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蘇軾《西江月》,“把盞淒然北望”,他北望的到底是啥?

歡迎閣下來到詩詞歌賦匯,更多文章請持續關注我,感謝!

本期文章我們來聊一聊蘇軾的經典名篇《西江月》中的故事。在講述這首詞的故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這首詞發生的前因。

在當時的北宋文壇,曾誕生了很多著名的大文人。他們有的寫詩,有的寫詞。他們用手中的墨筆點綴了宋詞這顆璀璨、耀眼的明珠。

在這些著名的文人之中,蘇軾可以說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位了。

蘇軾,左手詩,右手詞,精通書法,還懂得美食,說蘇軾是個少有的全才,一點也不為過。

在我們思維中,這樣出色的男子一生必定會是風調雨順、大紅大紫的。

可事實呢?

事實上,這位才子嘗盡了仕途之苦,品遍了人世滄桑。在官場中更是差點因為“烏台詩”案而掉了腦袋。

所以啊,有才之人不一定就會有好的出路。仕途之路可不是那麽好走的!

詩仙李白如此,詩聖杜甫如此,蘇軾也難逃此厄運啊!

“烏台詩”案後,蘇軾雖然是撿了一條命。但活罪難逃啊,最後這位大才子便被皇上一紙指令,給貶到黃州去了。

人啊,只有經歷了生死,才會看淡人生,才會淡泊名利,活著其實是最幸福的一件事嘛!

蘇軾到了黃州,名義上說是到那裡當官,實際上他一點實權都沒有。說他是“戴罪修行”還差不多。蘇軾到了黃州可以說是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他住在一所簡陋的寺廟中。

靜心的禪院生活讓蘇軾越發淡定。他將往事如幻燈片一樣在腦海中一頁一頁地過著。

通過幾年的禪心生活,蘇軾如同浴火重生的鳳凰一樣,是啊!他重生了,嘗盡世態炎涼的他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他變得更加的豁達、開朗,他把名利看得淡如白水。

黃州之行近似流放,但對蘇軾來說,並不是什麽壞事,最起碼蘇軾長心了,不像以前那樣直白了。

黃州的這段經歷,蘇軾變得更加灑脫、豁達。他在這裡寫下了多首流傳千古的豁達詞篇。其中就有蘇軾的代表作《定風波》,其中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傳唱至今。

蘇軾言外之意:我蘇軾光腳不怕穿鞋的,我身正不怕影子斜,你們想害我,沒門!怎滴吧?

此般豁達的詩句也足以見得身在黃州的蘇軾是多麽淡定、從容了。

不過,子夜的寧靜賦予了文人才子的多愁善感。

從古至今都如此。蘇軾寄人籬下於黃州,陌生的環境,悲涼的遭遇,讓他倍加思念家人。於是這首《西江月》便在蘇軾的筆下油然而生了。

我們來看下全文:

西江月

宋代: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淒然北望。

這首詞正是蘇軾經歷了“烏台詩”案後,他重獲新生,看淡了世俗名利後所寫,這也是為啥小田前面囉囉嗦嗦講了那麽多的原因了。

這首詞開篇前2句寫盡人世淒涼,蘇軾一腔熱血,意在報效國家。他宦海沉浮多次,如今落了個這般境遇,仿佛一夜之間,他就由朝中的一名官員,成為了身陷囹圄的罪臣,還差點丟了性命。如今更是“寄人籬下”了,真的就像一場夢一樣啊!

所以他蘇軾心寒啊!他才會詠出“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這般人世淒涼的歎息!

也確實如此,如今我們想想,人生又有多少個秋涼呢?

年華轉瞬即逝,所以看淡一些吧,人家蘇軾做到了,小田也希望手機前的你也可以把名利看淡一些。

在有限時光裡,我們幸福地活著,這樣多好!

最後1句“把盞淒然北望”道盡了蘇軾的悲涼之情。“獨在異鄉為異客”,身為遊子、在外打拚的夥伴們應該都能體會到這般孤獨的感受。

而“每逢佳節倍思親”,一旦遇到傳統節日,我們心中的思鄉之情就更加濃烈了。

而彼時身在異鄉黃州的蘇軾便在月圓中秋夜,不淡定了。

在本該團圓的日子,他蘇軾卻獨處異鄉,心中肯定會想念故鄉和親人。

於是他說道“把盞淒然北望”,是啊!他確實想到了一些事。

那麽他北望的到底是啥呢?

我們知道,蘇軾有一個胞弟,名叫蘇轍。跟蘇軾一樣有才華,同樣在朝中為官。蘇轍比起他的兄長來,城府就顯得有點深了,並不像蘇軾那樣心直口快,經常惹禍上身。

兄弟兩個人從小玩到大,感情頗為深厚。兄弟倆一生也多次被貶,他們輾轉各地,一直有書信往來。蘇軾著名的《水調歌頭》其實就是因為中秋節想念弟弟蘇轍而寫。

這首《西江月》時間也是中秋節,所以大多數人,包括小田在內,都認為這首詞應該也是他懷念弟弟蘇轍而寫,而其中“北望”的就應該是弟弟蘇轍了。

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們前面講過,蘇軾曾因為“烏台詩”案身陷囹圄。最後因為“一條魚”鬧出了一場笑話。身在朝廷中的蘇轍,得知兄長“命不久矣”,便上書皇帝,為哥哥求情。

但最後蘇轍也因此被貶到了筠州,也就是如今的江西省高安。

公元1080年,蘇軾去了黃州,今湖北省,而蘇轍則去了筠州。而從地圖上來看,江西省高安在湖北省南面,也就是說蘇轍在蘇軾的南面,而不是北面!

那麽蘇軾在這首詞中“北望”的不應該是蘇轍,那到底是啥呢?

我們知道,蘇軾為官正值,忠心報國。為北宋朝廷效力是蘇軾的追求。而彼時朝廷中小人當道,皇帝被各種讒言所蒙蔽,北方異族又對北宋江山虎視眈眈,這是蘇軾一直所擔心的。

而北宋首都的是汴京,也就是如今的河南省開封市。而河南恰恰在湖北省的北面。換句話說,蘇軾的北面是首都汴京,也就是朝廷所在。

在中秋月圓之夜,蘇軾心中除了思念他那小家庭中的親人外,“把盞淒然北望”的應該是北宋王朝這個大家庭。而且這句話中的“淒然”本就是形容淒涼悲傷的意思。而此時蘇軾孤獨地漂泊在黃州這個舉目無親的地方,自然是淒涼無比的。

而讓他悲傷的其一指的是那些朝中依舊當道的奸詐讒言的小人;

其二指的是當朝皇帝被讒言所迷惑一直沒有醒悟。

基於以上兩點,又正好趕上中秋節,彼時蘇軾的心情自然是“淒然”的,他想要回到朝廷的急切心情是非常迫切的。

所以小田認為,蘇軾這首詞中“北望 ”的應該是首都汴京才對,他實在是太擔憂如今混沌的朝廷了,他北望的並不是弟弟蘇轍所在地。

當然,大家對於每首詞背後的歷史背景了解也是不同的,這個結果也是小田在查閱相關資料後得出的結果,不一定百分百正確,在這裡小田也歡迎大家評論區討論,不對之處加以補充和指正!

文/小田

文中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還請幫忙點讚、關注,謝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