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富人圖譜公布 北京富人密度最高

截至2018年底,中國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總額為147兆元人民幣,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6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高淨值人士數量達到167萬人,中國財富市場體量世界第二的地位進一步鞏固。民營企業家仍是中國高淨值客戶群體的絕對中堅力量;北京以每萬人78名高淨值人士,成為全國高淨值人士密度最高的地區。

4月8日,中國建設銀行攜手波士頓谘詢公司(BCG)發布的中國私人銀行市場發展報告指出,過去一年,雖然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內外部挑戰增多,但國內居民的私人金融財富仍實現了8%的正增長。預測未來五年,2023年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有望達到243兆元人民幣,年複合增長率恢復為約11%。

北京富人密度最高,遠超上海廣東

這份題為《中國私人銀行2019:守正創新 匠心致遠》的報告稱,受到2018年外部經濟環境、監管環境和資本市場表現的影響,2018年國內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增速僅為8%,較過去五年顯著放緩,尤其是股票、信託、私募類產品的增速都有較明顯下降。

在區域分布上,報告指出,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截至2018年底,已有10個省市邁過了高淨值人數5萬名的門檻。其中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五省市高淨值人數均超過了10萬人。北京以每萬人78名高淨值人士,成為全國高淨值人士密度最高的地區。而上海和廣東分列第二第三位,高淨值人士密度為每萬人60個和37個。

得益於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快速增長,湖南、貴州、安徽、廣西、四川、湖北等省份的高淨值人數增速較快,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民營企業家是絕對中堅力量

過去十年,受到經濟和房地產市場高速成長等因素的驅動,居民財富增速尤其顯著。面向未來,隨著經濟增速放緩,房地產市場走向穩定和金融市場的成熟,存量財富的保值增值更加受到關注。而從整個財富管理市場來看,對於存量財富和客戶深耕的重要性也將不斷提升。中國高淨值人群的主體是一代企業家,經營企業獲利一直是高淨值客戶財富的主要來源。在經歷了過去幾年國內股市牛熊變幻、房市起落之後,經營實業作為高淨值人士主要創富來源的地位反而愈發鞏固。面向未來,企業家仍將是中國高淨值客戶群體的中堅力量,新一代企業家在崛起,老一輩企業家對於資產結構的調整,尤其是金融資產的多元分散配置,都將給財富管理行業帶來巨大的機會。

半數高淨值人士超過50歲

建行和BCG的本次大規模私人銀行客戶調研顯示,“50”成為了一個高淨值客戶特徵分布比例的高頻詞,表明高淨值客戶需求在很多方面已越過“質變”的關鍵節點,機構需要更加正視市場已經產生的結構性變化。

理財目標方面,整體而言,高淨值人士的主要理財需求已經由追求財富快速增長轉向追求財富的穩健、保值和長期收益。50歲是高淨值人士理財目標轉變的分水嶺。2018年調研樣本中半數高淨值客戶已經邁過了50歲的門檻,這表明高淨值人群的主體已經進入了財富管理生命周期的新階段,其主要的理財需求開始聚焦財富的穩健保值以及有序傳承。

投資理念方面,高淨值人士投資心態日趨理性,對於風險和收益之間的辯證關係理解更加透徹。在本次調研中,選擇金融機構最看重的能力時,56%的客戶選擇了“金融機構的資產配置能力”。而在被問及需要金融機構提供哪類投資建議時,60%的客戶選擇了“大類資產的配置”,佔比最高。上述調研結果均表明資產配置的理念已經在客戶心中扎根,落地資產配置策略的長期客戶基礎已經初步具備。

半數“富人”在考慮財富傳承

產品服務需求方面,接近50%的客戶表示正在或即將進行財富傳承安排。本次調研樣本中已設立家族信託的客戶比例接近10%,另有超過30%的受訪者表示會在未來三年內積極考慮。而伴隨著財富傳承和綜合財富規劃需求的上升,客戶對於稅務、法律等專業服務的熱情空前高漲。在私行提供的專業服務中,認為法律谘詢是最重要的服務之一的受訪者比例從19%(2012年)躍升至40%(2018年),認為稅務規劃是最重要的服務之一的受訪者比例從17%(2012年)躍升至31%(2018年)。

機構選擇方面,高淨值人士對於專業機構和專業能力的信任加深,超過50%的客戶將其50%以上資產放在主辦金融機構;機構的整體品牌形象、專業性和中立性已成為私行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在本次調研中,被問及最看重私行客戶經理哪些方面的能力和素養時,有54%的客戶選擇了“客觀推薦產品”,比例遠遠超過“服務態度好、熱情”和“溝通能力強”等關係型選項。而在2012年,表示看重“客觀推薦產品”的客戶比例僅有27%。

私行業務邁入新時代

在當前的經濟和市場環境下,私人銀行業務作為高淨值客戶尤其是企業家客戶的綜合財富管家,在鞏固民營企業經營信心、助推經濟的轉型升級、引導私人財富向善等方面的社會價值將更加凸顯。在宏觀經濟、客戶需求和自身業務模式均面臨深刻變革的關鍵時間點,私人銀行機構服務好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客戶,既是責無旁貸的義務,也是巨大的業務發展機遇。

面向未來,私行業務的成功必須回歸客戶財富管理的本源價值,即真正從客戶視角出發,圍繞客戶全生命周期的財富管理需求,幫助客戶實現財富管理的目標。要實現這種模式的轉變,需要整個體系的重新建設,而非對產品形態或者銷售流程的合規式優化。財富管理體系的建設必須採用端到端的視角,從客戶需求出發,在財富管理客戶旅程的關鍵時刻,將銀行的專業能力轉化為客戶可感知的針對性建議。

從體系和能力建設角度,未來私行機構需要從過去主要依賴前端渠道銷售能力,轉向更多依賴中台總部能力的驅動。具體而言,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強大的客戶需求洞察能力和清晰的客戶分層分類經營體系;第二,專業的投資研究能力,以及通過投資顧問隊伍向銷售端的有效傳導;第三,面向全市場篩選優質產品的能力,開放的產品平台和完善的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第四,強大的數字化工具武裝,推動財富管理旅程端到端落地。

(經濟日報 記者:徐惠喜 責編:渠麗華、何嘉豪 實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