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控股12年,信達擬出清所持52億股幸福人壽股權 因何轉讓?

6月11日,中國信達在港交所公告,擬出清所持幸福人壽全部股權。目前這一股權轉讓事項已經該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正式提交給將於6月25日召開的年度股東大會上審議。

中國信達於2007年發起設立了幸福人壽這一壽險子公司,至今持股已達十餘年之久,目前仍為絕對控股狀態,股權比例達50.995%,持股數量51.66億股。

對於這次轉讓,中國信達公告稱,是“為落實有關監管精神,優化整合子公司平台資源”。

據券商中國記者了解,這與監管要求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更加專注主責主業”有關。同時,中國信達作為上市公司,也要考慮資本回報率這一重要的財務指標表現。幸福人壽佔用了較多的資本,但是回報較差。“無論是落實監管回歸主業的要求,還是信達自身作為上市公司的需求,都是正確選擇。”一位業內人士認為。

12日,中國信達回復券商中國記者採訪時,詳細闡述了此次轉讓的背景原因。

中國信達:轉讓是圍繞“突出主業”做出的戰略選擇

中國信達6月11日在港交所公告,擬通過省級以上產權交易所,對外公開轉讓所持幸福人壽的全部股權(股權比例50.995%,持股數量51.66億股)。掛牌底價不低於幸福人壽的資產評估備案結果,評估基準日為2019年3月31日。全部轉讓股份面向同一競買人或聯合競買團一次性轉讓。

公告顯示,為落實有關監管精神,優化整合子公司平台資源,中國信達提請年度股東大會批準本公司轉讓所持有的全部幸福人壽股份。這一股權轉讓議案已經中國信達董事會2019年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

中國信達12日對券商中國記者進一步闡述了此次轉讓的背景原因和考慮:

此次轉讓是信達圍繞“突出主業”做出的戰略選擇。轉讓幸福人壽股權,將使信達進一步集中資源,做精專業,鞏固主業優勢,做強主業長項,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此次轉讓將使信達進一步調整結構、提升效率。轉讓幸福人壽股權,將優化資源配置,有效提升改善信達資本充足狀況,優化資產結構,提高資本的運營效率。

幸福人壽是中國信達在2007年為了救助問題金融機構,進行問題機構託管過程中組建的,是在商業化轉型初期進行綜合化、市場化經營的探索和嘗試,也曾作為集團資金籌措及風險管理平台,協同集團主業發展。十多年來,幸福人壽不斷完善治理架構,形成以壽險、健康險、意外險為主的產品體系,建立起個險、銀保、團險等多元化銷售渠道,搭建了覆蓋全國的行銷網絡,積累了一定的有效客戶,成為了具備基本的壽險運營支持和客戶服務能力的中型壽險公司。

我們相信本次轉讓,於國家、於社會、於企業更有好處,未來,中國信達將恪守過渡期責任,支持幸福人壽平穩運營,支持幸福人壽更好發展,確保客戶繼續得到優質專業的金融服務。中國信達也將繼續堅持主責主業,更好發揮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支持實體經濟、化解問題機構問題資產風險的功能。

監管要求:更加專注主責主業

對於11日公告的信達轉讓幸福人壽事宜,當晚有業內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分析,信達所稱落實“有關監管精神”,應是指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要專注主責主業、突出主業。

一位關注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金融業人士用“麻將”的比喻解釋了信達出售幸福的原因——信達現在回歸主業,手裡有清一色的牌,幸福算“風頭”。

今年2月1日,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赴中國信達調研,並主持召開會管經營類機構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座談會並講話。華融、長城、東方、信達等4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及其他在京會管機構黨委書記作匯報。這次會議強調,4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在內的各會管經營類機構,要強化風險防控,更加專注主責主業,在新形勢下推進業務拓展創新,通過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健全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模式。

中國信達董事長張子艾也多次提到,2018年公司新班子調整以來,加快回歸主責主業,探索了大不良資產經營新模式。他提出,公司要按照銀保監會“相對集中、突出主業”的決策部署,堅持深化改革,堅持回歸主業,堅持強化管理,努力提高經營效率和發展質量,切實履行好在化解金融風險、服務實體經濟和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專業職責。

2018年業績報告顯示,中國信達集中資源做強不良資產經營主業,不斷提升主業優勢。2018年末,其不良資產經營業務總資產達6430.4億元,同比增長8.4%。2018年,不良資產經營業務收入佔比、資產佔比和利潤貢獻持續上升,分別為41.9%、43.0%和58.5%。其中,不良債權資產淨額4052.5億元,增長11.3%;不良債權資產收入305.8億元,增長15.1%。

截至2018年末,中國信達總資產約1.5兆元,同比增長7.8%;歸屬於本公司股東權益1564.9億元,增長4.8%;2018年全年實現歸屬本公司股東淨利潤120.4億元,同比下滑33.6%。

除了不良資產業務、投資及資產管理業務外,中國信達還有金融服務業務,涵蓋銀行、證券、期貨、基金管理、信託、融資租賃和保險等諸多領域。對於金融板塊,中國信達稱已在逐步調整布局,有重點地發展能為拓展不良資產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提供服務和支持的金融服務業務。

