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驚恐黑天鵝:高淨值人群如何理財?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群諾亞財富(NYSE:NOAH)34億人民幣融資逾期的雷聲正在隆隆響徹雲霄,與以往網貸爆雷不同的是,購買諾亞財富產品的投資者可不是普通投資者,大都是高淨值人群。高淨值人群投資相對謹慎,但“投資有風險”的鐵律並不能被消除,這一次他們就踩了一個大雷。

當風險不斷湧現,高淨值人群該如何理財?

“我們觀察到,高淨值人群投資心態整體趨於謹慎,同時對財富的長期積累產生更高 的期望。他們普遍對各類資產的風險有了更客觀的認識,不再盲目追逐投資熱點,而更加理性成熟地進行資產多元 化配置。”招商銀行與貝恩聯合發布的《2019中國私人財富報告》指出,不成熟、不規範的財富管理機構被淘汰出局,而有成熟服務體系建構的頭部機構則獲得更大發展機會。

7月6日,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在“2019中國財富論壇”上表示,資管業務已經成為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仍具有廣闊空間。監管部門需要進一步提高對資管業務的重視程度,把資管行業發展和監管問題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誰將被淘汰出局?諾亞財富34億踩雷事件會是最後一聲雷嗎?

2018年以來,全球政治經濟局勢變化劇烈,國際金融形勢持續動蕩;同時,國內經濟進入結構性改革的關鍵轉型期。在內外因素疊加影響下,中國經濟環境面臨近年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高淨值人群更是經歷了市場洗禮和深刻教育。

2019年以來,金融機構風險事件不時驚險。除諾亞財富的34億逾期之外,招商銀行與錢端紛爭至今未明,14億資金逾期。

改革開放四十餘年,中國居民財富高速增長,尤其高淨值人群數量及財富規模增長更快於整體水準。隨著財富增長,財富管理業務從無到有,從單一走向多元,從小眾高端走向尋常百姓家。

《2019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總規模達190兆人民幣,2016-2018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7%;預計到2019年底,可投資資產總規模將首次突破200兆。2018年,可投資資產在1000萬人民幣以上的中國高淨值人群數量達到197萬人,2016-2018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2%;預計到2019年底,中國高淨值人群數量將達到約220萬人;2018年,中國高淨值人群人均持有可投資資產約3080萬人民幣,共持有可投資資產61兆人民幣;預計到2019年底,高淨值人群持有的可投資資產規模將達約70兆。

220萬高淨值人群共持有61兆人民幣可投資資產。這將為財富管理機構提供廣闊的生存空間。

相比之下,國內個人可投資資產總規模達190兆人民幣,亦即,除去高淨值人群持有的可投資資產,國內個人可投資資產為130兆。

上述可投資資產包括個人的金融資產和投資性房產。其中金融資產包括現金、存款、股票(指上市公司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債券、基金、保險、銀行理財產品、境外投資和其他境內投資(包括 信託、基金專戶、券商資管、私募股權基金、私募證券基金、黃金和互聯網金融產品等)等;不包括自住房產、通過私募投資以外方式持有的非上 市公司股權及耐用消費品等資產。

然而,市場正在快速迭代,越來越多的高淨值人群傾向於更換財富管理機構。中國私人財富管理市場在經歷了多年快速發展之後,已經走到了業務發展動能轉換的十字路口。 “根據我們最近對全球財富管理客戶的研究,在不同財富水準和不同年齡的人群中,三分之一的客戶在過去三年中,更換了財富管理機構或遷移了財富,另有三分之一的客戶在未來三年內有此計劃。”安永發布的《2019年全球財富管理報告》顯示,超高淨值和年輕客戶最傾向於更換財富管理機構。

該報告指出,39%的超高淨值(UHNW)客戶表示,他們計劃在未來三年內更換財富管理機構或遷移財富,相比之下,這一數據在一般高淨值(HNW)客戶中僅為27%,而處在大眾富裕階層(Mass affluent)的客戶有此計劃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一。這是意料之中的,因為超高淨值客戶最有可能在更多的財富管理服務機構中實現資產多元化。

“不同地區的財富遷移意願各不相同。”該報告稱,在亞太地區,特別是在中國,由於移動和線上化數字財富解決方案的發展,銀行在財富管理行業中的地位正在悄然改變。亞太客戶更換財富管理機構的意願增長了一倍,從過去三年的15%增至未來三年的34%。

因此,雖然服務於高淨值人群的財富管理機構整體將擁有藍海市場,但競爭勢必將會很激烈。“未來,在投資環境日趨複雜的背景下,只有腳踏實地,構建完善且專業的財富管理能力,真正理解和滿足高淨值人群綜合服務需求,應對市場化投資挑戰,才能方得始終。” 《2019中國私人財富報告》稱。

市場的競爭是一方面,來自監管的力量也將決定行業的走向。 據曹宇透露,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我國金融機構資產管理產品餘額近80兆元,規模超過金融機構總資產的1/4。他表示,根據市場預測,2021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規模將達到200多兆元,這就要求資管行業進一步適應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的變化,主動作為,豐富供給,滿足日益多樣化、差異化的投融資需求。監管部門需要進一步提高對資管業務的重視程度,把資管行業發展和監管問題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