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走進抑鬱症患者的世界:理解他、陪伴他!

當值編輯|陶 樂

抑鬱患者的精神世界是什麼樣的?

作為家人或朋友我們該如何靠近他,進而理解他們內心的痛苦,並陪他走過這一段艱難的路程?

以下是抑鬱症患者的一些癥狀和實用建議方法:

癥狀1:力不從心

力不從心感是抑鬱患者較為常見的癥狀,患者由於大腦被疾病所影響,難以通過自我疏導來調節情緒和調動人的積極性。

因此,即使患者此時仍然對部分外界事物存有興趣,也難以像普通人那樣去付諸實踐與行動,又往往因為無法做到而陷入心情低落的惡性循環。

就如我們經常強調的那樣,抑鬱症患者較差的精神狀態和調節能力,是由於疾病導致的,而非因為自身「精神脆弱」才患病。

對於這一點,最重要的就是,理解,並且在了解的基礎上,不去責備,這會增加患者的精神負擔。

反面例子:


太閑了想多了就這樣了,想開點就好了。

沒事,你努力點,就可以做到的。

正面例子:


對於你的遭遇我感到很難過,我可以幫你嗎,如果你覺得可以的話。

癥狀2:持續的心情低落

反面例子:


你又心情不好了? 哪有那麼多心情不好。我每天的事情比你多多了,我怎麼沒有。

正面例子:


你的困擾可以跟我說說嗎?我會聽的。

癥狀3:病恥感


患者會因自己患抑鬱症而覺得羞恥,從而自卑、並害怕他人知曉自己患病的事實。

這主要是因為不少患者仍然將自己精神脆弱視作生病的原因造成的,觀念的糾正需要一定的時間與努力,在此之前,我們需要陪伴與耐心。

而倘若一旦有人向您傾訴,說明這是對您極大的信任,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請求您幫助他/她的信號,請務必重視,並陪伴他們,保守隱私。

當然,隨著陪伴的深入,可以試著問患者「你同意我把這件事情向你我都信任的人講述嗎」,將更多的人拉進患者的康復治癒裡來。

但注意,一定要經過患者的同意後再做,否則會喪失信任。此外,倘若發現患者有自殺的徵兆,這時就並不適用於保密法則,而是需要儘快尋求專業幫助與支援。

反面例子:


丟人,你怎麼得了這種病。

這就強化了患者本來就存在的病恥感,造成二次傷害,使患者會進一步自卑自責自閉,較重的精神負擔與拒絕與外界溝通,加重患者的病情,並會使患者如有自殺念頭時,仍然傾向於放棄向外界求救。

正面例子:


這並不是你的錯,你不用自責。

癥狀4:缺乏動力

沒有動力是指患者做事困難、對外界事物難以提起興趣,一方面使得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一方面使得患者難以從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快樂,更重要的是,會影響患者服藥的積極性。

對於此,我們可以監督管理患者的日常生活起居。如患者起床困難,那麼就早上打電話或者親自去叫他/她起床;患者難以按時吃飯,就監督他/她按時吃飯。

另外,在服藥與治療上,患者在早期時藥效未完全發揮作用時,如有人監督與陪伴,效果是會更好的。

患者若經常忘記服藥,那麼就定好鬧鐘監督他們吃藥;患者若對複診、看病等有抵觸,那麼就陪伴他們去看病,還可以詢問醫生日常相處、勸說的辦法和注意事項,耐心解釋。但不可急躁,只能循序漸進。

反面例子:


不就是吃個飯,睡個覺,怎麼連這也做不好。

正面例子:


對於你無人陪伴的孤獨我感到很遺憾,沒關係,從現在開始,我會陪著你。

癥狀5:心理孤島感

反面例子:


忽視並冷漠對待抑鬱患者。

癥狀6:擁有一定的自知力,仍然是「正常人」

反面例子:


在與患者相處時,這也不敢做哪也不敢說,反而會讓患者覺得你在輕視輕慢他/她,可以換位思考下如果他人將你當做幼兒園兒童對待時自己的心態。

寫在最後


總結:


1、切實理解患者的痛苦是真實存在的,且是身不由己的;

2、明白他們日常生活會覺得力不從心,需要人伸出援手;

3、但他們仍然是智力正常的「普通人」,並不需要過分呵護與區別對待,需要的是耐心、尊重與真誠

實際上,並非是獨對抑鬱患者如此相處,生活中對任何難過、低落的人都可以這麼做,人性是共通的。

陌生人的惡意與善意都存在的,但人往往更容易記住他人的惡意,所以親朋好友的存在與陪伴就很重要。


· end ·

播放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