有信達系人士分析,從與主業協同角度來說,保險業務與中國信達的不良資產經營的主業,協同性較低。因此,調整在保險業務上的戰略布局,也屬意料之中的事。

也是提高資本效益考慮

同時,中國信達提到了轉讓的另一原因:“此次轉讓將使信達進一步調整結構、提升效率。轉讓幸福人壽股權,將優化資源配置,有效提升改善信達資本充足狀況,優化資產結構,提高資本的運營效率。”

上述信達系人士認為,中國信達作為上市公司,也要綜合考慮資本回報情況。幸福人壽的資本佔用很大,但是回報較低,因此從資本回報角度考慮,出售這項資產也是一個合理的選擇。

從數據上看,中國信達近年承受較大的股東權益回報率ROE下行壓力。2014年到2016年,其平均ROE穩定在14%以上,但此後有所下滑,2018年ROE僅為8.32%,較2017年降低了5.5個百分點。

中國信達方面也曾表示,正在尋求建立以資本約束為導向的經營發展模式,力爭以更少的資本消耗、更集約的經營方式,為股東實現持續穩定的價值回報。

今年1月23日,中國信達曾發布盈利警告公告稱,預計2018年淨利潤同比下降30%左右,拖累淨利潤的三個主要原因中即有一項是幸福人壽的原因:控股子公司幸福人壽產生了較大的歸屬於本公司股東的應佔虧損。

幸福人壽2018年淨虧損68億元,成為壽險業同年虧損最大的公司。而幸福人壽注冊資本101.3億元,已經可以排到壽險業前列。據券商中國記者梳理,全行業的90家人身險公司,僅有13家的注冊資本達到了百億以上。

曾轉讓所持信達財險多數股權

幸福人壽並非中國信達持股的唯一保險子公司,也不是其唯一轉讓股權的保險子公司。此前,中國信達曾是對信達財險持股51%的控股股東,但於2016年轉讓了絕大多數股權,變為信達財險第三大股東,信達財險也隨之離開“信達”的招牌,更名為國任財險。

2016年12月,中國信達通過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所持信達財險12.3億股股份。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深投控)通過競價方式獲得,耗資42.2億元。原保監會於2017年4月13日批準這一股權轉讓事項。由此,深投控以41%持股比成為信達財險第一大股東,信達資產持股比降至10%,為第三大股東。

對於信達財險的股權轉讓,中國信達曾公告稱,這是在深化國企改革背景下,進一步優化本集團金融平台資源的戰略考慮,通過引入有實力的股東,發揮股東合力,加快信達財險適應新經濟形勢的市場化體制改革步伐。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後,本公司將與深投控一起,促進信達財險股權結構的進一步優化,為其轉型發展創造新的機遇和空間。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當時的信達財險這筆股權轉讓交易,讓中國信達收益不菲。深投控以42.2億元收購信達財險41%的股權,而2016年底信達財險合並淨資產約26.50億元,以此計算的41%股權對應權益為10.87億元,相當於溢價近三倍。不過在深投控看來,這筆收購是值得的。“估值不是對現在估值,是對未來的估值。”深投控內部人士彼時對券商中國記者稱。

巨虧的幸福人壽,有何賣點?

如今,中國信達出清幸福人壽股權一事已經通過董事會決議,若6月25日召開的股東大會批準,這一股權轉讓事宜即可正式開展。對於中國信達來說,如何把幸福人壽賣個好價錢,也是一個要考慮的內容。換句話說 ,對於潛在投資者來說,幸福人壽吸引力幾何?

中國信達回應券商中國記者時提到了其中的要點:十多年來,幸福人壽不斷完善治理架構,形成以壽險、健康險、意外險為主的產品體系,建立起個險、銀保、團險等多元化銷售渠道,搭建了覆蓋全國的行銷網絡,積累了一定的有效客戶,成為了具備基本的壽險運營支持和客戶服務能力的中型壽險公司。

有受訪業內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分析稱,雖然幸福人壽近年戰略不夠穩定、虧損情況較突出,但這塊資產還是有一些賣點的。

首先是公司治理情況較好。幸福人壽2007年11月成立以來,均由中國信達做單一大股東,並有數家中小股東,治理結構較穩定。2017年,原保監會對保險公司全面開展公司治理首次現場評估後,幸福人壽綜合得分88.45分,在44家中資人身險公司中排名第14位。由於大股東為“體制內”的中國信達,也使得這家公司不會有觸犯風險底線的舉動,業務經營整體上比較合規。

其次,幸福人壽成立時間已近12年,目前經營區域覆蓋22個省級地區,布局了較多的全國機構網點。這在如今一家保險公司一年獲批兩家省級分公司為主的節奏下,達到這樣的機構網絡布局,並不容易。同時,背靠信達乃至建行,幸福人壽在“準銀行系保險公司”的優勢下,也積累了一定的業務資源和銀行合作關係。

另外,幸福人壽還有其業內獨樹一幟的業務,即以房養老。目前,這一業務實質性開展的保險公司,也只有幸福人壽一家,在特定閱聽人中,這一業務具有一定社會口碑。

不可否認的是,由於股東中國信達為“體制內”金融資管公司,幸福人壽的風格也帶有體制機制的原因,市場化不夠,激勵機制不足等,都是製約其發展的因素。但正如一位信達系人士所說,“幸福還是有很好的基礎,在信達手裡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在別人手裡可不一定。”

事實上,早在2014年就傳出中國信達有意轉讓幸福人壽股權的消息,而當時的意向投資者中,包括了阿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