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評論:iPhone 的銷量是否達到頂峰了?

編者按:蘋果決定不再公布銷量數據,招來了許多消極預測和評論,但也有人認為蘋果還有更長遠的打算,前途光明。Ben Lovejoy就表達了他對蘋果長期發展的樂觀。本文編譯自9to5mac原題為Comment: Is Apple ceasing to report unit sales because the iPhone has peaked?的文章。

蘋果股價最近表現不佳。除了目前圍繞著美國科技股的緊張情緒(這種情緒已經彌漫到整個股市),還有兩個更具體的原因讓投資者對蘋果不那麽樂觀。

一是蘋果的假日季度收入恐在分析師預期的最低值。另一個原因則是蘋果決定停止報告其iPhone、iPad及Mac等產品的季度銷量數據。

市場對此的反應是認為蘋果有什麽東西想要掩藏。不再公布iPhone的銷量數據是因為該公司預期其銷量將會下滑。iPhone已經到頂了。

這種看法當然有一些證據支持。iPhone的銷量幾個季度同比下降。更大範圍來看,iPhone的銷量數年來幾乎持平。如果我們看一看iPhone從第一款手機發布到今天的銷售曲線圖,就會發現其初期上升很慢,然後有好幾年的強勢增長,最後是逐漸的平穩。這就是人們所認為的那些達到頂峰的產品的經典銷售曲線。

以下是數據圖表:

我個人認為這不像是蘋果預料到iPhone銷量同比下滑,倒更像認為這是或這或那、或今天或明天會正常出現的的一些故障。更確切的說,因為銷量確實持平了一段時間,而股市又喜歡據此反應懲罰蘋果,於是蘋果公司采取行動拯救自己以避免眼見對其股價產生大幅影響。

無論如何,我認為不應過度解讀蘋果的決定,這裡有三個因素:

首先,銷量基本持平並不是蘋果一家的問題。實際上在當前智能機的大環境下,銷量持平是好的。0.5%的增長在全球智能機市場整體銷量下降6%的環境中已經很好了。

其次,對於大多數公司來說,部門銷量是不相關的。重要的是總收入及利潤率。這才是看其盈利如何的兩個數據。同樣的盈利可能來自於利潤極低但銷量巨大的設備,也可能來自幾個利潤巨大的產品,結果是相同的。

當然,你可以爭辯說風險狀況會改變。顧客群體越小,在於對手競爭客戶的過程中就越脆弱。但是這對於蘋果來說並不是一個問題,因為它擁有龐大的客戶群,強大的品牌忠誠度和完整的生態系統,這是別人羨慕不來的結合。

更有力的爭辯應該是:蘋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依賴其服務收入,因此iPhone銷量就成了一個製約其服務收入的漏鬥。也就是說,如果iPhone銷量下滑,就會造成其iCloud和Apple Music等服務的市場變小。

但如果蘋果能找到越來越富裕的顧客來買其越來越貴的產品呢?那麽就會有更多客戶能夠買得起優質的服務,情況就會平衡。

這就是事實質,也就是第三點可以積極看待蘋果未來的因素:新興的市場。蘋果在中國的表現可能有好有壞,但無論如何它都從中國不斷增長的經濟中獲益巨大。見下圖表:

對於蘋果來說,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就如整個歐洲市場一樣。中國是蘋果股票在過去幾年中飆升的原因之一。在中國發生的事情同樣將會發生在其他新興市場,最明顯的就是印度。印度擁10億多人口,是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

目前蘋果在印度的銷售量很小,因為印度的平均收入如果換算成美元是以低個位數來衡量的。例如,2016年其人均年收入為1670美元。讓某個達到平均收入的印度人去買一台76000盧比(1041美元)的iPhone XR,就像讓一個普通美國人去買一個35000美元的手機。

但看看中國平均收入在過去20年的增長:

印度也將以相似的速率增長。儘管這兩個國家的富裕人口絕對數字可能較低,但蘋果公司的目標是最富有的人口,其收入往往以更快的速度增長。而當你有一個巨大的人口基數,即便富裕人口比例相對較小,也讓買得起iPhone顧客大量增加。

所以綜上,我更願意相信,現在蘋果只是不想再用iPhone的銷量熱炒,因為其可能會在一段時間能持平並且有時可能會有下降。但蘋果是從長期著眼的。

短期來看,蘋果將會繼續提升其所有產品線的平均售價,並擴大在已有市場上的產品數量——例如AirPod和耳罩式耳機。長期來看,其將從新興市場的增長中獲益,從這點上看其收入的增長也意味著銷量的明顯上升。

iPhone銷量是否達到頂峰了? 在短期內,也許;從長遠來看,完全沒有。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