要用更加理性和包容的態度對待孩子的情緒問題。

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家長第一時間要做的不是要求孩子壓抑自己的情緒,而是幫助孩子正確地表達情緒。

比如有的孩子不高興,媽媽可以問:「你生氣了嗎?因為剛剛那個玩具沒給你買是嗎?」用這樣的方式引導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感受,然後再有技巧性地幫助孩子調整情緒,這樣才能讓孩子懂得正確描述自己和他人的情感,為孩子的情感發育和情感認知奠定一定的基礎。

02做孩子的情緒疏導員

有的家長很重視家庭教育,從小就把孩子當大人一樣對待,跟孩子說話都用大人的口吻,這樣做的好處是孩子覺得自己得到了平等對待,更能理性地對待與家長之間的關係。

但不好的一點是,久而久之家長就認為孩子真的如大人一樣能夠理性地思考和面對問題。

事實上,6歲前的孩子並不能理性地對待自己的情緒問題,即便很多道理他聽得懂,但想要去內化也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這個階段的孩子還不知道如何排解自己的負面情緒,家長一定要懂得幫助孩子去辨識情緒並引導孩子進行情緒調節,千萬不要在孩子有情緒時不分青紅皂白就把孩子晾一邊。

這樣非但不能讓孩子「想通」,還很有可能使孩子的負面情緒越積越多,表達情緒的方式出現偏差,影響以後的情緒發展。

家長懂得做孩子的情緒疏導員,一方面可以讓孩子懂得如何排解負面情緒,另一方面也能讓孩子知道:無論自己怎麼樣,父母都一樣關心我。這種安全感也會大大促進孩子的情緒穩定。

03培養孩子應對挫折時的積極情感

記得之前看雞湯文時特別喜歡一句話,那就是「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乾嘛不開心地過這一天呢?」明白這個道理並實踐到生活中之後,才發現這句話真的是一句很有哲理的話。

然而孩子並不能夠明白這些,這就要求家長能夠在孩子面對困難和挫折時,利用自己的智慧培養孩子的積極情感。

當然,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面對問題時家長的積極心態或者消極心態直接影響著孩子。

比如面對一件困難的事,心態積極的家長第一時間做出的反應是「這件事雖然很有難度,但也並非不可完成,正好讓我藉此機會提升一下自己的弱項,對我來說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這個心態傳遞給孩子的概念就是:面對挫折時要迎難而上,困難未必都是壞事,不管結果如何至少能讓自己有一個成長的機會。

而同一件困難的事,消極心態的家長也許做出的反應是:「這件事太難了,生活對我太不公平了,我肯定做不了,為什麼這件事不落在別人身上而是落在我的身上呢?」

那麼此時家長傳遞給孩子的概念就是:我怎麼總是這麼倒霉?命運對我總是不公平的。在這樣思想狀態熏陶下成長的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只會怨天尤人,沉溺在自己的難過情緒裡無法自拔。

當然,除了這些以外,想要很好地保護和培養孩子的「情緒腦」,我們還需要盡量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長氛圍,和諧美滿的家庭關係是培養孩子積極情感的重要因素。

總之,當一個孩子在被愛的狀態下長大,他的「情緒腦」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才能在面對危險和困境時,有足夠安全的內在力量支撐,進而有力量面對挫折,轉危為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