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醫學不是萬能的!醫生治得了病,但治不了命!

回復【健康】送你一個「萬病方

「藥到病除」、「起死回生」,是很多人對醫院、對醫生的期待。

然而對於這些期待,醫生們有話說。

2016年04月29日,新聞報導中曾刊登《醫生治病不治命》一文,醫生們把他們碰到的病例和感想說了出來!

1.「醫學是萬能的」,

無形地抬高患者及公眾的期望值

梁樹立是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神經外科副主任,見慣了生生死死。2016年4月29日,他在接受採訪時說,沒有一種無奈比醫生不能救自己更無奈。

還在讀大學時的梁樹立就經歷過同學患淋巴瘤,與疾病鬥爭三年後離去的事情。2014年,他的一位師弟不明原因咯血,去了權威的呼吸科也沒查出個所以然。一個月後的某天上午,師弟就突然走了。

「如果我們是普通患者,可能會怪醫院怪醫生,但我們是醫生,我們知道這種情況無人可怪。醫學本身就是那麼有限,世界上有那麼多治不好查不出的病,不管是誰得,結果都一樣。」

醫學的有限性,普通人不知道,醫生很清楚。「一個疾病到醫生面前,是已經成形的了,不管是頸動脈斑塊還是心梗,它已經對患者身體造成改變和傷害了。醫生可以解決患者的癥狀,如剝出斑塊、疏通梗塞的心血管,但他不能把患者的身體重塑一遍。」

「可以說,在我們的醫療傳播環境裡充斥著『奇蹟文化』,這種文化正無形地抬高患者及公眾的期望值,甚至創造了『醫學是萬能的』、『只要進了醫院就進了保險箱』的虛幻認知。這種文化嚴重違背了醫學的本義,這種醫學『造神運動』非但沒有給醫學插上一雙向上翱翔的翅膀,反而為這雙翅膀帶上沉重的枷鎖,這幅枷鎖就是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中國醫療自媒體聯盟發起人施琳玲2016年4月29日接受採訪時對此充滿擔憂。

我們必須正視這種違背醫學本質的現象,把醫生從神壇上請下來,才能讓他們真正有勇氣有空間與死神和疾病一搏。

2. 醫生治得了病,治不了命

「我來找王主任,他治好了我師母的胰腺癌,師母術後十幾年了,體檢指標比我還好,我得找王主任治。」說這話的是位年輕的胰腺癌患者,從浙江千里赴京,只為找到他心目中能救命的大夫——胰腺癌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胰胃外科的王成鋒主任醫師。

這位能把胰腺癌術後大出血的患者從死神那裡搶回來的王大夫卻告訴記者:醫生治得了病,治不了命。

2016年春節前,北京的一位胰腺癌患者偷偷從其他醫院跑來看王成鋒的門診,看完後就要求轉到醫科院腫瘤醫院治療,他覺得王醫生是他的最後希望。

但轉院後的檢查顯示,患者已經出現了肝肺轉移,手術治療已毫無意義。

「大夫大夫!我們相信你!」即便王成鋒當時一直解釋,當時胰腺癌包括早中晚期在內,全部的術後5年生存率只有5%,患者家屬還是一個勁地請求手術:「5%的希望我們也要試!」

但是疾病不是想試就能試的,已經肺轉移的胰腺癌手術不僅基本無效,還會對患者造成創傷,王成鋒實在不能這麼選。2016年4月29日接受採訪時,他說「我的心也是肉做的,我真是見不得患者家屬哭,但我真的沒辦法。」這位胰腺癌領域的一把刀,遇到這種事也只能是無奈,無奈,再無奈。

最後,這位患者選擇了保守治療,中藥、西藥、放化療一起上,生命延續了7個月,這在胰腺癌治療領域已屬不易。

「我以前做乳腺癌手術,患者術後生存率都很高。經常還會有術後三十年的患者回來看我。現在做胰腺癌,患者術後生存率低了很多,能再聚的就少了。我是很無奈,雖然醫生治不了命,但是當醫生們用所學儘力為患者減輕苦痛的時候,釋放出來的能量,也許比單純的治病救人更大,這也許才是醫學的本義。」

