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女性尿失禁、便秘、小腹墜脹?你體內這個「盆」可能出問題了!

     女性尿失禁、便秘、小腹墜脹……你可曾想過,這些看似毫不相乾的問題背後,都是同一個問題——盆底功能障礙。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患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但很多女性對這個病卻知之甚少,如果你也有疑惑,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通訊員 楊璞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蔡蘊琦

已婚已育婦女盆底功能障礙發病率更高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婦產科護士長林翠萍介紹說,盆底功能障礙發病率很高,但患者的知曉率卻很低。「盆底」就像一張堅實的「彈簧床」,承托著膀胱、子宮、直腸等盆腔臟器,參與控制排尿、排便、性生活等重要生理功能。女性的盆底還要承載胎兒發育、分娩等重要任務。

    「盆底」如果長期負荷加重,隨著年齡增長、懷孕、分娩等影響,一旦不堪重負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礙。輕者可出現陰道鬆弛、尿頻、便秘等不適,嚴重者可出現尿失禁、盆腔臟器膨出或脫垂(子宮、直腸等)、性功能障礙等疾病。已婚已育婦女盆底功能障礙發病率更高,因為懷孕分娩會損傷盆底肌肉。妊娠期間子宮逐漸增大,胎兒及附屬物重量增加,盆底肌持續受重力壓迫,導致慢性損傷,盆底肌肉逐漸鬆弛。分娩過程對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拉伸、損傷,隨著胎兒的娩出,部分韌帶鬆弛,無法將器官固定在正常位置。

      很多女性對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缺乏基本認識,甚至認為生完孩子後出現這些問題是正常的,因為羞於啟齒選擇默默忍受,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

產後42天應做盆底功能檢查

     在歐美髮達國家,盆底肌評估、盆底康復等已經廣泛普及,女性從產後42天開始常規進行盆底肌訓練,從而大大減少了盆腔器官脫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發生。

     如果發現問題,應儘早進行乾預和治療。促進盆底康復的方法有很多,如產後按摩、自身盆底肌肉康復鍛煉、物理治療預防併發症發生等。很多孕媽媽都知道,通過有意識、有節律的收縮和放鬆盆底肌就可以加強盆底肌的力量。可是,大部分女性不懂得如何收縮盆底肌。所以最好到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並諮詢醫生。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婦產科護士長林翠萍介紹說,西醫常用的盆底功能康復技術主要是生物反饋訓練等,結合中醫耳穴埋籽等護理措施效果會更好。有助於喚醒損傷的盆底神經肌肉,增加盆底肌肉肌力及彈性,使盆底肌肉恢復正常。

剖宮產後也要做康復訓練 別等生完二胎才鍛煉盆底肌

     有的做剖宮產的女性認為不用做盆底功能鍛煉,這個認識也比較局限。因為剖宮產對盆底的保護作用是有局限性的,順產與剖宮產相比並未增加盆底疾病的發生率。主要由於懷孕時逐漸增大的子宮、胎兒對盆底肌的長期壓迫,加上性激素水準的變化,導致盆底肌肉鬆弛。所以,剖宮產女性同樣也需要進行盆底康復鍛煉。

懷孕對盆底肌的慢性損傷,在生二胎時就已經累加了。特別是頭胎產後出現盆底肌功能障礙的,如果不及時修復,在懷二胎中癥狀會更嚴重。如果女性在初產後積極鍛煉盆底肌,維持良好的盆底功能,第二次產後更容易喚醒肌肉神經。盆底肌的康復,因此別等到生完二孩再做盆底康復。

延伸閱讀:盆底康復的適應症與禁忌

      盆底康復適應症:產後婦女(惡露未凈、月經期、急性感染時適用於部分康復措施),陰道鬆弛、陰道前後壁膨出者,輕中度盆腔臟器脫垂,各類尿失禁,尿瀦留,便秘,糞失禁,性生活不滿意者,反覆陰道炎、反覆尿路感染者,慢性盆腔痛,人流術後,泌尿生殖系統手術前後需要輔助治療者,薄型子宮內膜所致不孕不育者,卵巢早衰,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

盆底康復禁忌症:佩戴心臟起搏器者,惡性腫瘤患者,炎症急性期,出血期、經期禁用陰道電極,體內有金屬異物者(宮內節育器除外),智障者(癡呆、癲癇急性發作期),孕婦腰腹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