3.「太晚了……「

醫學沒有辦法為所有的結果買單

「大夫,我媽媽快不行了,快!」晚上七點,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一位30多歲的男子慌忙闖進診室,氣喘籲籲,拉大夫快去救他的母親。

中大醫院急診內科的范志偉大夫說,2016年春節前的這件事,讓他至今難忘。

當時,范志偉趕緊站起來,問:「人在哪裡?」

男子的母親還在急診大廳外的計程車裡。范志偉和護士推上平車和男子來到車前,打開車門,看見一位老年女性半躺地蜷縮在計程車中,氣若遊絲。

幾分鐘後,這位母親就發生了心跳呼吸驟停。心肺復甦、胸外按壓、電除顫、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40分鐘內她心跳呼吸停止三次,范志偉把她搶救回來三次!

是什麼讓這位年僅55歲的母親突然出現心跳呼吸驟停?

原來,這位母親早在十年前就被診斷為糖尿病,但因為經濟原因一直沒有正規服藥。三年前她開始出現反覆的胸悶胸痛,外院診斷為冠心病、心絞痛。母親已經胸痛了好幾天,但一直拖到臘月二十九晚上六點難以忍受了才來!

可是,一切都太晚了……

這位母親雖然已經恢復了自主心跳,但仍然處於危險期,隨時會再次發生心跳驟停。范志偉高度懷疑這是急性心肌梗死所致,他告訴患者兒子,患者最好擇機第一時間做冠狀動脈造影術,然後進入重症監護病房,但是費用比較昂貴。

這位兒子聽完後表現得有些無力:「能有多少希望?」

此時,兒子的表情已經有些痛苦。范志偉希望能用緩和一點的方式勸慰他:「心跳驟停三次被搶救後仍能恢復自主心跳,實在不容易。您母親只有55歲,要是家庭條件允許,還是搏一搏吧!」

如果這位母親能夠正常使用降糖葯,如果她能夠在剛發生胸痛的時候就及時到醫院就醫,又如果她的家庭有足夠的經濟條件來支撐,或許結局便大不一樣……在那一刻,范志偉覺得自己實在無能為力,醫學好像也無能為力。

4. 生殖醫學、整形美容等

是滿足人的期待,

他們對醫生的要求最高

「大夫怎麼說?」診室門口,丈夫看見妻子出來,關切地問。妻子還未張口就紅了眼:「大夫說這個試管嬰兒別做了,能不能懷上再看,大不了再流一次產。」於是,暴跳的丈夫衝進了診室……

這是發生在山東大學附屬生殖醫院生殖中心診室門口的一幕。當時的接診醫生是主任醫師高芹。這位妻子已經流產兩次,想找高芹做個試管嬰兒,但高芹讓她回去再自然受孕一次,試一試。

2016年4月29日接受採訪時,高芹醫生說,每天她的門診都會上演類似的一幕,每天她都要花很多時間科普:「自然流產可能會有50%的人找不到原因,試管嬰兒不是『萬金油』。」但很多人不理解。

超過45周歲的超高齡女性,或子宮有問題比如子宮畸形,即使做試管,結果也不理想。「我從參加工作到現在,醫學一直在進步。但生殖的規律沒變。我們只能學會堅持、懂得放棄。」

其他醫療都是救命,只有生殖醫學、整形美容等是滿足人的期待。做試管嬰兒、想整形的人甚至都不應該被稱為患者,但這些人的心最急切,他們對醫生的要求最高。

最終,前面那位女患者還是嘗試了一次自然受孕,懷上了。

回復【名方】送你「十大名方

覺得不錯,請點贊

歡迎加入全國退休交流群

入群添加微信號fwxf0805

注意:本文所用為基本方,使用前請諮詢醫生指導。商務合作請聯繫 謝經理:18670002202(微信同號)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